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第一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20世纪末.分析和总结了两次人口研究热潮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提出,中国人口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分析了人口研究进入新起点的含义、21世纪中国人口研究遇到的挑战和压力,以及为使新世纪中国人口研究获得进一步发展所应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代台湾人口转变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我国的台湾地区完成了第一次人口转变 ,接着很快步入第二次人口转变阶段。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 ,台湾的人口转变具有早且快的特点。本文运用人口转变理论分析战后台湾人口转变的过程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 ,对我国大陆未来人口政策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照与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及演变原因。立足于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转变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人口控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了这一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及演变原因.立足于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对人口转变新阶段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未来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要求人口学方法不断创新。着重讨论了用孩次递进模型的应用。对《2 1世纪中国人口系统模拟与决策》作了介绍和评论 ,对应用人口模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结构问题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认为数量问题是 2 0世纪中国人口问题的关键 ,其标志是决定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生育率和死亡率都在 2 0世纪经历了以人口转变为重要概括的历史性转折。虽然人口数量问题并没有随人口转变的完成退出历史舞台 ,但其地位已发生改变。在 2 1世纪结构问题将成为中国人口问题的核心 ,并且分别表现在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地域结构以及人口性别结构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外开放对中国地区差异及省际迁移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外开放扩大了中国各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导致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利用 1990年、2 0 0 0年的人口普查和 1995年的 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分析了 1985 - 2 0 0 0年间对外开放以及其他因素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作用。对外开放的作用在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有了明显的加强 ,外向型经济不仅能吸收本地劳动力 ,减弱其迁出倾向 ,而且能对外省劳动力形成非常明显的拉力。  相似文献   

8.
由黎  丁淑芬 《中国市场》2010,(48):141-142
中国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基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影响的显著性,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伴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我国开始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2 0 0 0年 ,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 1 0 .2 %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在新的世纪里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仍将继续。据预测 ,2 0 30年 ,我国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由目前的 1 .3亿增加到 3.1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提高到 2 0 .42 % ;2 0 50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分别达 4.68亿和 2 7.71 %。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和比例的迅速提高 ,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江泽民同志发出…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我国人口学近三十年来在研究领域、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 ,讨论了在我国人口转变基本完成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口科学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等问题。提出 ,我国人口科学应寻求自身基础理论的定位 ,为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21世纪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指出了21世纪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了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随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探索前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国防科技工业创建时期的平战结合探索;第二个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期间经历了冷战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时期的军转民和军民结合探索;第三个时期从新世纪以来至今,期间经历了新经济引发的新军事变革时代的寓军于民和军民融合探索,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想体系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剪子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移民村庄,分析其人口变迁的过程,可为观察与研究城郊农村社会转型尤其是20世纪以来农村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标本。采用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和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对剪子湾遗留的地契、清队登记表、口述资料展开了历史考察与成因解释,其中晚清至民国期间的人口发展与变迁是这一考察的核心。剪子湾的人口变迁由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诸多因素构成,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变化的过程。在来自不同方向的推力和拉力的综合作用下,大批的农民迁移到剪子湾,并由此形成了剪子湾独特的移民文化。  相似文献   

15.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是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事件。文章通过"后危机时代"的新、旧全球化对比,探讨了中国OFDI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中的可能性和现实选择。在梳理有关FDI流动影响因素的文献之后,重点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吸收中国OFDI上的潜力和机遇、问题与挑战。结合中国OFDI的投资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金砖国家经济关系良性互动的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军用通信设备结构设计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对设备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人员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吸收、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本文详细讨论了有关军用通信设备结构设计新理念的主要内容-创新设计、模块化设计、小型化设计、工业设计和超前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大人口”管理体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育率进入超低水平,中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口工作的目标已经从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针对新的目标,政府缺少一个相应的体制.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一个理想的“大人口”管理体制应该是将所有管“人”的部门整合成一个部门,从而形成一个针对各类人群的政府体制,其工作对象涵盖儿童、青少年、育龄人群、老年人、妇女;甚至应该包括具有某类特点的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贫困人口;以及人口登记和人口统计工作等.其功能主要是针对人口问题实行统筹决策、统一规划和全面协调.我们给这个机构起名为“人口和家庭发展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数量控制:21世纪中国人口生育政策导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综述理论界讨论的基础上 ,通过对相关统计资料的分析 ,说明调高总和生育率水平解决不了我国人口的结构问题。进入新世纪以后 ,我们不仅不能对过去的生育政策进行微调 ,而且还要继续把城乡的生育率水平拉到一对夫妇一个孩子这一底线 ,由此产生的人口自然结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优化人口的社会经济结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Globalization, widely cited as the domina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end of the post-World War II era, is deeply connected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and growth has been intensively debated in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with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sociology, political sciences, and others. However, in the area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B) and management studies, research about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the issues of globalization deserves further attention. In particular, in the 21st century, companies are being challenged to think differently about the purpose and societal impact of their activities on the poorest nations. Therefore, this paper addresses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of accelerating globalization within a framework of IB and management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