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住房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踪程  陈立文 《财经问题研究》2021,(11):120-128,后插1
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居民居住体验互动的视角,综合运用可行能力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将居民福利认同、能力空间上的住房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中,构建了三者间的影响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作用路径;保障性住房的住房品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显著,即住房品质的改善未必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保障性住房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明显的福利效应;住房满意度在保障性住房居民福利认同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最后,从综合供给体系、新型分配模式、信息管理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当前解决住房民生问题的重要办法.以杭州市为例,由于土地财政等问题影响,选址较偏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居住分异倾向,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经验基础上,建议充分吸取“按中低收入人群建设”、“混和居住开发”、“以公共交通为主居住”和“结合新城区开发建设”等模式的优势,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杭州市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分异倾向,发挥国有房地产企业参建优势,加强集成管理和统筹管理,从而避免杭州市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分异倾向.  相似文献   

3.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与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与分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保障性住房建设仍存在着快速交通滞后、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配套不完善、职住空间错位、后续管理不得力等诸多问题.论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划措施,并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变化趋势,以促进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4.
居住福利既包括居住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资源,又涉及与居住活动相关的经济因素、安全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目前,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应当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选项目,但其建设和分配面临居住空间分异、保障效率低下、居住福利缺失和不利于城市功能提升的困局。政府在加大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功能,调动社会资源,增加非产权的、具有保障功能的房源供给,通过供给与分配的多元化选择,摆脱单一化所面临的困局,达到改善居住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城市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及运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南地区保障性住房在缓解地区住房供需矛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及推动城市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在其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中低收入者权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保障面过窄等诸多问题。鉴于此,着重从保障性住房运行机制方面予以剖析,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房屋作为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是我们所必需的物质,但是一些情况下由于房屋市场价格过高或者经济能力较低等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一部分社会群体的住房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保障,严重的降低其生活质量,阻碍其自我发展和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缺少健全专门的管理和实施机构、物业管理和收费存在不公现象等问题,因此必须切实的采取措施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制度,从而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7.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资金来源问题是整个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同时明确提出要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长期租购权利的不平等容易使得人们在心理认知上给予租房与购房不同的价值权重,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进一步造成了租、购两类住户社会身份上的差异。因此,探究租购身份差异是否会影响人们日常交往时的公平感,对于改善人民居住条件,避免租购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分割,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为控制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运用实地实验方法,以同一社区的经济适用房住户和公租房住户为实验对象,以是否公开租购身份信息为干预手段,将租购身份外生地引入最后通牒博弈中,从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两个角度考察租购身份是否会影响租、购住户之间的公平分配行为。结果显示,公开租购身份会唤醒租房者的自我认知,长期的租购权利不平等使得租房者渴望更公平的资源分配。同时,公开租购身份也会改变人们对他人的认知,相比于面对购房者,人们在面对租房者时会提出更加公平的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住房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应当构建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承担起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的责任,保障百姓居住权利的实现。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关系和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与国外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房应由政府引导、公私合建,以及完善个人收入信用监管及惩罚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我国房屋建筑业的发展,但是在房屋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建筑质量和结构设计上,更是成为了最近大众关注的焦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房屋的要求也在提高,对于房屋的结构、小区环境、物业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想推动建筑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改进结构设计中的问题,提高设计质量,满足住户要求。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是保障性住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庆保障性住房选址的调查,分析目前选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在居住控制用地上,有时序地选址;控制用地规模,与不同收入人群居住用地混合;公交先行,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住区模式的选址;以期优化保障性住房的选址,更好地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国家解决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重要惠民政策。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由于政策的先天不足或执行偏差,出现了诸多问题。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在解决我国中低收入者基本住房、缓解地区住房供需矛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及推动城市化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因此,分析河南省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探讨对策,对我国诸多类似省份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住房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础资源,对其公平配置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构建住房承受能力测度方法-修正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的基础上,以武汉市调查样本数据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住房承受能力水平仍然是影响住房配置公平性的重要标志,住房承受能力越高,对住房制度改革满意程度越高,认为公平的家庭也越多;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主要家庭成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等单位工作,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满意程度较高;现有住房面积大、个人规模适中的家庭对住房制度改革也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还发现在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户主性别对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不显著,户主年龄对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也不显著。提出从积极增进社会资本、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促进住房配置公平。  相似文献   

14.
陈梅 《发展研究》2011,(12):106-108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住房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一系列成就的背后仍存在保障房定义不清、供应不足、分配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探析了我国住房保障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国、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黄馨  张萌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198-200
随着大量保障性住房的产生,物业服务企业及时、配套的物业服务,将为中低收入阶层在住房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解决其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问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在就北京市保障性用房的物业服务进行调研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中分层理论进行了理论解析,对提升保障性住房物业服务方面从政府、企业和业主三方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住房问题既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谐的政治问题,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面向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积极探索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租赁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制度;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建立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着力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作为住房保障制度的公积金管理制度,其从建立而来,有效的推动了城镇家庭住户条件的改善,使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我国住房公积金取得了较好的居效,便其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缺失,因此需要不断的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改善,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满足中低收入水平居民的住房需求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建立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美、德、新等发达国家在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上,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其发展保障性住房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将着力点放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政策性金融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定合理的货币补贴制度上。  相似文献   

19.
经济适用房其房屋建筑造价和销售价格低于一般商品住宅,适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使用。该指标能够反映中低收入家庭商品住宅的供求平衡情况。文章运用住宅与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差、价格增长率、经济适用房价格与90平米以下住房价格关系、住房支出费用、不同住户类型居住支出比例、住户全年住房支付费用与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差值等价格指标对经济适用房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受广大老百姓拥护的惠民工程。住房关系民生,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瓶颈,融资渠道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融资模式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创新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