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率衍生工具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效英 《新金融》2006,(5):52-54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已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还将面临利率频繁波动所带来的利率风险。然而传统法的资产负债管理法无法满足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虽然利率衍生工具能够有效地化解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但衍生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国应尽快发展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旨在他解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体系利率风险。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也意味着金融衍生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手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面临利率风险的威胁,传统的存贷利差赢利模式对其生存形成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资产负债控制法在应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方面已经表现出缺陷,而运用利率衍生工具可以很好地化解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虽然目前我国的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在我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控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罗浩 《中国外汇》2006,(5):58-60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某些借有外债的企业来说,利率风险已成为其心中难以消除的痛。在过去二十年中,国际利率市场风云变幻,令一些企业损失惨重。以6MLIOBR为例,其最低时仅为0.98%,最高为12.63%。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外债均采用浮动利率形式,起伏不定的国际利率令企业债务成本难以确定。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显得十分有必要且紧迫。中国工商银行的一起成功控制利率风险的案例无疑是有力的证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试点利率互换。为丰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规范和引导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2月9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6.
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的状况与完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际和国内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目前存在市场需求单一、价格发现功能缺失、交易对冲手段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国际化下的我国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我国推出了利率衍生产品一债券远期。此后两年,又相继推出了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协议,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利率衍生产品时代。目前,我国已有的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均属于OTC(场外交易市场)产品。从长期来看,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推出人民币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等  相似文献   

9.
美国银行业利率衍生工具应用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银行业利率衍生工具应用情况20世纪80年代,在利率不断上涨且波动性增强背景下,美国大型银行开始利用利率衍生工具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规避自身利率风险。而随着竞争加剧以及传统业务信贷损失增加,美国商业银行作为交易中介积极参与利率衍生工具市场,这既带来丰厚的手续费收入与交易收入,也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提升了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市场交易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两个阶段;市场规模收缩的主要原因在于境内机构交易信用额度的收缩,以及新旧金融衍生产品主协议过渡期内谈判成本的影响。总体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影响已逐渐消除,市场仍然保持健康运行,在新旧主协议过渡期结束之后,利率衍生产品市场有望得到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的汇率、利率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借款国,有效地进行外债的风险管理,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外债安全。有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外债的汇率和利率风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势头,主要特点是:整体交易规模显著增长,但不同产品分化明显;整体交易期限结构更趋短期化;市场价格明显波动并呈前高后低走势;利率互换合约标准化程度、交易便利性大幅提高。下一步需从完善定价基准建设、促进市场投资者多元化、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人手进一步推动我国利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20年沪深股市37家上市银行半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本文以久期缺口反映银行期限转换程度,实证检验使用表外利率衍生工具对银行期限转换功能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利率衍生工具的使用具有减弱流动性冲击对银行期限转换负向影响的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多元化银行组组内和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组组内,利率衍生工具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证明了使用利率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为进一步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考察各国中央银行衍生产品交易监管法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各种特征与发展趋势,对中国金融机构开办利率衍生产品交易所需的业务体系框架进行了总体性设计,对业务体系中的市场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等关键问题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解决思路与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5.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我国银行未来适应竞争、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后期衍生产品的发展已经逐步超出了过去以商品和货币为对象的模式。经济金融活动始终伴随着风险,理论上说各类风险都可以形成一类衍生产品。天气衍生产品的出现表明了这一趋势,并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金融衍生交易的功能也正在从风险防范向风险管理与风险配置转变。  相似文献   

17.
市场期盼已久的利率衍生产品之一——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2月9日推出。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当日完成了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这标志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这一政策对商业银行、央行及金融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对冲银行业利率风险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机构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特性,得出了关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程度、规模和资本水平等因素影响金融机构的利率衍生产品需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数据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利率衍生产品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上述因素的影响也体现在中国金融机构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上,但与理论分析及国外的相关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美联储(FED)上个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加息,将FED Rate由1.00%调高到1.25%,增加了25bp,然而这次加息并没有给市场带来任何冲击,说明加息已经早就被市场所预期,尽管在公布消息后半个小时内,债券市场出现过剧烈无方向的变动,但很快又恢复到原来的运动态势之中。除去FED加息行动,最近一个月来,美国宏观经济数据好坏都有,但总体偏弱  相似文献   

20.
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融衍生产品是在金融基础工具如利率、汇率、股价等基础上派生而来的,主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等品种。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一直是国际金融界引人注目的焦点。由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导致的风波不断发生,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日本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以及一直以经营衍生产品交易著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8年出现43亿美元亏损导致的濒临破产。更加引起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关注。在我国1995年也发生过万国证券公司炒作国债期货交易损失达10亿元人民币事件,使我国政府当年关闭了国债期货市场,使这一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新生事物出生不久便夭折。一系列交易风波使国际社会对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愈加重视,但衍生产品的交易并没有因此停止,以金融衍生产品为主要操作工具的对冲基金组织日渐活跃。随着我国加入WTO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