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及其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2.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启示我们,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体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通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比较进行界定,前者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  相似文献   

5.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须完善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粗放型增长表现为主要由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引起的增长;集约型增长表现为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增长。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不断缓解和克服经济增长的瓶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也就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因此,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可以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探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问题,既事关财税制度的改革,更关系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及其成功。  相似文献   

7.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更加严峻,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为依靠内需和消费带动。  相似文献   

8.
一、会计师在经济转型中大有可为 "经济转型与会计师社会贡献"是本次大会研讨的主题.注册会计师在经济转型中如何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每位注册会计师都应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也得到了深入发展,可以说硕果累累、有目共睹.但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大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长的路子要走.为了缩小差距追赶先进,我们急需经济转型,由当前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是各种资源配置比例和利用程度,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主要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类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集约型发展方式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0.
《福建金融》2008,(1):5-10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现状,探讨流动性过剩的成因.提出强化货币政策与财税、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有效管理流动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实现储蓄、消费、投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等宏观比例关系的协调与均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的财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存在政府投资领域单一, 产业链条短, 没有带动民间投资的问题。从出口来看, 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东亚及香港,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 同时我国出口产品总体上来说技术含量不高, 国际竞争力不强, 给我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 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现实意义并不大。消费需求不足表象的后面, 深层原因是分配体制和结构上的缺陷。因此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已成为当前启动消费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念的拓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实际上早就提出来了,只不过是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转变,另一个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袁延文 《时代金融》2014,(14):99-100
"十二五"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省粗放式经济很难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云南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财税政策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经济杠杆,本文从云南省经济社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以期通过对财税政策的调整,达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力云南经济腾飞、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急需着力解决的问题。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商品出口、资源、技术和制度等七个角度,讨论了我国的经济转型问题。提出了通过“经济发展七星阵”来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有效转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相继加大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力度,提出以外向带动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池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据自我特点和现状,完全靠大投入或靠国内市场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依靠外向动力才能带动全区经济高效发展。因此,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提高经济外向度,将成为促进池州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九五”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必须牢牢把握“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有全局意义和战略…  相似文献   

17.
张薇 《中国金融》2007,(21):63-64
尽管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非一日之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这是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必须想方设法使消  相似文献   

18.
张晓伟 《中国外资》2013,(21):266-266
我国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人力资源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认识和管理人力资源,有利于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依靠人力资源又促进其发展,人力资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更是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以来,我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降耗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受体制机制、国际环境、贸易条件、资源约束、技术瓶颈、财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缓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成本、低收益”的经济发展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逐渐严重,资源供给愈显紧张,煤炭、钢材、水泥等资源消耗巨大,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社会居民的生态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我们必须以复苏经济为契机,采取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财税政策等措施,切实缓解人与自然和环境的矛盾.从根本上实现国民经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等三个方面的转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较低,且有降低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贡献份额较低的深层次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不够大、政府行为中还缺乏实际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技术进步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