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金融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股份制改造,国内银行业的风险也逐渐地显示出来。无论是海南发展银行停止运行,还是浙江台州泰隆信用社事件,银行挤兑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表明了民众金融风险意识的提高.也表明了民众对金融危机出现时心理承受的脆弱性,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起恐慌。如果民众恐慌的挤兑事件发生,不仅容易损害存款民众的基本权益,也不利于提高国家金融的竞争力,有损于国家金融安全与秩序。 相似文献
2.
3.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金融体系内建立专门的保险机构,按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进行投保,当金融机构面临支付危机或经营破产时,由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支持或代替该破产机构在一定限度内直接对存款人支付的制度。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在于为金融体系建造一道安全“堤坝”,防止存款人因个别金融机构的支付危机而造成挤兑.引发银行恐慌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4.
5.
近期国内外比较集中的关注焦点在于我国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中的注资举措,及由此引发的对外汇储备数量、效应和使用的讨论。而这两个问题实际是一个层面的两个角度,二者均直接涉及金融改革开放的效率,联系紧密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自从美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机构后,其在银行乃至金融领域的作用有目共睹,截至到2000年已有67个国家采用了明确的存款保险模式。在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认为,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张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03,(4):16-17
银行的破产和倒闭在国外如今已是司空见惯,而且可能形成恐怖性后果:金融体系的崩溃和资金链条的断裂以及储户利益的流失。金融危机带给国家的是灾难,留给百姓的是哀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风行于发达国家且时下为中国金融高层关注的存款保险制度也许可以减轻我们对银行明天的疑窦和悬念。 相似文献
8.
银行的破产和倒闭在如今已是司空见惯,而且其可能形成恐怖性后果:金融体系的崩溃和资金链条的断裂以及储户利益的流失。金融危机带给国家的是灾难,留给百姓的是哀怨。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风行于发达国家且时下为中国金融高层关注的存款保险制度也许可以减轻我们对银行明天的疑渎和悬念。 相似文献
9.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启示。首先,金融业落后也会挨打。鸦片战争中,中国数倍于英国的GDP却被打败,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没有资本市场,中央政府缺乏短期内整合资源的能力,而荷兰则因为金融业的发展称霸世界。其次,整合全球资源至关重要。郑和时代,中国因缺乏全球视野而丧失发展机遇。1992年,世界资本市场利率进人最低点,海外资金急于找出路,邓小平同志适时提出加快改革开放,中国引资数额由此快速增长,从而造就了经济腾飞的奇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小心翼翼的试探着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摩根、花旗等数家国际著名机构成为中国内地首批台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直接进入内地股票和债券市场。QFII的实施是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途径的一个重大进步。在此之前,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方式主要被限定为直接投资(FD!)。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的国家金融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年底,我国银行业将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虽然近几年中资商业银行通过改革、重组、上市、引资等措施,资本实力有所增强,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但总体上还缺乏充分准备,考虑到竞争实力差距,对外资银行大量进入感到担忧和不安。对此,要加强前瞻应对意识,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在“首届中国民营企业与金融支持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博士从人民币升值谈到国家安全,语惊四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