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俄罗斯希望大规模吸引外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2011年3月16日表示,由于俄自身资金有限,俄罗斯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吸引大量外资。舒瓦洛夫在莫斯科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世界各国都在为吸引外资相互竞争。俄罗斯要想吸引外资就必须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何异凡 《国际市场》2012,(4):48-53,10
中国上海代表处已成为全球范围规模最大的海外事业据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外国企业重点投资的地方。如何吸引外资,进一步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投资大环境,扩大发展空间,一直是我国外经贸工作的重点。日前,记者拜访了坐落在上海虹桥开发区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上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的深入实施,外资总部经济在上海强劲增长。2006年,上海吸引外资功能性项目76家,其中地区总部30家、投资性公司20家、研发中心26家。按照上海地方认定标准,至2006年末,上海外资功能性项目累计达500家(2007年3月底达520家),  相似文献   

4.
自发生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东南亚洪灾以来,日本企业对其全球产业投资和布局呈现出新的趋势.如何在新的国际经济关系的形势下,紧扣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的脉动,抓住日本产业调整投资的机遇,克服中日关系的紧张局面,加强与日本经济贸易合作,迎接日本产业转移.从日本企业对上海投资的总体情况、日本产业对外投资的趋势分析,研究影响日本产业投资的制约因素促进日本企业投资,上海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争取在上海吸引外资方面实现实质性、整体性的突破是当前上海政府转型、行政职能调整的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希望大规模吸引外资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2011年3月16日表示,由于俄自身资金有限,俄罗斯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吸引大量外资。  相似文献   

6.
外资在华并购将进入黄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上海吸引外资依旧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去年1—11月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4050个,合同外资金额达104.32亿美元。截至2003年11月底,上海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1790个,吸收合同外资738.05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哈萨克斯坦投资政策特点及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斯坦独立18年来,在大力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实行鼓励外商投资政策,投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国内投资环境大大改善。目前,哈已成为中亚地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一、哈萨克斯坦的投资政策 1991-1992年,哈萨克斯坦为加快经济发展,吸引外资,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2013,(2):9-12
过去的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上海市商务系统的同志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个部门尤其是中央在沪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真正地基本做到了"规模质量同步提升,结构效益日益优化"这一目标。尤其是在稳定市场供应、稳定价格、吸引外资、商品总额等方面体现上海服务全国的贸易功能。总部经济进一步集聚,进入了"千时代",吸引外资200亿美元,进入  相似文献   

9.
《国际市场》2012,(3):5
历史,在前行中留下了令人瞩目的一笔。过去一年,上海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374.4亿美元,居全国第三,呈现进口增幅高于出口、一般贸易增幅高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增幅高于货物贸易的态势;上海吸引外资再创历史新高,服务业以80%的  相似文献   

10.
周尹 《国际市场》2003,(9):18-19
面对居高不下的商务成本,上海要采取积极措施,着力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吸引外资的综合竞争力。松江区是外商投资上海的热点地区,吸收外资规模在全市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上海、武汉和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 ,借鉴一般区位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探讨了影响跨国公司在所选地区直接投资的因素。从所选地区 1990 - 2 0 0 1年的 12年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中 ,选取 4类 11个指标作为自变量 ,以实际利用外资额为因变量 ,建立回归分析模型 ,借助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出影响不同城市吸引外资的因素 ,并且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了提高吸引外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WTO/FTA动态     
《WTO经济导刊》2015,(2):8+10
焦点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外贸发展格局发生转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1月19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我国实际上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是我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业内人士表示,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赖出口、引资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3.
薛言 《国际市场》2003,(8):11-12
一段时期来,上海的商务成本俨然成了外商和经贸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话题。一些外商直言:“商务成本持续居高不下将成为上海吸引外资的障碍。”但又有人对此不敢苟同,认为商务成本应有硬成本和比较成本之分,该全面、客观、公正看待上海商务成本有关事宜,否则会进入偏见的误区,人们不禁要问:上海商务成本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吸引外资对东南亚国家吸引外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吸引外资的浪潮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忧虑,中国吸引外资是否会导致流入东南亚国家的外资逐渐减少。本文在假定外资的供应是有弹性的前提下,利用对外投资区位决定因素的模型和固定效应分析方法来检验中国吸引外资与东南亚经济体吸引外资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986年至2001年间,中国吸引外资的增长实际上提高了邻国经济吸引外资的能力,而不是排挤了邻国外资的流入。  相似文献   

15.
金茂 《国际市场》2003,(11):26-26
目前从上海软件外包国际峰会传出信息,目前.上海已构筑起较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神经系统”,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1997年的5.3%攀升到2002年的9%:去年上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74.8亿美元,其中信息产业占17%,超过全市出口的1/5,吸引外资占全市的1/3,近两年,上海把推动软件产业发展作为一项着眼长远的重点工作,已连续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同比增长68.4%,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6.
美元很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保持稳定。如果2011年美联储把利率提高至5%,加之较低的资产价格吸引外资,美元将上演周期性牛市,并持续两至三年。 另一轮新兴市场危机可能会出现在2012年,但目前还不需要急于将纸币变为其他形式的资产。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论坛》2006,(1):48-54
上海服务业吸引外资的现状 (一)吸引外资的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重新认识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巾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合理分工的原则,确立了优先发展暇务业的“三、二、一”产业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两个坚持”.“两个优先”的发展方针:坚持三二一产业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1992年起,外商对华投资步入第三个高峰期,当年全国批准的外商投资协议总额相当于过去13年的总和,1993年又在1992年高水平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协议金额高达111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75亿美元,超过以往任何一年。今年我国吸引外资的前景如何?这是我国企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关方面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吸收外资协议项目数和协议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3.2%和10.6%,似乎不容乐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幅74.6%。从发展势头看,不仅吸引外资条件较好的许多省市,如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浙江、上海、海南、辽宁、北京、天津(去年前十位)仍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外资,而且过去吸收外资较少的一些地区,如西藏、内蒙、云南、贵州、西北五省区也都兴起了大力吸引外资的热潮。那么,今年的外商投资形势会如何呢?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温 《大经贸》2000,(3):32-33
从1993年起,中国大陆连续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吸引外资地区,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引进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是1998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增长了0.7%,在连续5年位列世界第二后,被英国超过,退居第三。1999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1999年广东合同利用外资仅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29.59%。自1997年以来,该省已经连续三年出现新批合同外资金额小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倒挂现象。那么,在面临即将入世的利好情况下,今年,我们吸引外资形势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20.
廖玫  杨瑾 《中国市场》2010,(18):75-77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充分发挥紧邻上海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吸引外资,主动地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大力发展开放经济,取得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奇迹。昆山通过吸引外资来发展开放型经济,并带动地区整体经济迅速提升的道路被称为"昆山之路"。本文在对昆山开放型经济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探讨昆山模式发展的特点和成就,并总结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