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初在网上掀起了关于中国货币是否超发的全民大讨论浪潮,不少人都指责央行货币严重超发,但依据仅仅是M2数量庞大及与GDP比值偏高。这种"确诊"过于简单和片面,没有考虑各国货币供应统计口径差异、融资结构区别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等因素。通过对比2008—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与全球其他经济体货币供给量,再结合我国货币发行原因及近年来M2/GDP增长原因,最后联系CPI的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现状,认为我国货币没有超发。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几年对中国M2/GDP炒作比较多,认为中国M2/GDP较大,因此说中国是货币超发。我觉得对此应该有一个正确和理性的认识。中国M2/GDP比较高,主要因为中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一个经济体。当前,我国的社会融资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来完成的,股市和债市的规模相对比较小,它只是M2的0.5倍,美国的这两大市场——股市和债市的融资规模都超过M2的5~6倍。直接融资渠道扩大了以后,沉淀在银行的资金会出来,减少货币乘数,使M2/GDP比较低。那么,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金融市场就会更加复  相似文献   

3.
央行2013年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破百万亿。M2增长较快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货币超发"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就我国M2"加速度"上涨的原因,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政府主导高投资下的信贷扩张成为货币创造的主要内生方式。近几年政府投资迅速增长,资金主要来自银行信贷,由于中国金融体  相似文献   

4.
在长期动态的费雪货币数量说框架下,中国的货币交易量,由于货币化进程尚未完成而大于当年的GDP;因为自由度较低,中国货币供给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从中国1990年以来的物价走势以及CPI与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之间的对比来看,由于货币超发而带来的物价上涨不存在.短期的角度,因为货币超发必须要反映到货币金融指标上,通过对当前利率、物价、汇率的综合分析,中国的货币超发也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截至2012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已高达974 200亿元,其增速大大超过GDP增速,M2/GDP的值已高达1.88。通过对国内1990—2012年M2、GDP、M2/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纵向比较,以及对中国2012年M2/GDP与同期世界各国M2/GDP的值进行横向比较,得出我国货币超发的结论。我国货币超发主要是由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居民的高储蓄率和外汇占款的增加而造成的。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2011年货币化率高达180%,我国货币超发已成必然事实。外汇占款激增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弥补财政赤字和偿还国债,长期高储蓄率,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机构高存贷差都是我国货币超发的直接原因,如以货币超发为衔接点构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框架可知,高货币化率的深层次原因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倒逼货币总量规模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余额达到107万亿元,与GDP之比接近200%,M2/GDP也被广泛用来佐证我国货币已经超发的论点,但简单地将M2与GDP相对应,论证货币超发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与逻辑结构,对经济变量的解释力也不足。从IS-LM模型分析发现我国高M2/GDP的症结不在货币量的多少,而是货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率偏低,关注的重点需要从“货币超发”转向为货币政策创造制度环境,解决的途径也不在“堵”而在“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1979—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币供应量M0,M1,M2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发现我国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具有数量效果;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冲击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1995年以来的季度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分析内生货币视角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货币内生性理论的"存款创造货币"论和"贷款创造存款"论,得到货币供应视角下通货膨胀的原因。实证结果显示,广义货币供给M2对通货膨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影响力度在逐渐减弱。推动货币供给余额快速上升的最主要动力来自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推动存款余额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故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是货币内生视角下通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直接融资与货币供给魏永芬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的规模与比重逐年扩大,直接融资对货币供应量究竟有什么影响?中央银行在直接融资市场建立发展起来后,如何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一、直接融资与货币供应总量货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09年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价格三者之间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用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在三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当中,仅M1与价格及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M0和M2均不存在。以此为基础文章构建了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VEC(3),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供给冲击对价格和产出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中国狭义货币供给(M1)具有显著中性的特征,而在短期内货币供给冲击将导致产出和价格同向变动,但是产出变动对货币供给冲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是转型经济所要面临的挑战,因此分析转型经济的货币问题十分必要。通过构建货币深化和货币挤出两种不同货币现象的分析框架,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现实情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货币超发并非通货膨胀的充分条件,只要能够控制好货币的流向,引导货币向货币资本转化,就能够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以交易方程式和鲍莫尔—托宾模型的实证检验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巫彬 《商周刊》2013,(4):49-49
近年来,货币供给的高速扩张,加重了人们对于通胀和泡沫的担忧。对于“货币严重超发”的质疑也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之外的又一个重大话题。  相似文献   

14.
一在研究货币数量均衡的标志之前,先讨论一下货币数量均衡的涵义。货币数量均衡是货币数量运行中的一种状态,是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它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一)货币数量均衡在量上的规定在量的规定上,货币数量均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首先应该是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完全相等。否则,无论是货币供应大于货币需求,还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应,均不应称之为货币数量均衡。其次。货币数量均衡应该是名义货币供应与实际货币需求的相等,而不是与名义货币需求的相等。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以Fisher和Friedman提出的存量货币数量方程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增量货币数量方程式。当方程式中的变量以变化率形式表示时,增量货币数量方程式中货币的超额增长率代替了存量货币数量方程式中货币的流通加速度。通过对1991—2009年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增量货币数量方程式下,各类货币如M0、M1、M2等,货币的超额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很强且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人民币升值和央行逆周期的对冲操作完全抵消了贸易顺差、FDI和热钱流入、GDP增长导致的货币超发压力,财政支出扩张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面都是导致我国货币超发的主要因素。中国式分权和信贷配给决定了我国经济存在货币超发和资金配置向政府和国企倾斜的内生机制。因此,防范货币超发和通胀,关键是要校正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校正金融体系的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17.
货币供应与股市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1999年12月-2004年8月我国货币供应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协整检验,发现在样本区间内货币供应M0、M1、M2与股市价格没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用结构突变理论,对样本区间内股市价格走势进行检验,发现2001年8月股市价格走势确实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基础上将整个样本区间分为两个子区间,发现在两个子区间内二者存在均衡关系,但是相关方向却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3年1月到2009年4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应用动态式计量检验方法对M1和M2及其变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我国M0、M1和M2并不能引起股票价格的变化;(2)在我国新增货币供应量M1的时间趋势图与股票价格变化的走势非常一致;(3)在我国货币供应量M2-M1的增速时间趋势图与上证指数走势也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应过程及其与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对中央银行选择特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由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下通称其为商业银行)在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过程中所处地位不同,从而形成了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下的二阶式货币供应体系,即中央银行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供应市场货币。一、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作为我国掌管人民币发行和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机关,并不直接办理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货币信贷业务,而是执行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的职能。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M_2/GDP(1980—2000):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76,自引:4,他引:72  
M2 GDP蕴涵了货币需求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1 980— 2 0 0 0年间 ,中国的M2 GDP呈上升趋势 ,反映出同期货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现实。除长期走势之外 ,中国的M2 GDP还呈逆周期变动趋势 ,原因在于由谨慎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具有逆周期波动的特点。从世界范围内来看 ,中国属于M2 GDP比较高的国家 (地区 )之一 ,但国别比较表明各国 (地区 )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水平。中国的M2 GDP 2 0年来快速上升 ,从货币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准货币 GDP快速上升 ;从经济层面来看 ,其原因是 :货币化和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性质、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单一、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不良资产比率高。由于M2 GDP水平是由货币需求因素决定的 ,因而不能靠压低货币供应的办法来遏止其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