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玉国 《经济论坛》2011,(10):115-117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现状,从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应用角度,对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趋势为规模化,中小型建筑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专业化,新兴的建筑技术将促进建筑科技咨询等服务业的科技提升和全面发展,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将向规模化和设计、施工、研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南省建筑产业现状,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河南省建筑产业结构偏离状况和竞争力偏离状况。结果表明,河南省建筑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较快,竞争力较强,但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和建筑安装细分市场的发展缓慢是阻碍河南省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障碍。通过分析,提出调整建筑业产业结构和拓展建筑安装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筑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明确各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是建筑业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资源条件、发展与支持条件、产业结构与效益、可持续效应四个方面构建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 PP-DEA 模型从静态评价和效率评价两方面对我国区域建筑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构造竞争力指数划分为五个等级,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业竞争力处于Ⅲ、Ⅳ级水平,并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本文提出提升建筑业竞争力的相应建议。研究结果表明, PP-DEA 模型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多元分析方法在综合评价技术上的不足,而且能够更科学、更全面地反映区域建筑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经济师》2011,(7):91-9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都面临着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艰巨任务。企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需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准确地预测未来市场的趋势,把握企业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优劣势情况,科学地研究和制定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结构及企业动态的发展思路。企业不断创新和改革的过程,也是企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充实、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产业结构阶段性判别、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分析四川省宝兴县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宝兴县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一、二、三"型转换成2007年的"二、一、三"型;按照Chenery"标准模式"评价,宝兴县经济水平已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转换滞后干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形成以畜牧业、石材加工业、建筑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的生态环境影响由1990年的"中等"发展到2007年的"较重"水平,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效应表现出差异,农业、林业、轻工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效应逐年降低,重工业、畜牧业和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7-2007年我国建筑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现状作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特点,剖析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现状的形成原因,为提高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建筑行业竞争力提供了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建筑业既是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又同城市经济改革密切相关。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大批劳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进入集体建筑业。据统计,全国农村建筑队伍的人数已超过800万,占乡镇企业总人数的23%以上。这几百万农村建筑人员的进城,打破了地区封锁、部门割据的局面,为整个建筑业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增添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筑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跟随经济发展的脚步前进,整体行业的素质得到了提升,也进一步加强了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化市场竞争,而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本文笔者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目前 ,我国产业低级化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已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199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 :第一产业占GDP的 18% ,第二产业占GDP的 56 % ,第三产业占GDP的 2 6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我国的“九五”计划曾提出 :今后 15年必须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和建筑业 ,使之尽快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群。不过 ,如何使这些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尚须进一步研究。从世界范围来看 ,发达国家主导产业群的转换规律是按下列顺序转换的 :以纺织产业为核心的主导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为我国建筑业迅速与国际接轨提供了契机,我国的学者针对建筑业信息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回顾总结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建筑业信息化的定义、建筑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筑业电子政务信息化、建筑企业信息化和建设项目信息化等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建筑业信息化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碳排放主要源于生产领域,所以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基于环境负荷模型,以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为因变量,以工业产值增长率、建筑业产值增长率、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率、非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率以及环保投资额增长率为自变量,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能源消耗与各类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的路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并在有效技术推动下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2.
对建筑业周期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对于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的变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是导致我国建筑业产值波动的重要因素的结论。还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对建筑业周期的作用,提出了建筑业应对周期变动、稳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建筑产品价格改革刍议梁科楠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行和基础作用,对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和波及效应。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1.7658,即建筑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可使社会总产值增加2.76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建筑业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四五"规划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通过熵权TOPSIS计算了我国各省份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泰尔指数分析了区域差异,并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从全局和局部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  相似文献   

15.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作为国家税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已经不可逆转地拉开了序幕,它必然会对建筑业的产业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施工企业和建筑业管理部门都应该高度关注“营改增”政策,开展积极调研、自行测算、组织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区域建筑业低碳竞争力系统演变的内在特点,构建其多因素融合下的因果关系流图,根据各因素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熵权法确定各变量之间的权重,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低碳产业结构、地方保护主义及低碳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建筑业低碳竞争力发展态势的仿真模拟,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建筑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义科技进步对建筑业增长贡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6-2000年间建筑业的统计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分析了广义科技进步对我国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建筑业的科技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科技进步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劳动力的贡献率,但投资仍然是拉动建筑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建筑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然属于外延式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筑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雪凌 《经济问题》2007,332(4):46-47
建筑业技术创新既是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建筑业是否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创新的障碍因素从产业、制度和市场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制定建筑业创新政策和建立建筑业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文化建设以及民生的改善,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筑业地位的日益显著体现了建筑业发展的速度,在此过程中同样反映出了不足,那么如何让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建筑业进一步完善,是各部门及建筑企业的共同议题,相应的措施方法以及产业政策决定了建筑业的脚步及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建筑业产能过剩程度及结构影响指标,基于1993-2010年建筑业人力及资本平减数据,构建了建筑业最大边界生产方程,测度建筑业产能利用率。结果显示,20年以后我国建筑业总体规模上产能利用率超过85%,产能过剩并不严重,并且产能过剩波动提前GDP景气一年。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结构障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