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冠辰 《魅力中国》2013,(23):200-20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基本理论展开,探讨了的关于意象图式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的方式与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象图式在英语教学中具体的应用方法,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具体的英语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意象图式理论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尽管意象图式理论存在一些不足,但意象图式作为人类共同的认知特点,是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应该从跨语言和跨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关于意象图式的各种假设必然会随着认知科学、脑科学等研究的深入而得以一一验证。  相似文献   

3.
李煜词内容多样,以其亡国前后两个时间段而分为明确的两期.本文以把握李煜词不同时期词作所涉及的音乐内容,对李煜词进行重新的分类,具体分为宫廷词、闲适词、伤怀词等三类,借由此分类论述李煜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独特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4.
徐丽华 《中国经贸》2011,(12):135-135
本文将意象图示理论应用于翻译过程,提出译者在理解原文时要激活原文背景下的意象图示,进而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英汉倍数翻译。  相似文献   

5.
马玲 《魅力中国》2013,(17):384-384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相似文献   

6.
诗词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文学再创造过程,其中的情感意象是必不可少的。英汉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两种语言在文学表达上有很大的不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正是以意象为核心概念,所以它对汉诗英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汉诗英译情感意象的分析,立足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视角,试图探讨汉诗英译中情感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7.
陈暖 《魅力中国》2014,(4):124-124
范仲淹词沉雄有力,自成境界,对宋词的发展具有开拓之功。本文对范词意象进行梳理,深入解析范词两大意象“酒”与“泪”所蕴含的深沉愁思,以此达到对范词开阔境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李煜传世的三十余首词中,“梦”意象和“落花”意象占了很大的一个部分。身为词人和君主双重身份的他,政治上的失败却成就了他的绝世才华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他,把这种情感用“梦”和“落花”来表达,语句洗练明白而又包含着深深的寄托。  相似文献   

9.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痰,他的词悲壮慷慨,热情洋溢。词风以豪放著称。辛词艺术风格多样。豪放之处也表现为从细处落笔,词中常使用“鸟”这一意象。常用典型意象有凤凰、大雁、燕子、仙鹤、鸿鹄,这些意象出现在人生中各个时期,表现出词人不同阶段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意象图式这一理论,对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鸟鸣涧》王维的语篇连贯性进行了阐释,以检验这一认知理论对唐诗语篇连贯性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并对诗歌语篇的连贯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蒙倩静 《魅力中国》2010,(25):229-229
从意象、图式,意象图式的定义出发,阐释了意象图式的基本特征,探讨意象图式在词义扩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秦长栓 《魅力中国》2013,(32):81-81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去紫台连朔漠,画图省识春风面,千载琵琶作胡语,生长明妃尚有村。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分明怨恨曲中论。  相似文献   

13.
意象图式是人类基于对日常生活及周围世界的反复感知觉体验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抽象结构,它反映了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近年来对于介词的多义研究是语言研究者分析的重点课题,本文在意象图式理论框架下,以Lakoff运用意象图式分析空间方位介词“over”为例,详细探究了意象图式的转换性对介词语义延伸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钟燕妮 《魅力中国》2014,(3):278-279
在汉语中,“阿姨”本属于亲属称谓范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逐渐泛化为社交称谓,最终两者兼具;而英语中的“阿姨”几乎一直归于亲属称谓范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得出,两种语言中“阿姨”用法的异同根源于中西方两民族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以英伟磊落之才崛起于清初词坛,嚣大声闳,志高意远。长调小令皆佳,足称一代巨擘,其影响广泛与深远,有独步词坛之势。观其词,有着鲜明的审美意象特征,即“神以象通,物以貌求”、“婉丽凄清,哀感顽艳”、“礼贤君子,急公好义”,颇呈硕儒风度,纳兰词得到清初及现当代人们的高度评价与重视。  相似文献   

16.
侯佳 《魅力中国》2014,(19):94-94
中华民族是诗词的民族,我们民族的诗词源远流长,精彩绝艳,形成了一条“洗洗乎无泱尽”的诗之长河。中职学生学习和背诵古诗词,既有利于弘扬祖国的文化,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一首古诗美在何处?何以被人称颂?何以名之千古?却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品味得到。我想就古诗赏析谈点浅薄的看法。诗歌赏析的关键是找准切人点,应从不同视角去鉴赏、品味诗句。  相似文献   

17.
地域中的意象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意象文化就是某种地域文化形成以后,给人在整体上的感觉或者印象,它对于地域的建设非常重要.该文解析了文化、意象与地域的含义,分析了地域意象文化的认知过程,提出了通过图像文本收集、文本分析、认知分析的地域意象文化研究模式,并以兰州地域意象文化研究为例说明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匮乏是语言学习者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首要障碍。如何使学习者在一个没有二语的语言环境下有效地学习大量的词汇始终是值得研究的。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对词汇学习的认知研究也日趋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通道转换理论的认知视角,初步探讨了英语词汇记忆的方法及策略。  相似文献   

19.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紧承上句“问君何能尔”,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文学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深厚,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西方文学作品的基调,基督教经典《圣经》 的典故常被英美文学家引用发展,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具有了象征意义.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为英美文学作品注入新鲜元素.跨文化视阈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表现为语言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注重独白等语言特色的应用,对经典的引用与传承,对语言的文化意识的呈现.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赏析方法研究,拓宽阅读广度,挖掘阅读深度,提高跨文化阅读赏鉴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