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资本收入、劳动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视角定义税收结构更能体现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所承担的税负轻重。近年来我国税制结构变化大,有效税率的核算范围也亟待重新界定。对吉林省2004~2014年各项有效税率进行核算发现,吉林省有效税率结构不合理,其中劳动有效税率偏高,消费及资本有效税率偏低。利用内生增长理论选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发现,劳动收入及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影响为负效应;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对经济增长影响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最近《社会科学报》在第930期上发表了由于“收入分配制度争论再起波澜”的几篇探讨性的章,其中关柏春先生所撰写的“劳动所得的资本收入就是劳动收入”一(以下称“关”)提出了一个颇有理论深度的问题:为了鼓励劳动积极参与投资,从而提出了正如其章题目的见解,即“劳动的资本收入就是劳动收入”的结论,这个论点能成立吗?他所提出的论据,即因为劳动的投资在“本质上提高了劳动个人的劳动生产力,从而能够使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较多的价值”的结果。从而就证明了其所得收入是一种与直接劳动收入不同的,“但从本质上说它是从属于劳动收入性质的,具有劳动收入性质”的结论,这个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是必然和唯一的吗?不是的!我们认为关至少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是概念理解不当;第二、形成了一种逻辑悖论;第三、适用的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苏联范式)的研究方法中的思维模式。因而其得出的结论是偏颇的,完全不能达到作提出的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许多新情况”而科学地“认识到劳动本身投资的意义”,相反会造成一些理论混乱和误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其分配制度也必然要加以改革和调整。对于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而言,主要还是凭借付出的劳动获得收入。劳动收入分配的三种方式及其激励绩效在经济活动中,劳动收入的基本分配方式一般有三种:即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即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和平均主义。这三种分配方式有着不同的激励绩效,分别代表着所得报酬与付出劳动努力之间不同的激励结构。下面是关于这三种分配方式不同激励效应的模型。在该模型中,假定劳动收入是由劳动努力(劳动付出)的生产函数Y(e)表示,而视资本存量不变,三种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微观方面来看,所要讨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有关这方面的争论很多,争论的焦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看,所要讨论的是: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会对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本文主要讨论社会保障制度对微观经济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福利补助因人们收入的增加而急剧减少,这是否会影响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我们不妨作这样一些假设:假设穷人的工资报酬率为W元/小时,这时其收入与休闲预算约束条件为:Y=W(t),即每劳动单位时间,收入增加W元。现在政府决定对无收入的穷人实行定额补助,但是穷人每增加一元收入就必须相应减少一元补助。这是否会改变穷人收入与休闲的预算约束条件呢?实行补助后,当穷人选择不劳动时,收入为政府的补助额;当穷人选择劳动但劳动收入小于补助额时,穷人的收入仍为政府的补助额,这实际上是对穷人的劳动收入课征了100%的税。显然,由于增加劳动时间仍不能增加穷人的净收入,因而收入与休闲之间已不再存在预算约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劳动收入达到补助额时为止。穷人会对此作何反应呢?答案是比较明确的:在劳动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5.
客户是企业经济利益的主要来源,对企业的经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视角,探究了客户集中度对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以2007-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主要通过抑制创新需求、增加债务融资成本以及提高真实盈余管理削弱了资源在劳动要素中的分配。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对于企业劳动资源的侵占效应主要体现在员工层面,且当企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小、产品独特性越强以及企业经营效率越低时,客户集中度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越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补充了客户集中度的经济后果及劳动收入份额的微观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也为提升企业效率,调整客户结构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征税行为与经济行为合法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钢 《涉外税务》2003,(10):27-30
传统税收理论中一直强调产生税收法律关系的税收法律事实自身的合法性,因此征税必须先判定经济行为的合法性,由此导致税收征管实践的困难。本文认为经济行为合法性与税收法律关系的成立属于不同的法律判断,可以在经济行为合法性不确定的情况下先行征税,同时非法的经济行为及其经济后果也不会因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取得合法的资格。  相似文献   

7.
刘艳 《甘肃金融》2011,(10):59-60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将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或通过提升单位要素投入的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是指投入产出中劳动和资本投入所没有解释的增长部分,即为剔除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贡献之后所得到的价值残差,也就是广义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产出增值部分。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集团的内部要素配置效率一直是理论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基于外部信息治理视角,本文探析了共同审计对集团劳动要素分配的提升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集团上市公司共用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在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更小、多元化程度更高以及共用会计师事务所为“四大”时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集团共同审计能够改善公司治理、优化投资效率并促进劳动力升级,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主要体现在员工而非高管层面。本研究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共同审计师的“外溢效应”,以期为提升集团效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阶段推行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负面清单制度对上市公司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机制分析表明,该制度通过优化企业要素组成和提高劳动要素分配发挥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以及处于进入壁垒较低、营商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最终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绩效和投资效率。本文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的视角验证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政策效应,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吕可 《财政监督》2012,(4):65-68
一、财产性收入问题的提出从党的十三大首次肯定"非劳动收入",到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居民财产性收入研究发展历程表现在对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地位认识的逐步提高,以及对各种财产要素根据它们在生产中的贡献而获得相应财产性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随着2007年股市疯涨、2008年的经济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丁伟伟 《中国外资》2013,(8):189-190
本文先是具体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格局,继而借重劳动要素贡献比率实证测算了我国劳动收入的合理比例,最后对比实证结果给出了引起问题所在的一些可能因素,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避税一般是指跨国纳税人以合法的方式,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或差异;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或缺陷以及国际间税收征管协调、信息交流与合作的不完善等,在从事跨越国境的活动中,通过变更其经营地点、经营方式,通过人、资金和财产等跨越税境的流动、非流动等方法来谋求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规避税收负担的行为。国际避税的主体是跨国纳税人,所采用的是合法或至少不违法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纳税义务,少交税,或规避应向有关国家缴纳的税款。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要载体,其经济行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其国际避税行为已开始对国际资本流动、国际税收利益分配等产生影响,成为各国税务当局面临的棘手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国际避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收入占比的持续下降。本文以全球化为视角,运用1999-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讨论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决定因素问题。根据劳动力与资本讨价还价模型,得出劳动收入占比的方程式,深入分析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如何通过影响动者讨价还价能力及劳动生产率对劳动收入占比因素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我国仍处于下行区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出口与进口会对劳动收入占比有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玮 《涉外税务》2001,(2):68-70
我国传统的税收理论一般认为应税所得应当具有合法性的特征①,目前税收理论界仍有一些学者坚持这一观点,但近几年来也有学者对其提出质疑.最早否定"应税所得应具有合法性"这一命题的是五、六年前一篇题为<关于税收"所得"概念的评价与分析>的文章,它认为将应税所得局限在合法所得的范围内的"思维方法是错误的,也是脱离实际的"②.不久前<关于"纳税=合法"命题的思考>一文再次试图否定此命题的正确性,该文从对"三陪小姐"的服务所得征税这一现实问题出发,力求论证"纳税=合法"命题是不成立的,并提出要"突破长期以来我国税收理论和实践中将合法所得确定为应税所得的误区,在理论上将应税所得界定为来源于各种渠道的各种收入,在实践中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③.应税所得是否应当具有合法性虽然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但它却直接关系到我国所得税制的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对这一命题作一明辨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参与投资并取得了资本收入。我认为,劳动者的资本收入是由劳动创造的,具有劳动收入的性质,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出发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杨尧忠教授却认为取得资本收入是因为资本做出了贡献,他是用庸俗经济理论做出说明的。杨教授还反对我研究资本收入的性质问题,认为这样的研究是"烦琐哲学"。我以为,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才能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收入问题做出科学的说明,否则象杨教授那样从庸俗经济理论出发是不可能做出科学的说明的。  相似文献   

16.
吴桐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1):144-159
日本对诱惑侦查的合法性认定采取主客观混合的阶段化判断标准,分为启动阶段的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的正当性审查,具有清晰的阶段化特征和鲜明的实践指引功能。相较而言,我国在诱惑侦查合法性认定的问题上,既存在由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所导致的概念范围不明、法律性质不清等问题,也存在过度重视判断标准中静态要素的设置,忽视对诱惑侦查的行为阶段进行区分的倾向。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在概念界定上应明确诱惑侦查作为事前侦查、任意侦查的法律性质,并以指导案例的形式对诱惑侦查的行为方式、合法性判断要素进行解释说明;在司法认定上应在肯定主客观混合标准的同时,对判断标准中的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进行动态审查,进而形成启动阶段合法性审查和实施阶段正当性审查的区分,以凸显判断标准的实践指引功能。  相似文献   

17.
企业作为初次分配的微观主体,其经营决策直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因此企业金融化行为或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影响。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1年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属性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对其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效果不同。通过嵌入市场化程度和管理者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化程度发挥了抑制调节效应,即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而管理者能力则发挥了催化调节效应,即强化了企业金融化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基于此,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企业金融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根据非金融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实际情况,引导企业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衡量企业收入分配的指标,利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服务业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产生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市场垄断效应以及内部控制强化效应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可见,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需优化再分配机制,避免因经济绩效的改善而导致收入分配恶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的内生自动化技术选择模型,定量考察了内生的自动化技术与产业结构转型对我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发现:(1)除了产业结构转型外,内生的自动化技术是影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和服务业部门相对制造业部门工资溢价的另一重要机制。(2)中国近二十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呈现U型演化趋势,自动化技术和产业结构转型分别主导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上升阶段。部门工资溢价的持续上升则是自动化技术和产业结构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3)要素禀赋与劳动力技能禀赋的结构性变化是驱动自动化技术与产业结构转型、进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和部门工资溢价的重要因素。(4)加强对制造型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缩小其与服务型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差距,同时鼓励制造型劳动力向服务型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并降低部门工资溢价。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演化的驱动因素与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可为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愚蠢偷税,聪明避税,智慧做纳税筹划。”所谓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筹划,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取节税利益。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合法性、预期性、目的性等特征。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思路是尽量避免一次性取得大额收入,在合法的前提下将所得均衡分摊或分解,增加扣除次数,以降低应纳所得税额;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降低名义收入;通过增加费用开支尽量减少应纳所得税额等。[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