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苏南以及南通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识,经济发达地区的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在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下将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本文以产业梯度视角结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分析了沪通铁路建设对上海苏南区域产业向南通转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南通在过江大通道建设条件下应对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产业转移主要考虑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苏中部分产业向苏北转移,注重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本文具体论述了江苏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现状与政策评述、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路径,以及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借助区域经济国际化加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丽雅 《现代商业》2014,(1):139-140
产业转移是经济一体化推动下的一种全球发展趋势,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化产业分工格局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积极进行调整,但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部民族地区梯度化转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产业承接有利于充分发挥中西部发展优势,可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稳定有效扩大就业途径,激发内需潜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能有效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帮助西部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国际产业转移。在当前的第六次国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发生了区域性产业转移。双重产业转移背景下,出现了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大范围的"用工荒",然而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就业难的现象,针对这种矛盾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彬 《商场现代化》2008,(6):247-248
本文采用聚集指数方法对江苏省产业集群发展从江苏省和三大区域两个层次来进行考察,江苏省总体上的趋势是在空间上聚集程度越来越大,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而苏中、苏南、苏北三大区域的聚集指数也反映了这点,而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苏南聚集的程度更是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苏北。用空间局部自相关进行分析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产业集群发展态势非常好,极少出现产业集群发展的"低洼地"情况。镇江、扬州、南通产业集群相对于上述地区发展缓慢,本身产业集群水平处于刚刚起步。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泰州产业集群发展在江苏省处于落后地区,很多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低洼地"的状况,这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发达地区开始向外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具有很大优势,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并存在一定的问题。该区域应借鉴经验,弥补不足,进一步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提升国家竞争力适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必将产生十分丰富的创新资源与科技成果,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将发挥创新引领与带动作用。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区域优势突出,应主动融入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圈,全力承接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分析现有园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现有产业园区、以"3+3"产业为重点、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主体建设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的产业化承载区,努力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吸引高端制造业落户南通,将南通建设成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好促进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苏北与苏南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有差距才有区域间的互补与合作,而正是这种互补与合作为苏南与苏北之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供了可能.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区域产业联动政策启示的基础上,结合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苏北与苏南产业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亚东 《商》2012,(8):184-184
推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由于中部地区拥有的地理和基础设施等优势因素,决定了中部地区可以再这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积极承接中部地区的制造业产业,促进中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江苏南北同样也存在着经济发展差距,有差距才有产业的互补与合作,才会为苏南与苏北之间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提供可能.文章在阐述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正反面因素,进而提出促进苏南与苏北产业联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区域间产业转移及承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传统产业出现了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态势。产业区际转移的规模取决于产业转移的动力与阻力的对比。当前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阻力大于动力,产业的区际转移尚未形成规模。要加快产业转移速度,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采取措施提高产业转移的动力,降低产业转移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徐徐 《消费导刊》2009,(7):22-23
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江海交汇处,经济实力就全国而言较强,然而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通与苏南[6]差距较大,而南通乃至苏中的崛起是江苏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析了南通2000年至2007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由于政策、资源、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产业转移是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对改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因、产业转移范畴等进行分析,提出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承接策略,以期使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湘南湘西承接转移示范区的设立,亟须对区域内的物流效率进行优化升级,以吸引大湾区的优质产业顺利向该区域转移。基于课题组调查研究的结果,总结了产业转移背景下湘西地区物流业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湘西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视角提出了湘西地区物流业效率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赵福松  杜劲 《商业时代》2012,(9):135-136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金融危机下,国内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以西部省份四川为例,对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县域经济与金融支持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产业转移背景下,只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县域金融深化,才能有效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而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集群转移的模式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丹 《商场现代化》2007,(18):258-259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是实现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增长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转移模式因其转移的整体性和网络关系的复制性,更能促进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在转移的同时,应注意转移产业的选择、移入产业集群与当地企业和文化的融合,以及处理好产业移出地的产业升级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璐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2):68-69
产业转移是指发达地区的衰退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承接产业转移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能够实现区域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促进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03 ~2013年的低梯度地区的制造业行业中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产业梯度是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第一变量.而进一步关于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细化数据显示,在空间方面,同梯度地区之间边际产业的域内转移往往强于域外转移;在时序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早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结构方面,高、低梯度地区因产业转移整体上步入产业结构上升通道,特别是制造业在高梯度地区呈现明显的逆梯度集聚或转移趋势.为此,高梯度地区可通过渐次扩大区域经济联系的方式拓展域内产业空间转移范围,低梯度地区可通过有所侧重地构建地区产业高地的方式为向域内更低梯度地区转移产业积蓄产业势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