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了总量CPI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CPI、收入及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I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干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同时,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即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的政策要兼顾缩小城乡居民的通胀差距.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要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作出权衡,要坚决将增长速度控制在9%.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强中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胀侵蚀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猪肉价格的翻倍,油价的飙升,等等迹象无一不昭示着通胀经济时代的到来。通胀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影响着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发现,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购买力逐年下降。CPI每年的增速都超过了3%的警戒线,而居民的收入却没有跑赢CPI。本文将探究在这个通胀的时代下,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河南省经济延续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而且内生动力有所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城乡居民当前及预期收入的增长和对就业形势的看好、对未来通胀担忧的减弱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推动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居民感受到的通货膨胀不仅普遍高于官方CPI,而且不同群体的通货膨胀感受也有显著的差异?本文研究表明:(1)由于"易得性心理法则"的作用,"理性疏忽"行为以及"损失厌恶"过度自信"和"锚定效应"等心理偏差的存在,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会普遍高于实际CPI通胀率;(2)表面上看,是居民个体的性别、 年龄、 职业、 受教育程度、 收入等人口统计特征决定着消费者通胀感受偏差的大小,实际上,隐藏在这些人口统计特征背后的是消费者的购物频率、 经济境况、 通胀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等潜变量.  相似文献   

5.
驯悍记     
石镜泉 《中国市场》2011,(12):36-37
加息只能遏制资产通胀,遏制不了"菜篮子"引发的通胀。中央今时用行政手段促进供应增加、疏导物流、消减中间环节来应付"菜篮子"通胀,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的通胀有中国的特色,仍是由食品价格上升带动的通胀为主,全靠加息解决不了问题。不过中国近日又的确加了息,其意在于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个疑问是,既然去年已实现了"软着陆",那么,在去年两次降息及今年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的作用下,经济增长就不应该是在着陆之后的继续下滑。高增长低通胀在前几年看来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今天却意外的实现了,这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吗!且慢,这是暂时的状态还是稳态?这一问题可归结为是总需求不足,还是总需求基本平衡?如果是总需求不足,那么高增长低通胀就是不稳定的形态;如果是总需求平衡,那么高增长低通胀就是稳态。我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确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投资需求回升乏力,这又是因为收入增长下降和市场环境的阶段性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它与结构性生产过剩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通胀预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巨大影响,说明管理通胀预期的必要性。由于通胀预期的管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作者通过探究国外通胀预期的管理方法,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政府、央行、统计局、社会中介组织共同作用的"四位一体"通胀预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未来政府除了要继续控制通胀,减轻通胀对居民实际购买力的影响,更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改变目前政府、企业占大头,资本所得占大头的情况,让广大百姓能够真正地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1997,(11)
对当前宏观经济的一个疑问是,既然去年已实现了"软着陆",那么,在去年两次降息及今年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的作用下,经济增长就不应该是在着陆之后的继续下滑。高增长低通胀在前几年看来只是一个理想化的目标,今天却意外的实现了,这能不令人"欣喜若狂"吗!且慢,这是暂时的状态还是稳态?这一问题可归结为是总需求不足,还是总需求基本平衡?如果是总需求不足,那么高增长低通胀就是不稳定的形态;如果是总需求平衡,那么高增长低通胀就是稳态。我们的观点是现在的确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投资需求回升乏力,这又是因为收入增长下降和市场环境的阶段性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它与结构性生产过剩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物价》2008,(5):41
阅读:新华网不久前刊登余丰慧的文章说,3月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上发言指出,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劳动力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谢伏瞻把农民工收入过快增长作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并提出为了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必须防止农民工收入过快增长。不可否认,劳动力成本增加的确会加大物价上涨压力,但农民工涨工资绝对不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相似文献   

12.
论居民收入逆周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费者对于通胀的厌恶,对于GDP的冷漠,以及对于投资的担忧,与企业界的态度差别很大。通过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同比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GDP的比例与名义GDP同比增长率、住户可支配收入占名义GDP的比例和名义GDP增长率、储蓄存款通胀损失调整后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与GDP实际增长率的比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增长可能带来通胀的上升,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下降,引起公众情绪和对宏观政策的负面评价,进而导致宏观政策调整滞后于经济信号。而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如果低增长、低通胀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降下来。所以从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居民收入仍然是顺周期的。  相似文献   

13.
黄益平 《中国市场》2010,(33):16-18
"中国奇迹"主要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一些特殊的因素,例如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低估的要素价格和"人口红利"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现在,这些因素已经或者即将开始消失,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重要转型: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增长。这个转型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型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放慢、通胀水平会提高、收入分配会改善、产业更替会加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指出我国本轮通胀既有美元泛滥导致输入型通胀的国际原因,也有我国持续顺差导致货币供给过度的国内原因。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促进了我国"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从而引起了"工资-价格螺旋"型通货膨胀。最后,本文对如何解决通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许海玥 《光彩》2010,(2):62-63
防范通胀,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在通胀到来之前,将手里的钱变成具备升值潜力的人民币资产,让资产价格随"胀"而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的通胀预期终成现实,国内各行业切实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会展运输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燃油费和相关杂费的上升,行业内竞争压力的加大,直接导致收入减少和利润缩水。为了应对这些压力,企业都想方设法扩大运营项目,精简开支。在这里,出展展品运输中的仓库储存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珏遐 《现代商业》2011,(32):170-171
在已过去大半的2011年中,通货膨胀仍然是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而统计数据显示,其中食品价格的上涨占据了绝大部分,并成为了通胀的本因和"引领者"。法定准备金率是如今中国人民银行治理通胀的最主要手段,在本文中,作者将对法定准备金率的适用状况予以说明,分析现如今中国的通胀类型和食品价格上涨情况,重点解析我国运用这种通胀抑制手段的不合理处,并针对于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去年物价涨幅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有专家认为,全球新一轮通胀已经启航,并有可能在2008年发威。通胀不仅牵动了中国"经济神经",且遏制通胀,已演变为全球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后危机时期"特征第一,经济复苏缓慢。出口下降,内需仍较乏力,投资拉动见效"短"。第二,物价指数还在小幅下滑或平稳中波动,经济回暖压力仍然很大,但通胀压力已悄悄显现,通胀预期不断加  相似文献   

20.
当前通胀成因与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个月来,随着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急剧攀高,通胀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加息的呼声和预期也随之增强。很多人认为,此轮CPI快速上涨的原因是这两年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太快。其理论依据即货币主义的"经典理论":通胀最终是个货币现象。货币印得多了,肯定会引发通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