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文学作品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不管是文学作品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很大的欣赏价值。文学欣赏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品读,可以洗涤读者的心灵,提升读者的审美,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意义。文学作品的欣赏是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文学作品的评析建立在文学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可以着眼于作品中的一个角度展开,表达读者的主观感受,升华作品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译者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和艺术处理,将原作的艺术境界传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获得艺术情感的体验。中国书法通过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来体现其美感,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文章从文学翻译和书法的神韵、风格和审美三方面管窥两者的共通之处,为两者比较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沈从文的文学观点。认为沈从文并没有专门谈文学的学说,但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随笔杂记、序跋书信中可以窥见其别具匠心的文学意识观念与文学审美趣味、倾向。可以把沈从文的文学观归结为三种:一种是独立的文学,一种是神性的文学,另一种是想象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文学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符码,具有审美、教化、愉悦的功能。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文学的熏陶可使学生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的认识,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性情和高扬人文精神的理念。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可行的交汇之处,可以从文学作品的导学与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5.
赵胜涛 《理论观察》2013,(11):103-104
朗诵是一种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材料的口语传播艺术,其目的是表现和传播文学作品的美:而文学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目的是趋同的。区别只是因为承栽工具不同,文学课的承载工具是语言文字,而朗诵艺术的承载工具则是声音。针对文学课和朗诵艺术的异同,特提出“朗诵教学法”,让文学课在固定思考模式与感悟情感人文之间衡量,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最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是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的。"陌生化"不仅是文学评论的重要术语,还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注入了新鲜血液。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陌生化",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一、诗学 “诗学”一词可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著的Poetics,是组成文学系统的文体、主题与文学手法的总和.诗学概念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时被赋予了新的阐释.翻译文化学派著名理论家勒菲弗尔在《翻译、重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操纵》一书中将“诗学”解释为“占主导性的文学观念”,并指出一种诗学形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文学手法、体裁、主题、原型人物、场景和象征等;二是文学在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作用.勒菲弗尔把翻译看作是对文学原作进行的一种“改写”,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受到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形态的影响.诗学形态是译者进行翻译时所处的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勒菲弗尔阐释的“诗学”出发,对李白《长干行》两英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学情感论     
邢玲玲 《魅力中国》2010,(3):284-284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特殊形态,离不开人类的情感这个重要的因素。文学情感又是不同于日常情感的。通过文学活动可以使主体丰富情感体验、深化情感认知、补偿或宣泄情感欲望、提升情感品味等。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变化复杂.文学审美的情感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泉珍 《魅力中国》2009,(36):186-186
审美是文学的根本特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笔者站在文学审美的角度,从和谐美、阴柔美、音乐美三个方面来赏析这篇散文名篇。  相似文献   

10.
粗俗语是语言文化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人类发泄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粗俗语进行恰当的翻译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本文尝试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粗俗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策略,希望能帮助语言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