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执法责任制在税务系统已经经过了八年的试点推行,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就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优化税收执法责任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是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是优化纳税服务的根本手段,是保护干部的有力屏障,是地方税收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拟就税收执法责任制运行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形成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全面“营改增”是旅游服务税收监管风险控制的新起点.文章借助实证调查、个案分析的方法和心理学理论,分析得出旅游服务存在监管真空、财务制度不健全、税收征管制度适用性差、各地执法尺度不一等税收监管风险来源,并以尊重旅游服务自身发展需求和税收制度自身完善需要为约束条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严格推进“三证合一”制度,消除监管真空,回应旅游服务经营模式本质以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着眼旅游服务特征优化税收监管制度以提高其适用性,创新建立“保险与旅游合同挂钩”制度进而从保险公司一端收集收入信息.  相似文献   

4.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税收领域的政治主张和施行纲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服务、调节和开放属性,有着法治化、数字化、平台化、全球化的丰富内涵。实现税收现代化需要在“优化税制结构”“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政策”上作出制度安排,在提升税法遵从度、监管精准度、治理智能度、实施保障度上开展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强化税收执法质量控制,努力提高税收执法质量,是税务部门当前和今后长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探究税收执法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对税收执法质量控制的种类和方式的简要阐述,指出税收执法责任制的税收执法内部监控方式,是一种全方面、全过程、全方位的税收执法质量控制的科学机制.进而对执法责任制这一税收执法质量控制机制进行简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制结构的复杂化,选择性执法成为我国税收执法领域常见的现象。造成税收选择性执法的原因可以概括为需要税收执法者处理的事项越来越多、可供税收执法者利用的资源有限、税收执法者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分析我国税收选择性执法的积极意义,探讨完善我国税收选择性执法制度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税收基本制度是规定普遍的、共性的和基本税收法律事项的税收法律制度总称。《立法法》规定了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但却未规定其内涵。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税收基本法律制度,税收基本制度立法处于"三缺"、"三散"和"三低"状态,这极不利于税收执法。本文探讨税收基本制度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立法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政策与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人们容易对税收保全制度和强制执行制度的认识产生混淆,影响税收执法的严肃性。税收保全制度和强制执行制度在执行主体、内容、程序、前提、制约责任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同时两在适用的时间、对象、范围、所有权、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对此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征税机关和纳税人都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促使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税法的尊严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税款及时、足额上缴入库。  相似文献   

9.
我国税务管理的法律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要完善与税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结构,在宪法中充实有关税收的内容,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改进税收立法,严格规定不同级次税收法律规范的制定权,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税收立法。加强税收执法,地方政府不干扰税务机关执法,税务部门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税务执法人员素质。健全税收司法,建立“税务警察”和税务法庭,健全税务司法监督网络。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现状及当前影响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四个”体系,强化税收执法外部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项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受到其他权力的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就会产生滥用职权,甚至导致腐败。这些年来,在税收工作中执法随意、执行违法、执法腐败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相互制衡、完善的依法治税监督制约机制。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大力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正是依法治税、全方位强化税收执法权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改善征纳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税收执法权的异变主要表现在:第一,税款征收部位;第二,税款入库部位;第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部位;第四,税收稽查部位。针对目前税收执法权的异变,我们应采取以下防范对策:第一,走改革治本之路,建立有效的税收执法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第二,有针对性地抓好宣传教育,强化税务人员依法办事、秉公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第三,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按照管事的要求确定税收执法人员的个人职责,做到有过错即追究责任到人;第四,着力加强检查监督,实现关口前移;第五,围绕依法治税的目标,严厉惩治税收征管腐败。  相似文献   

13.
改善税收执法内部结构,是解决当前税收执法不严的重要途径,也是依法治税的重要任务。改善税收执法激励机制,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突出显性激励机制的作用;二是尽可能少地依靠德性;三是通过分权,增强监督的有效性。改善税收执法的责任机制,首先应使权力套上责任的枷锁;其次,充分估计人性的弱点,坚持从严治队;第三,建立税收执法责任制;第四,加强对税收执法的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14.
当前税收执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滥用裁量权,不能合理、公正和公平地运用自由裁量权.税收执法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合理性、先例、适度和程序的原则.减少和防止自由裁量权不当行使的对策是加强教育,公开结果,推行税务行政责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地税局案件审理工作按照“集中审理、集体决策、分层管理”的原则来组织。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形成了比较严谨的案件审理体系。实行重大税收案件审理制度对税务执法实施程序监督是一次开创性的试验。这种监督不同于程序控制中的审核、审批,而是一种全面介入,由相对超脱的案件审理机构对案件定性、处罚进行监督制约,维护了税法严肃性,减少了处罚的随意性。这种管理模式对重大税源集中监控、大案要案集中稽查等税收管理工作都具有示范作用。实行重大税收案件审理制度为建立税务法庭做了实践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制度、社会环境和执法人员等因素形成税收执法风险的视角出发,在借鉴严格执法监督、突出科技作用和完善纳税服务等国外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税收立法工作、修订现行税法条款、科学规范税收文件等加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法制建设,理顺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构建和谐的税收征收与纳税关系等优化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社会环境,以及树立服务与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提升执法人员的廉政能力等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7.
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改变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均衡,有助于政府提高最优税收努力水平,进而提升国家财政能力。构建“政府-企业”两部门Stackelberg博弈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准自然实验”,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优化营商环境与地方财政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代表的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提升地方财政能力,表现为企业税收遵从的显著提升;在所得税由地税局管辖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效应更加明显,从而证实了营商环境优化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进而提高企业税收遵从的理论机制。研究结论对于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提升国家财政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税收杠杆应对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能忽视税收制度和政策的杠杆作用。在经济的特殊发展时期,必须树立科学税收发展观,必须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在具体的组织税收实践中,应该做到“重、勤、细、严、强”;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组织收入、规范执法与优化服务、规范执法与支持发展的关系,杜绝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税制改革原则的取向可探索平滑税(nat tax)的道路;同时严格公正执法,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风险”概念的系统分析,通过对税收系统风险、税收制度风险、税务管理风险的层层剥离,以证明所谓“税收行政执法风险”实质上是指向税收具体行政行为的,进而论证税务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风险,可否被定义为风险的问题;行为人存在主观过错的情况下,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可否用风险涵盖。通过对所谓“税收执法风险”进行证伪,以认识清楚问题的本质属性,我们不能被风险这个笼统、模糊的概念遮挡了眼睛,不能用所谓“执法风险”来博取同情,模糊甚至逃避法律责任。不论我们引入什么样的观念、理论、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贷款责任制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也存在配套措施不到位和操作方式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贷款责任制,必须明确权、责、利的承载体并使三在同一承载体上达到统一。应在上述基础上建立贷款决策的“三审”制度和贷款分离制度;建立严格的贷款重组程序以防止贷款风险的藏匿或转移;推行贷款业务的整体联动和有机管理,使贷款风险降低于从贷到收的各个环节,从而减轻贷款决策人的压力,只有这样,贷款责任制的效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