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枣园中的植被多样化,可使天敌的食料增多,从而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也为天敌提供转换寄主、繁殖和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2.
关于东方白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当今国内外对东方白鹤研究的最新成果,东方白鹤自1983年起已被公认为独立的物种,目前世界上东方白鹤种群数量约为3 000只,主要在黑龙江流域繁殖,在长江中下游越冬;截至2006年底,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东方白鹳的论文统计有71篇,我国学者对东方白鹳的研究内容涉及生态、生理、繁殖及病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东方白鹤的保护对策及研究展望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鹤类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湿地,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繁殖水禽达数百万只,1958年开始开发,湿地面积现仅余1.56万km2,鹤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1995年航调,全区繁殖的鹤类数量仅余65只。1998年湿地开始全面保护,鹤类数量逐渐上升;2000年5月航调,仅挠力河流域就有丹顶鹤103只。2000~2001年调查,估计繁殖丹顶鹤数量为200只左右,迁徙丹顶鹤数量为800只左右;白枕鹤繁殖数量为70~90只,迁徙数量为700~800只;白头鹤迁徙数量为100左右;其他鹤类数量极少。影响鹤类分布的原因是因湿地开垦造成栖息地面积缩减、人为干扰严重、环境污染和食物来源减少。  相似文献   

4.
由于鹤类生活在开阔的沼泽湿地,要进行数量统计很困难,因此,如何准确地统计它们的数量是研究鹤类的关键之一。我国很多科学工作者进行了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的数量调查,现就其方法进行初步总结。在北方地区,多利用春季鹤类繁殖时期种群分散,成对活动的特点进行繁殖地的数量统计;而在南方,则利用鹤类越冬时期集群生活,活动范围较稳定的特点进行越冬地的数量统计。统计方法归纳为两种,即定点统计和路线统计。  相似文献   

5.
<正> 青虾越冬可分为亲虾越冬和幼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那些8月—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未长成商品虾的小虾,通过越冬。留作翌年3月—4月份作放养的菌种;亲虾越冬是指那些选留下来留作来年繁殖用的青虾,让其安全越冬,进行强化培育,达到繁殖的要求。因此搞好青虾的越冬管理是发展青虾  相似文献   

6.
青虾的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那些(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通过越冬,留待第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虾种。亲虾越冬,是指从商品虾中选择出待第二年繁殖用的亲虾,让其安全越冬,并对其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因  相似文献   

7.
<正> 虾的池塘越冬分为幼虾越冬和亲虾越冬两种。幼虾越冬是指8—9月份繁殖的虾苗,到12月份还未长到商品规格的小虾,通过越冬,留待翌年3—4月份作为放养的小虾;而亲虾越冬,则是对选留下来待来年繁殖用的亲虾,对其进行强化培育,达到产卵繁殖的要求。因此,养殖户搞好青虾越冬是来年养殖的重要基础,其越  相似文献   

8.
《浙江林业》2008,(12):34-34
黄河三角洲地处暖温带,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目前,自然保护区内的鸟类从90年代的187种增加到了283种,每年到黄河口栖息的候鸟达400多万只。近年来,东营市启动了“湿地鸟类生态安全区系统”和黄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监测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越冬保种。罗非鱼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罗非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二年4-5月份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罗非鱼接班鱼中选择出待第二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尽早做好罗非鱼的越冬工作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是养殖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朱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仅分布于陕西省洋县附近约 30 0 0km2 的区域内。种群数量约 2 0 0只。 2 0 0 1年春季在洋县华阳镇发现朱新繁殖地。有一对朱在此繁殖并孵出雏鸟 2只。为朱繁殖地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对转变生猪业发展和调控方式的若干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生猪已出现供大于求的苗头,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价格将进入过度下跌区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存栏生猪大量集中上市,能繁母猪存栏量大,生猪屠宰量刚性增长,猪肉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政策性效应、繁育增殖性效应和市场周期性效应的重合叠加,使生猪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回调。建议加快转变生猪业发展和调控方式,及时调整生猪生产规模和结构,转向生猪行业的全程调节,加快规模化、一体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宗智"过密化"理论探讨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常勇 《中国农史》2004,23(1):113-118
黄宗智以“没有发展的增长”、“过密型商品化”解释数百年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变迁,在国内外史学界激起极大反响,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也有学者在发展标准、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提出了质疑,关于“过密化”的争论促进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随着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专业户和商品猪场数量比例逐年增加,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找出其提高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现代化进程。[方法]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以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去西藏、宁夏)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7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从整体层面分析,2008—2017年以来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TFP指数为0.995,年均下降0.5%,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但两极分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区域层面分析,仅有重点发展区TFP上升,其余3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除适度发展区其余两极分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从整体层面要提升生猪产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大规模生猪养殖高新技术的应用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从区域层面要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实施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 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 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6.
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信息化综合管理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养分管理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为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优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养殖废弃物综合养分管理计划实施。[方法]该文梳理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养分管理存在的不足,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模型和系统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管理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系统介绍了DSS的基本特性、构建方法及其在畜禽废弃物养分管理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分析国内外畜禽养殖废弃物已有DSS系统的经验和不足,结合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方式的区域特点,提出适合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养分管理的DSS开发思路,详细阐述了数据库和模型库构建方法及其对整体管理方案决策的作用。[结论]针对我国畜禽养殖基础数据的现状,建议完善DSS参数数据库的来源及准确性,筛选养殖废弃物养分管理的指标体系,构建场区、农田及区域养分管理模型,协助畜禽养殖决策者更好地实现畜禽养殖经济和资源最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层次和因子法的东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两种评价方法的长处,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方法原则为指引,针对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状况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三省、内蒙东部4盟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出了东北地区与全国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人口众多,给经济社会带来很大压力;人口素质又比较低,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促进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须使人力资本由数量向素质转化,增加教育投入,通过市场去引导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种养分离的农业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重构种养一体化农业循环链条,促进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中国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现状,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确定了14项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从实证角度对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测算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对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 研究发现:在评价指标的权重方面,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重已经高于经济效益权重,说明当下社会更加注重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值明显高于非种养一体化,小、中、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综合效益值分别是非种养一体化的1.16、1.20和1.17倍;综合效益值随养殖规模扩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养殖规模为1 300头左右时综合效益值最高。结论 虽然种养一体化农业系统的综合效益高于专业化农业生产,但在生猪养殖场种养一体化中仍然存在种养失衡、种养协作微弱等问题,尚未达到系统最优化,因此从种养平衡、养分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沼气工程利用率和优化种植结构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