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根据有关资料的估算:从发电到供电,一直到用电的过程-广义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电动机等)全部的电能消耗约占发电量的28%~33%.这对全国来说一年就有3178~3746亿kW·h的电能损耗在运行的电气设备中,相当于10个中等用电量的省的用电量之和.  相似文献   

2.
根据有关资料的估算:从发电到供电,一直到用电的过程一广义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电动机等)全部的电能消耗约占发电量的28%-33%。这对全国来说一年就有3178—3746亿kW·h的电能损耗在运行的电气设备中,相当于10个中等用电量的省的用电量之和。这说明节电潜力非常之大,但也说明我国电网线损率过高,是世界上产值能耗落后之国。  相似文献   

3.
电力紧缺2003年夏季,以南方19省市出现拉闸限电为标志,缺电愁云笼罩着除西部欠发达地区之外的大半个中国。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消息,1~9月,全社会用电量13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8%,2003年全年增长约在15%左右。国家电网公司预测,今年的缺电已经从部分地区夏季高峰或枯水期电力短缺转变为全年持续性缺电和随机性缺电。明年全国电力紧缺的局面不仅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更加严重,其中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全国的电力已经进入了在短缺和富余之间周期性摇摆的阶段,摇摆的周期大约3年或5年。  相似文献   

4.
至1995年底,经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证实,我国的电力工业装机总容量已达21722万kW,年发电量10069亿kWh,分别占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尤其是“八五”以来,发电装机容量平均每年增长9.5%,发电量平均每年增长10.1%,这种速度在世界电力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成绩不可谓不大。 但从供需平衡上看,困扰我国长达20余年的缺电问题至今仍未很好解决,1995年电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水力资源大国,全国水力资源6.76亿千瓦,可供开发的水力3.78亿千瓦,年可发电近2万亿度,占全世界可开发水力发电总量的20%.由于过去对水能开发认识的偏谬,水电建设排不上号,单打一的火电型战略,使全国电力工业滞后,缺电程度逐年增长,缺电范围越来越大.1988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3270万千瓦,每年平均新增80万千瓦,水电开发程度8.7%.比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还低11.3和11.1个百分点.缺电从1970年开始,已延续了19年,1989年全国缺电1800~1950万千瓦.因电限产,影响总产值2000多亿元,损失上缴利税450亿元.偶尔看到一个小国“水电兴国”的经验,成为开窍的良药,引起我对优化开发水电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张宏欣 《质量春秋》2010,(10):44-46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进一步增强.预计到2020年负荷增长率达到5.5%.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9亿kW.用电量达到45000亿kW·h。这将意味着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对全国城乡电网的建设改造力度.推进电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贵州电力的现状及发展势头令人不安:全省现有发电装机容量360万千瓦,人均发电装机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60%;年发电量160亿千瓦小时,人均用电量仅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在建规模达不到80万千瓦。这与贵州具有丰富的一、二次能源资源很不相称,电力发展信息任重  相似文献   

8.
理言  黄慧 《企业天地》2002,(8):20-21
广西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广西柳州发电厂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立的,现装机容量2×200KW,是目前广西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每年可提供20亿KW·h的上网电量。作为广西电网的主力火电厂,多年来,该公司为广西电力事业的发展,为柳州市乃至广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公司先后获得柳州市文明单位、柳州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柳州市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柳州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柳州市“花园式”工厂、自治区“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自治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自治区劳动竞赛金杯奖、自治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三农"问题,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财政投向,强化市场引导,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连续六次进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财政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  相似文献   

10.
房改·房价·住房金融──解决住宅消费问题的关键邬翊光,国锋锋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不足8平方米住房面积,远远低于一般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果要提高到人均10平方米,则将需建设8亿平方米住宅。我国仍有400万人均不足4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渴望早日解困,全国上万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2012年统计全国居民用电量每年增长16亿kW·h,原来的配网供电能力、网架结构已满足不了供电可靠性的需求,配网瓶颈问题突显,全方位配网自动化运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文章针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其配网规划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优化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2012年统计全国居民用电量每年增长16亿kW·h,原来的配网供电能力、网架结构已满足不了供电可靠性的需求,配网瓶颈问题突显,全方位配网自动化运行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文章针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现状及其配网规划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优化城市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是中国国内旅游全面发展的一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元人民币。比2000年增长了5.3%。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08.3元,农村农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12.7元。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8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6亿元。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5年中,山东省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1%.到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42.2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8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5年年均增长10.4%,按目前汇率计算超过1000美元.2000年地方财政收入463.4亿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分别增长5.8%和7.4%.总体看全省经济运行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方舟 《企业经济》2002,(3):63-64
一、浙江经济和民营企业概况回顾 浙江经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和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GDP总量从1978年的123.72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336亿元,人均GDP从271元增加到12037元;第二产业创造的GDP从53.6亿元增加到2902.8亿元;第三产业的比重由43.3%提高到54.4%.200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5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居全国前10位的浙江产品有336种,占63%,其中居前2位的有109种.这表明浙江在具有较强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已经形成较强的工业综合实力.纵观浙江工业产品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传统优势产品依然最具竞争实力;二是特色产品已成为优势产业的集聚地,如绍兴化纤面料、宁波服装、海宁皮革等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特色经济区域,全省有200多个;三是工业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生产总值连续十年年均增长在12.4%,从1999年的159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851亿元,增长了3.3倍,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的排位由21位提升到19位;人均生产总值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相似文献   

17.
《中外企业》2004,(1):51-56
海门市101平方公里,103万人,2002年人均0.82亩土地,GDPl50亿元,人均1_5万元;财政收入8.8亿元,在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43位。至2003年银行存款余额153亿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冰箱制造与消费大国,冰箱虽然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电能,年用电量超过了6000亿度,占到了年度用电量的25%以上,有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我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与能源供应情况来看,发展新能源冰箱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势所趋,本文主要针对太阳能光伏冰箱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比1994年增长1.6%。社会总产值达到4.8亿元,比1994年增长14.3%。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673万元,比1994年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953元,比1994年增长23.8%,31个小康示范村,人均纯收入全部突破1000元,其中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严重侵袭的情况下,粮、棉、油及其他经济作物仍获好收成。粮食总产量4.5万吨,比1994年增长6.4%;棉花总产量183吨,比1994年增长1.2倍;油料总产量1451吨,比1994年增长1.1倍。全县荒山造林5736公顷;发展干鲜…  相似文献   

20.
何楠 《企业活力》2003,(9):14-15
<正> 一、河南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关键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统计资料显示,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97年的1200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2311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9.4%上升到41.0%,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河南省GDP,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5位,非公经济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河南的人均GDP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80%,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中下水平甚至居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