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会自然死亡;水温在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白鲳以其肉质好、长速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该品种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冻死或灼伤。所以,淡水白鲳种苗越冬应把握好下列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食用兼观赏的鱼类。 一、生物学特性 淡水白鲳体侧扁,头小,体型似海水鲳鱼。鱼体呈银灰色,其胸、腹、臂鳍呈桔红色。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耐低温的能力很差。其生存水温10℃-42℃,最适水温28℃-35℃.20℃以下生长缓慢,12℃以下身体失去平衡(侧躺水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的日臻成熟,淡水白鲳的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淡水白鲳是热带、亚热带鱼,其生长要求的水温较高,在北方的养殖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放养鱼种时就要放养规格较大的,以便在国庆节前达到商品鱼规格,出池上市。否则国庆节后天气变凉,水温下降,要继续养必须提供保温设施,这样就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因此,从外地购进大规格淡水白鲳,解决北方养殖热带性鱼类是—个好办法。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摸索出了长途运输大规格鱼种的一些办法。供不具备活鱼运输车辆的养殖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淡水白鲳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尤其是在水温为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易造成死亡。其发病原因有两点:一是鱼体受伤,二是水体恶化。因此,在越冬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杜绝病原体带入,做好越冬池和鱼体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生鱼病,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尽早治疗,确保越冬成活率。 一、小瓜虫病 主要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患病初期,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鱼体粘液增多,使鱼体周围的水呈白云状,同时背鳍、尾鳍基部充血。鱼体感染小瓜虫后,2天内即大量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 淡水白鲳一般每667m~2池塘产量达400—500kg。现将其池塘养殖和常见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态特性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杂食性,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鱼种在饥饿情况下会相互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适应水温12℃—35℃,最适生长水温24℃—32℃,当水温低于12℃时大部分鱼失去平衡,会有冻死的危险;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0.5mg/L时仍然生存,适宜在较肥的池中养殖;耐盐性高,能在盐度5‰—10‰的环境里正常生长;喜生活于微酸性水中,pH值适应范围为5.6—7.4;性情温驯,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90年引进该品种.通过14年的养殖和技术推广,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淡水白鲳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保种等不同养殖时期的养殖管理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淡水白鲳不同养殖时期的饲养技巧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淡水白鲳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食性较杂,能耐低溶氧、不耐低温,其生长较快,个体大、在原产地最大个体重达20千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温12—32℃时,当年鱼苗可以养成食用鱼,具有肉质好、体型大、食性广、病害少、易起捕、好垂钓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生活和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5℃~38℃,最适温度为28℃~32℃,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停止摄食,9℃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在水温降到15℃时都需采取越冬措施,确保罗非鱼顺利越冬。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据各地气候和越冬条件的差异,主要有盖薄膜大棚越冬、温泉水越冬、深水井、锅炉加温等方式。罗非鱼越冬的关键是要掌握越冬入池的时间、鱼池消毒、放养密度、水质和水温的调节、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热带鱼类,临界低温为10℃,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从养殖性能看,该鱼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体长5厘米的鱼种适当稀养,3个月体重可达1000克,5—6月份繁殖的鱼苗,一般在当年能养成商品鱼。淡水白鲳,食性杂、易饲养,其消化系统发达,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食料,又摄食水草、蔬菜  相似文献   

11.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生活和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6-40℃,最适温度为28-32℃,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在水温降到16℃时须采取越冬措施,确保罗非鱼顺利越冬。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据各地气候和越冬条件的差异,主要有盖薄膜大棚越冬,温泉水、深水井、工厂余热、锅炉加温以及电热器加温越冬等方式。罗非鱼越冬的关键是要掌握越冬入池的时间、鱼池消毒、放养密度、水质和水温的调节、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冬季来临,大多数罗非鱼养殖户都有些诚惶诚恐。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温的变化,与鱼的生长密切相关,冬季降临,水温下降,鱼也就随之进入越冬状态。罗非鱼生存水温10℃以上,在水温15~37℃时正常摄食,在水温12~15℃时不会马上死亡,但长时间低温会使鱼冻伤、感染水霉病和寄生虫病而诱发罗非鱼死亡,  相似文献   

13.
鱼类属变温动物,当水温降至(8~10)℃时鱼即摄食很少,准备进入冬眠状态。山东省的越冬时间是在11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在鱼种越冬期间如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大批死亡的事故,要使鱼种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4.
<正> 淡水鲳足热带与哑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其养殖水温20℃—33℃,最适生长水温26℃—30℃,最低临界温度为12℃,一般适宜在地热温泉、工厂化余热水中保种越冬,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温室越冬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在3月中旬前后,当水温连续有一星期都达到15℃以上时,养殖户就应该做好投放淡水白鲳鱼苗的准备。因为此时投放既可以延长成鱼的养殖时间,又可以在7月上旬鱼价普遍较好时就有商品白鲳上市销售,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养殖效果。但由于淡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从1992年起开展淡水白鲳商品鱼生产,生产所需苗种多为从外地调进的越冬片。但是长途运输淡水白鲳越冬鱼种具一定难度,如鱼种受过激颠簸、摆动易得内伤;受温差影响易患“感冒”等,未见鱼种体表呈现病灶,而是内部组织或器官受损、机能混乱失调,使运回的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罗非鱼为热带性鱼类,属鲈形目,丽鱼科,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耐低氧等特点。同时“无公害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项目,实施地点在。河南省郑州市姚桥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每亩产量达到1451.5kg.平均规格0.756kg的结果。现将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做好蟹种的安全越冬管理是下一年河蟹养殖成功的最基础的一步,我们江苏地区每年冬季的最低气温一般在-5℃~-7℃左右,在这一气温下蟹种是比较容易冻伤甚至死亡的,因此必须加强蟹种的越冬管理,减少在冬季的受伤和死亡,让蟹种安全越冬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投喂:在越冬前1~2个月,当水温在10℃以上时,蟹种还在活动吃食,但此时的吃食量比较少,因此可投喂优质河蟹颗粒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  相似文献   

19.
<正>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死亡点7℃)。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在10℃以下。除海南省、台湾省和广东、云南的小部分地区能正常越冬外,其它地区都需要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和工厂余热水以及搭盖防霜塑料棚、玻璃房等方式越冬保种。由于罗非鱼死亡温度点高,越冬时间长,难度大,不像四大家鱼能安全顺利越冬,因此,要特别小心做好控制水温,投喂精料,增加溶氧,防治鱼病等饲  相似文献   

20.
长吻鎨在水温低于13℃时,摄食量明显减少,水温在10℃以下时,几乎停止摄食。在湖北宜昌一带,网箱养殖水域水温在13℃以下的时间大约从12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期长达三个月左右。长吻鎨在越冬时为了维持基础代谢,主要靠消耗自身体内的营养物质。首先是糖原,接着是脂肪,最后是蛋白质,结果使鱼体重下降,肥满度降低。当体内的生化物质消耗过多时,必然会影响到鱼体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鱼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而有些疾病极易在低水温时发生,一旦长吻鎨患病,就会产生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长吻鎨网箱越冬的成活率,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