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er)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与公司或公司经营管理层没有重要的业务联系或专业联系,对公司事务进行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最早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的公司中,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监督和制约公司的管理层。在英美法系中,公司在治理结构上实行一元制模式,即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它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2.
段强 《经济月刊》2001,(12):6-10
在英国和美国,独立董事又被称为外部董事,之所以称“外部董事”,是因为相对于公司的内部董事来说,独立董事并不是公司的雇员。  相似文献   

3.
独立董事制度缺陷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独立董事要发挥经营决策和监督作用,就必须及时地获取公司的各种信息,而管理层是董事会和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信息不对称与契约不完全的情况下,管理层的两类行为会影响到独立董事的判断,一类行为是Willianmson所说的不完全或歪曲的信息披露,尤其是有目的的误导、歪曲、掩盖和混淆等企图;另一类行为是Alchian所说的非欺骗性的信息误导或信息提供的不完全性,也即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这就使得独立董事形成真正独立的判断面临着歪曲真相的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基于董事会投票的证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中国特有的强制披露数据,即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议案发表意见和进行投票的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相对于管理层的独立性及其监督作用。本文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独董并不会公开质疑管理层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Mace(1986)对独董投票权属于橡皮图章的描述。然而,当公司业绩不佳时,独董更有可能对管理层行为提出公开质疑;并且,声誉越高、具有财务背景、任职时间早于董事长任职时间的独立董事更有可能对管理层决策提出质疑。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异议独董的公司市场价值也更高。这表明当公司面临危机时,独立董事能够发挥监督作用,并且独立董事的监督行为能够缓解代理问题,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借鉴Fama和French(1998)公司价值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从公司内部现金和股利价值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将独立董事引入公司董事会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所持现金的价值,明显降低了股利对公司价值的贡献。这一证据表明,独立董事有效地抑制了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牺牲投资者利益、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文章还发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公司所有权与董事会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芸 《经济师》2008,(9):33-34
文章研究了公司所有权与董事会结构的决定因素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能够显著地正面影响管理层持股水平,而管理层持股水平不影响独立董事比例;当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时,管理层持股水平较低,而两职分离时管理层持股水平较高;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规模负相关。此外,我们还发现:非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比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要显著的高;国有控股企业前5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大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独立董事比例与股东大会召开次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总经理任职年龄及董事会规模显著负相关;并且还发现董事会结构变量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段强 《经济》2001,(12)
在英国和美国,独立董事又被称为外部董事,之所以称“外部董事”,是因为相对于公司的内部董事来说,独立董事并不是公司的雇员。 独立董事原来是从西方国家的非雇员董事或非执行董事发展而来的,其在国际上流行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公司董事会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和职责越来越得到重视。根据经合组织(OECD)一项统计的显示,1999年美国  相似文献   

8.
朱瑞芳  宋国华 《经济论坛》2004,(17):103-103
对于独立董事,迄今尚无统一的权威的描述,通常美国董事会是由外部董事(“Outside”or“independent”Directors)和内部董事(“Inside”Directors)组成,内部董事是那些也是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人员的董事,又称为执行董事.外部董事,又称非执行董事,又可分为有关联的外部董事和无关联的外部董事,被认为是关联董事的人士包括商业银行家、投资银行家、律师和其他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人士,与管理层核心人物有密切关系的人士也可能被认为是关联董事,而被认为是无关联的外部董事即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9.
娄雄 《经济咨询》2004,(6):26-28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由来及在我国的基本情况 独立董事(Independent Director)是指在其任职蕈事的公司中不同时担任管理职务的董事,并且在经济上或者相关利益方面与公司及经理层没有密切的关系。独立董事不受制于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从而能有效制衡控股股东和监督经营者,确保董事会考虑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合作博弈模型分析独立董事重视声誉情况下的公司治理行为。研究发现,在具有声誉时,独立董事较能做出客观的决策,并且监督管理层治理公司,而给予独立董事过大的权力与过高的报酬对公司治理并无太大好处。独立董事不仅要揭露公司信息,更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做出治理决策以完成社会大众所交付的任务,对公司绩效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独立董事规模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显荣 《生产力研究》2004,(7):126-127,146
引进独立董事可以改善公司治理效率。但是由于工作时间短、信息有限、激励不足 ,独立董事制度非充分有效 ,独立董事规模与公司治理效率是一种非线性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国付 《经济师》2010,(6):153-154
会计类鉴证服务业的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的一面,其公司治理框架结构的基本要素有股东、董事、管理层、政府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雇员、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市场。即使在与一般公司治理相同的基本要素里面,会计类鉴证服务业也有其特殊的内容。这些要素对其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执行董事既在管理层承担战略实施的重任,同时参与董事会决策、履行法律赋予的董事职责和义务.董事身份的职责共性和管理层内部动机异质性,使得认识执行董事的双重身份及治理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实证检验执行董事双重身份对公司研发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执行董事占管理层的比例越高,越能抑制损害公司长期价值的研发活动盈余管理.其作用机制在于:执行董事出于对董事身份及职责的认同,非CEO执行董事出于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考虑,会更加注重公司长期价值,有效抑制CEO主导的短视机会主义行为.这一结论对重新认识执行董事的职能履行和董事会构成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信息失真主要表现为造假上市、财务报告造假和关联交易中的虚假信息。而上市公司本身的治理现状和独立董事商业经验不够、参与性不够和独立性不够是其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的原因。参与公司的决策、改造董事会文化、与管理层沟通是独立董事防止信息失真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5.
所谓独立董事是指与该公司或其股东无产权关系和重要商务联系的董事。独立董事不站在任何一个股东的角度,而是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在全部股东中间,不论大小强弱,形成必要的制衡方面来考虑问题。因此,独立董事制度的本质是“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评分作为信息披露透明度的代理变量,利用排序选择回归从管理层持股、第一大股东、独立董事、董事会规模、公司治理会议以及审计委员会等六个方面验证了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董事会规模对于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公司治理会议与信息披露透明度负相关,第一大股东、独立董事以及审计委员会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声誉与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能够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独立董事声誉"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引入声誉机制的独立董事激励模型,并采用2004年至2005年沪市A股独立董事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追踪,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性,声誉激励只能够促使独立董事避开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该加强对于并购后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管理层也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等公司治理措施取信于投资……  相似文献   

19.
许敏  傅达红 《经济师》2004,(10):123-124
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的灵魂 ,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而文章分析认为 ,我国现行制度环境不能为独立董事制度提供足够的支持。进而从管理层与独立董事的博弈分析中得出独立董事保持独立性的制度条件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耀基 《经济师》2008,(12):111-111
独立董事是董事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董事而具有一般董事所不具备的品格、特征和属性:即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的特征。中国引进和移植独立董事制度必须联系本国的实际情况,处理好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要协调好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最终才能实现我国引进该项制度的初衷: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