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荣辅 《经济导刊》2007,(12):102-104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经历了两种模式:政治领袖型政府与官僚体制型政府.而随着目前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广泛应用,一个新型的社会--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正在形成,其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一种虚拟的政府形式即"电子政府"正在出现,随之而来的是,各国政府现有的行政管理方式都将发生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同为"国有企业",中西方学者对其理解存在着较大差异,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国有企业就是政府所有并由政府支配的企业。中国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是属于"国家的"、"全民的"或"社会的"企业,由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这种"由政府代表"并未改变其自身的特质。这里对"政府"的理解,中西方学者也存在较大差异。搞清这些差异是非常必要的,便于我们正确地借鉴西方的企业理论,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设计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获由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颁发的最佳亚洲电子政府服务的荣誉;同年,获香港资本杂志"第四届杰出科技及金融企业成就奖"的"最佳电子商贸服务供应商";2001年9月,获在国际享有盛名的IT项目大奖"斯德哥尔摩科技挑战奖""公共服务及民主制度"组别大奖.这一系列的荣誉,都属于香港esd网站(http://www.esdlife.com;http://www.esd.gov.hk).香港由于推行"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已被誉为"亚洲电子政府的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4.
政府一站式服务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政府是随时、随地、为任何人服务的政府,前-后台“一站式”基本服务是电子政府的核心.系统评述了一站式服务模式、服务前台、服务后台等方面的主要研究内容,然后从电子政府静态和动态框架的角度对上述诸要素在电子政府研究体系中的地位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小微企业融资法律亟待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改变政府公司化的趋势,改变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形,改变政府身兼裁判、运动员的身份,就要打造"法治市场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电子政府成功的利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知识经济下建设电子政府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知识管理作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力量之源,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将助电子政府成功应对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探讨了知识经济下电子政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提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管理是电子政府成功的利器。  相似文献   

7.
对于"什么改变中国"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企业家、社会学家、政府官员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作为经济学家,我想强调一点:从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变化来讲,是企业家的出现和成长改变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于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转换政府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明确"小政府"、"强政府"、"能政府"三个转换目标;二是确定政府的管理、监督、服务等三大职能转换内容;三是确立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三大转换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膨胀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在预算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从国际比较来看是属于最高一档,199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再集权化"措施并未改变财政分权的基本格局.在目前中国的经济水平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已占到本地GDP的21-22 %,人均财政支出的省均值已经在过去10年中上升了3.7倍,全部预算内支出的3/4是由地方政府花掉的.如果还讲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还努力要中央多转移一些资源给地方,还强调地方政府财权不够,那么这至少是超越了客观可行性.从1996年至2003年,地方政府行政开支总额上升了2.92倍.地方政府行政开支过大、上升过快,恰恰是借助于"预算外"这种较"软"的预算约束条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公共服务市场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法宗 《现代财经》2008,28(3):19-24
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凸现的问题和风险,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质疑和忧虑.在此情况下,着力解决"引入和完善有效竞争机制"、"明确政府职责定位与细分"、"构建多元主体新格局"等三个问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面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游戏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我国还存在着诸如政府管理体制、政府行政观念等都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政府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式与途径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及其矫正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我国农村金融却长期存在着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问题.政府对农村金融的不恰当的干预不仅未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相反还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失灵是农村金融失灵的核心.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失灵问题.并提出了矫正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期导读     
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电子政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知识管理作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力量之源,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将协助电子政府成功应对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浙江大学王志玮、陈劲同志撰文《知识管理——电子政府成功的利器》,就如何构建知识管理型电子政府进行了颇有见地的探讨,值得有关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府建设的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府即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政府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的公众化政府网络系统。上世纪末,国际上不少国家即开始建设“电子政府”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等加快了建立电子政府的步伐,英国已处在领先位置,我国上世纪末也开始了建设电子政府的实践,采取的是“三步走”方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已走到全国前列,该“政府”具有开放性,交互式,一网式,一表制等四个特点,建设电子政府的进展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政府角色定位,转换及其行为方式问题,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电子政府的有效性问题,还需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把"营销"作为竞争策略,通过电子银行营销抢占竞争先机,是新的市场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子银行营销的现状,指出了电子银行营销中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并探讨了我国电子银行营销的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经济规制中的"失位"与"越位"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地研究.从政府经济规制"失位"与"越位"的主要表现、原因及政府经济规制的准确定位等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该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分析,认为二者的观念存在一致性,电子政府的建设能够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建设电子政府,首先要有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的政府门户网站,本文提出了内地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僵尸企业长期靠政府"输血"来维持占用着大量的资源,阻碍转型升级和有效化解产能,僵尸企业的出现有着复杂的成因,与企业本身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干预、银行救济等多方面有关.在考察日本、美国、德国三个国家处理僵尸企业的办法之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之一."放权"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力分配模式从集权向分权的转变,其本质是一种"行政性分权".文章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即最大化中央政府效用的视角,以建模方式——建立了一个三层次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给出了集权与分权的边界,揭示"放权"政策的逻辑,从而试图为研究政府最优行政分权提供一种可行的思路,并尝试用这一模型为"放权"政策提供合理的解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分权能够在不改变社会福利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中央政府的信息成本负担提升了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是"放权"政策的主要目的.同时,权力的下放可能导致下级政府"寻租"的隐患,需要加大对这一行为的惩罚力度."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通过明确规定中间政府的权力范围,加强了对中间政府行使权力的监督,减弱了其滥用权力的动机.(2)具有以下特征的权力,分权往往比集权更优:下级政府的成本负担轻、连带惩罚力度小;权力实施时底层政府追求的目标差异程度小、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程度小.与历次国发文中下放的权力做了比对后发现,这些被下放的权力能够用上述的特征进行较好的解释.(3)各因素影响分权最优性的强弱关系是:信息成本和对中间政府滥用权力的惩罚力度这两个因素强于权力本身的若干特征,即带给下级政府的成本负担、连带惩罚程度;政策实施时底层政府追求的目标差异程度、外部性大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投资工程建设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发生着改变,政府投资工程技术的控制水平与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投资工程的建设进度以及施工单位是否可以按时完成工作,所以对政府投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严格的要求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政府投资工程的控制与管理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