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的动力和博弈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开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时期。文章讨论了这一时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的动力及其相互关系,行业主导大公司是主要推动力,学术界和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也是重要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的博弈论模式。企业改变外生性规则,实现测评指标体系创新;企业家变革企业内部制度,实现绩效评价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2.
创新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国内外很少学者从创新体系这样一个大的范畴对创新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研究。文章主要把创新体系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地理纬度,一类基于物理维度。并对其中的典型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三重螺旋模型和部门创新体系的主要观点、不足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创新主体的行为模式和微观经济约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微观特征,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微观动力机制的基础。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三层结构,创新主体在不同结构层迁移,形成知识动力和制度动力,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演化。区域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是创新合作形成的前提。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的行为模式受社会规范、创新诱因、好奇心和创新绩效等多重因素影响,是创新主体在不同结构层进行迁移的原因,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内生动力。创新合作微观经济约束包括触发条件、匹配条件、交换条件和维持条件,表现为社会网络的外部特征,共同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目标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创新理论、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创新体系研究为基础,分别从区域经济地位和影响城市创新体系的主要因素出发,研究了上海城市创新体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并对上海即将到来的“十一五”期间建设和完善城市创新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服务体系和创新环境,识别了创新体制、创新资源和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创新资源综合配置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建设以及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北京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经济增长转变方式,滨海新区被认为是我国可以率先建立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的地区之一。文章在回顾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过程和作用之后,阐述了滨海新区是一类区域创新体系,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在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必要性,进而论述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最后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体系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企业创新体系是由企业创新主体和企业创新属体共同作用于企业科研与开发活动,而产生的创新客体(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组成的创新系统。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输出创新功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活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企业创新体系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8.
在面向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体系中,平台成为了整个体系的支撑,是集成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深入阐述平台、产品平台和集成创新平台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集成创新平台的组成要素以及集成创新平台的运行机理,最后对集成创新平台框架作了简要设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区域创新网络是由分布在一定区域内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政府和行业商业协会、风险投融资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创新网络有机体。本文在剖析了协同创新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政策建议:高等教育走出校园,探索校地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健全风险投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塑造区域创新文化氛围,打造创新网络软环境。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高等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康 《企业经济》2004,(4):145-146
高等教育创新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原动力。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二个关键因素——科学技术创新、创造性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者,无一不与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经济竞争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创新,通过教育创新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化程度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呈不断提高态势,但总体而言其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低。对江苏省264家企业的问卷分析表明,市场激励不足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的根本原因。如果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不完善,不正当竞争行为得不到制止,技术创新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企业就不愿花力气进行技术创新。因而,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激励机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才能获得最大化的激励动力。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实质上却是隐含于产品、技术背后的企业之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竞争。“在创新中求发展”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但企业究竟该如何创新,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成了企业经营中较为困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创新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创新体系的目标及总体构建,并对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具体研究,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企业应对竞争的最有力武器,物流企业创新也不例外。选取5个物流上市公司,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4个维度比较企业创新能力,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增强自主研发意识、深化精细管理、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打造一体化物流链、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等提升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发展体系还不够成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体制因素、市场信息缺乏、消费者对于创新产品缺乏需求和信任以及技术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特征的约束。现阶段应继续在政策、法律等方面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并构建技术创新的服务和信息收集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企业所有权性质对这种作用机制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何种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贷市场发展比股票市场发展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并不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信贷市场发展对于增加国有企业R&D经费进而促进自主创新的作用更大,而股票市场发展对于增加民营企业R&D经费进而促进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更显著;我国金融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黄振明 《企业经济》2014,(3):164-167
新时期高职后勤企业工作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目前大多数高职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依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后勤企业工作的改革需要基于其三个基本职能即管理、保障和服务进行创新。其中,管理创新包括思想理念、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创新三部分;保障创新包括制度规范、队伍建设和环境保障创新三部分;服务创新应从服务主体社会化、运作模式社会化和服务对象社会化三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辛冲  陈湘锋 《价值工程》2009,28(10):1-4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世界实体经济,中国面临内需不足和外需快速下降的双重压力,市场需求低迷将持续较长的时间,中国企业将出现产能过剩和流动资金紧缺的险情。从企业个体角度,揭示市场需求低迷的原因,论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四大创新策略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当前困局。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源环境的压力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作为创新的两种方式,对企业维持现有的经营和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应通过变革组织结构、营造组织文化、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积极进行工业升级来激发企业的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既要注重新产品开发创新,又要注重市场创新,发挥二元创新的效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响亮  宁安琪  彭灿 《价值工程》2009,28(11):36-38
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对中小软件企业六大创新要素(技术、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市场)中最活跃的技术、组织和市场三个创新要素的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力图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和评价一些有利于促进中小软件企业技术-组织-市场协同创新的共性因素,进而为在金融危机中进退两难的中小软件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破坏性创新作为一种新的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理论,为新进企业发挥后发优势,有效攻击和侵入在位企业市场从而颠覆在位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中国轿车企业作为汽车市场的新进入者,应当积极实施破坏性创新战略,并通过市场需求分析、技术研发和资源整合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破坏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