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课题从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两方面阐明目前商业银行的科技信贷创新只能局部、有限地增加信贷配给规模,无法实现市场均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信贷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问题。按照风险和收益对称原则,本课题通过引入股权融资模式,为银行科技信贷创新提供了全新思路。从资金供给看,本课题主张高信用主体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通过获取企业股权收益覆盖投资风险。作为当前我国资金主要供给者的银行将为风险投资机构而不是单个科技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这实现了在不改变银行风险偏好情况下信贷资源和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从资金需求看,通过取得科技企业未来部分股权收益,提高融资机会成本,形成对科技企业的有效甄别机制,排除无效资金需求,保证部分潜力科技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在风险和收益对称基础上实现科技信贷市场新的、更大范围的均衡。  相似文献   

2.
简慧 《南方金融》2015,(4):95-98,84
本文从政策环境、产品创新和风险投资市场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科技金融服务的现状,阐述了我国科技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诸如资金短缺、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在此基础上,从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完善信用增信机制、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股权融资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关系出发,深入研究了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构成与选择、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运行机制与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及政府应采取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在武汉城市圈对相关科技型企业进行的调研表明,初创科技型企业债务融资的可获得性较低,通过智力资产获得债务融资困难,大部分企业的债务融资期限偏短。初创科技型企业有机会获得股权融资,但成功的可能性较低,公开股权融资的可能性小,通过智力资产获得有效估值的企业少,城市圈内股权融资业务创新不够活跃。城市圈内初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问题在于:金融机构服务不精细,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政府推动成效不够显著,金融中介服务没有跟上,科技型企业自身金融意识比较欠缺。武汉城市圈初创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思路为:第一,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创新建设信用体系解决信用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国有关部门的科技金融战略合作不断深入,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体系逐年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股权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私募债"违约等事件的频繁发生,也暴露出该市场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与风险。鉴此,通过文献研究、数据搜集、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以及与国际场外资本市场发展比较后,本文认为,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普遍存在监管政策限制多、政策奖励缺乏针对性、交易市场准入条件高、创新产品少、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效率不高、投资者与挂牌企业需求错位、转板对接不通畅、盈利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平衡政府扶持力度、创新交易产品、调整挂牌条件、放开"私募债"发行、尝试多种融资品种、明确股权质押业务权属归责、引入做市商制度、吸引与市场匹配的投资者、探索与高层次市场的对接机制、连通各个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手段和创新途径.按照构建方式的不同,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可大体划分为“传统”构建模式和“互联网”构建模式两种,其中“传统”模式又可细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金融机构主导型构建模式.本文经比较后发现,“传统”构建模式与“互联网”构建模式在服务内容、载体、角色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未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构建将朝着移动化、电商化和自金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金融专营机构主要是指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等金融服务的专业性、职能型银行金融机构的统称。本文通过对我国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现状、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从营造有利于科技金融机构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科技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的运营机制、加强风投、政府与科技金融专业机构的联动发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通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互联网音视频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实现金融机构现场业务的远程延伸,对增加县域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对普惠金融领域的服务能力具有明显作用。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营业网点智能化改造、开发“阳光远程宝”等金融科技产品,为普惠金融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模式。本文以前郭县阳光村镇银行为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研究探讨中小银行如何让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发挥作用,阐述当前可推广经验、存在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研究》2014,(11):63-68
特定金融需求需要相对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来满足。齐鲁银行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开展标准化、专业化经营,满足了科技型企业特殊的融资需求。齐鲁银行的实践表明,将个性化、特殊化的需求进行标准化转换,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实现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机制和制度安排。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对资本市场的定义及范围进行界定,分析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路径及作用机制。其次,在总结借鉴美国经验后,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就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金融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首篇,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满足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需求和衍生服务需求。论文立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系转型发展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深入剖析了资本市场和直接股权投资、银行体系以及区域城市群支持科技创新的逻辑、不足与改革举措,为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科技金融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风险投资市场不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仍面临一定的金融约束。而日本在上述方面都积累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实践经验。我国应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优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构建差异化竞争的商业银行体系,推动科创金融模式与产品创新;完善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丰富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拓宽风险投资来源及退出渠道,完善风险投资的配套政策制度;重塑融资担保体系治理机制,加快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艾亚 《国际融资》2013,(10):32-33
在2013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金融分论坛上,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以《促进资本链与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者的融合问题,从资本链的视角来看,一个是资本链自身如何形成体系化,即形成科技金融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包含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另一个是资本链如何发挥作用,通过与创新链、产业链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科技企业因其特有的属性,更适合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分析科技企业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求以及山东省科技企业融资状况,找出了山东多层次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与传统商业银行主导的融资体系相比,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在内的广义资本市场在服务科技创新融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但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依然较小。针对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促进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融资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在制度层面研究构建了一个专门衡量和描述科技金融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即科技金融统计体系,并对其中科技融资总量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了检验。文中从对科技金融统计的界定着手,从整个金融体系对科技(主要是科技活动单位)的资金支持角度,搭建了一个宽口径、多维度的衡量体系,通过总量规模和结构信息的并行测度,更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科技金融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短短3年时间,金融科技从2.0阶段步入3.0阶段。本文以金融科技3.0为背景,探究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分析商业银行现存问题,并且以商业银行未来定位转型的环境基础,给出了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支持农村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需要政府为金融的有序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20.
科技与金融结合问题研究:广东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重要引擎,两者相互融合,共生互荣.如何科学把握科技与金融的关系,加强两者的结合,对于解决新形势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为视角,详细分析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金融危机下广东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埘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