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历史背景为适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初期形势的需要,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同意水利电力部直属企业按行业试行离退休费用统筹,暂不参加地方统筹。之后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1993年,国务院批准铁道部、交通部等11个行业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行业统筹。为解决部分地区养老统筹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1997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将系统统筹移交地方管理。1998年,除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外,国务院将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省级社保部门管理。目前,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开展基本养老保险系统统筹工作。  相似文献   

2.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论及“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时提出,“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这一专业名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针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带来了建议,内容聚焦“加速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范发展”“对相关养老金融产品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与服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是增强养老金支付能力的重要改革举措,也是实现养老金制度安全规范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了养老保险统筹改革对企业实际缴费率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统筹显著降低了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该结果在更改变量度量方式、排除竞争性解释、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仍然成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在不同征管模式、企业类型及地区层面对企业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于社保征收和税务代征模式、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所在地区老龄化程度低和财政压力小的企业影响更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市县政府由于“相对剥夺效应”和“逐底竞争效应”所产生的征管强度不足是造成省级统筹改革后企业缴费率下降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省级统筹改革降低了基金收支平衡,并对中西部省份影响更明显。研究对于加强地方政府征管治理、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为征管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及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发布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进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推进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扩大社会保险范围、实行职工个人缴费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试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作为新的农民社会养老计划试点。并规定:只要“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农保”。按照国际社会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普惠制农村养老的推行,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86年国务院决定国有企业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并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保险办法,各地随即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养老保险费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建立了社会统筹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启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涉及养老基金筹集模式、来源、管理体系等多方面问题,各地区依据自自的实际情况,对贯彻这一原则进行了不同的实践,经过论证,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落实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行了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来实现“统帐结合”,克服了单纯的社会统筹造成的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上的“大锅饭”现象,提高了单位一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自觉性,但经过几年的运作,各地普遍反映单位覆盖和职工的参保面不广,基金收缴率不高,省级统筹难以推开,在全国范围内,依靠行政的手段实现广覆盖难以奏效,基金保障能力面临严重挑战。经过多年实践,笔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很多,但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征收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08,(4):10-1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日表示,养老保险要实行省级统筹,不能再由各市、县自行统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制定了时间表,力争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在全国各省都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这样,养老保险关系在本省内的人员流动、关系的接续和转移就可实现,在本省内实现“一卡通”。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要实现跨省市人员流动的养老保险和其他保险关系的转移和接续办法。  相似文献   

8.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后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  曹佩琪 《特区经济》2010,(1):216-218
现已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省市,在制度运行中遇到诸如市县(区)政府责任弱化、税务部门征缴养老保险费与经办机构工作不协调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要实现真正的省级统筹,首要的是坚持"六统一",合理划定各级政府部门的权责;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垂直管理,建立高效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并加强管理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养老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一项制度。我市从1986年开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92年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1996年7月出台《杭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统筹办法》,对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和支付、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及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崭新面貌:初步搭建了基本保险、补充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保险的多层次体系框架;1997年国务院统一了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是由我国国情、国力决定的,也与国际上流行的“三个支柱”保障理论相契合。选择由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制度转为部分积累的“统账”结合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及早积累基金,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支付危机,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统账”制度的实施,中国养老保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整个制度规模快速发展相比,养老基金的财政状况却不容乐观。如果不计算财政补贴收入,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80年代以前,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全部由企业发放,基本上是“企业养老”。从80年代开始,国家就着手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形成了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工人储蓄保险并存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并对其中的基本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从“企业养老”转为“社会养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缓解了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青 《辽宁经济》1998,(1):41-42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王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管好用好养老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13.
陶明华 《中国经贸》2011,(22):113-114
现行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办法,不能体现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也不利于统一协调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改革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确定办法,应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将权利和义务、个人缴纳与养老待遇进行“双挂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引入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形成兼有保障与激励、公平与效率,自动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动态养老金待遇确定办法,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企事业之间人才流动,推动事业单位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邱丹  赵庆先 《特区经济》2005,(2):212-214
一、深刻的社会背景1.制度的变革。1997年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本上属于“公共养老”模式,实行现收现付制。1997年,国务院发布文件表示我国试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创的一种新型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骆勤 《浙江经济》2002,(4):38-40
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以企业为风险分散单位的“现收现付代际支付”模式,即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期职工的养老保险费支付,而当期职工的养老金权益在未来由下一代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兑现。1997年,国家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现收现付代际支付模式改为“企业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制模式,即当期职工的缴费主要是负责自身的养老积累,只有小部分社会统筹基金存在转移支付的可能,不再完全承担支付上一代养老保险金的义务,同时也不再依靠下一代职工的缴费,每一代职工只负责自身的养老保险金积累。这样,统筹部分的再分配功能有助于解决上一代“老人”的养老保险金来源,个人帐户的储备功能则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而真正实现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开放潮》2004,(7):55-55
自1989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开展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参保职工1989年至1995年缴费工资资料不完整,视同缴费年限未进行确认,信息也尚未纳入计算机管理。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国企关停并转,职工档案散失,给确认工作带来难度。2003年3月福建省全面开展为期两年、涉及上百万企业参保职工的“两个确认”(即缴费工资和视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  相似文献   

17.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保险费筹集原则与社会保险“社会化”特征相矛盾、法律层次低、不能解决“未富先老”问题、保障水平低和养老基金难以白求平衡等缺陷。同时提出了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强化政府责任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权分立”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引起了政府、学者和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关注。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视角分析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基本因素,将有助于明确政府、雇主、个人、商业保险机构的养老保障责任,建立城乡统筹的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哈萨克斯坦传统国家担保型养老保险模式陷入了严重的支付危机。面对严重的养老金危机,哈萨克斯坦政府从1997年起进行了养老保险改革,初步建立了以个人账户及统筹账户为主、个人积累及储蓄为辅的混合型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养老基金管理、投资运营、解决转轨成本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哈萨克斯坦养老保险改革比较成功,但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地区差距较大、退休年龄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认为,哈萨克斯坦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及运行机制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等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延长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春霞 《发展》2010,(1):11-14
中国在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中,明确了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并于2001年在辽宁试点后,向全国推广。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从传统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方面问题的冲击,如人口老龄化、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个人账户空账运转、隐性债务显性化等。各方的压力使传统的公共养老保障制度在财政上出现了支付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