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末,森林总动员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即将全面启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奕 《生态经济(学术版)》1998,(6):41-42
9月1日,四川率先停止了天然林采伐,接着云南、重庆也相继宣布停止采伐天然林。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一项全国范围的“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即将全面启动。预计到2000年,国家将完全停止生态公益林经营采伐,调减木材产量1075万立方米,同时杜绝超限额采伐,转产项目安排基本就绪,从而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缓解。到2010年,天然林资源将得到根本恢复,基本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方向的转变,林区资源、人口、经济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放下斧头:我… 相似文献
2.
《宁夏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课题组 《市场经济研究》2000,(2):14-17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上游。地理位置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即由东部季风区域向西北干旱区域过渡,由外流区向内流区过渡,这种过渡性造成了宁夏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严酷性。宁夏土地面积51800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090──3556米;丘陵、台地、山地、沙漠等地貌类型面积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3.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全区年均降水量157亿立方米,年降水量305毫米,综合水资源总量10.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量5.56亿立方米,另有分配给宁夏可用黄河过境水量40亿立方米,是全国水资… 相似文献
4.
尹树义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2):18-22
在大兴安岭林区天然保护工程开始启动实施之时,《羊城晚报》的同行从广东来电告诉笔者,一只相当于40层大楼高,容积3万立方米的大气球将被放飞。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也逐渐扩大.湖北省主要承接的是第二产业的转入,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产生能耗的增加、污染排放量增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负效应.通过对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分析和环境代价测算可以发现,第三产业的外资使用效率更高,而且,对于由环境负效应造成的GDP折损,第三产业低于第二产业.因此,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注重转入产业的行业选择并设立相应的环境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在互动中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2003—2017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耦合协调度总体稳步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耦合协调等级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滞后、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生态环境发展滞后3种耦合协调类型;耦合协调度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热点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迁移。最后,从树立协同发展理念、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张振堂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4,(22):42-42
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在我国经受了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停止采伐天然林,鉴于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做好天然林、水源林、防护林的保护工作,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提高之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最低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城市的产业需要劳动力;二是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比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高。发展二、三次产业和城市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存在较为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宣化县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产业来经营,实行国家,集体,社会,个人一齐上的多元化投入形式,深入发掘生态环境的产业性资源,以生态环境开发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卢涛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2):84-84
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造成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城镇建设与产业设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城镇建设一方面是产业合理配置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产业合理配置的结果。合理配置好小城镇的产业,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社会今后发展的战略之一。合理配置好小城镇的产业是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四川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又是西部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历年来四川外调和出口生猪量占全国的1/3以上。川西高原又是中国的五大牧区、三大林区之一。因此,四川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四川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森林资源减少,生态功能衰退四川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20世纪中期的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森林资源破坏十分严重,特别是对岷江上游的川…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不协调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惟一途径。无锡市政府高度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了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根据《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未来的无锡市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生态经济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江南水乡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态文明完美融合的生态人居名城”。 相似文献
18.
19.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会全面实行对外开放。就我国IT产业来说,加入WTO既会带来机遇,又会带来挑战。为了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应当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的IT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国家风险投资基金和培育有效竞争的IT产业运行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IT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区服务产业与再就业工程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区服务产业与再就业工程新探●宋宏我国当前一个时期发生的城市职工大面积且较大数量下岗失业的现象,应该认为是一种经济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现象。我国经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带来社会需求的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