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陕西省作为西部的中心区域,带动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然而陕西省在三大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之间又存在着较大的城市化的区域性差异,本文运用Theil指数分析了陕西省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内部的城市化差异,又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了陕西省城市化区域差异的影响因子及其各自重要性,进而提出促进区域平衡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是西部地区所重视的一大问题,但西部地区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西部地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研究,采取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找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12个省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主要是适应力和调整力以及抵抗力与恢复力两方面差异较大,四川整体优势非常突出,其他地区与四川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各省内部发展不平衡,根据适应和调整力以及抵抗与恢复力两个层面分为四类地区。基于此,提出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实现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2015,(8)
本文运用泰尔指数测算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将全国绿色建筑发展总泰尔指数分解为基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泰尔指数。结论认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域内部差异,东、中、西区域间差异对总差异的影响较小;西部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晓夏 《中国市场》2014,(15):90-95
从区域的角度,运用金融相关比率和泰尔指数等相关指标实证研究了我国于2000-2012年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金融发展态势,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水平进行了测度,并描述了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其一,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组内差异(即各区域内省际之间的差异),但占比相对较小的组间差异(即各区域之间的差异)的贡献率有升高的趋势;其二,区域间的金融发展差异经历先扩大而后平稳维持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分布及变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主要利用布局系数指标和顺序分布模型,从区域特化角度考察1990年代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分布和变动的差异和基本特征。东部与中、西部地带三大产业劳动力分布差异进一步扩大,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劳动力更为集中,尤以广东、浙江两省第二产业聚集最快,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劳动力更为集中,而东、中、西地带内部三大产业劳动力分布差异呈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6.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校生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东、西部高校生源结构的不平衡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占有水平,其差距都在较快地拉大,表现出东部高于中部、中部又高于西部的区域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三大地带的高等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高校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主要利用布局系数指标和顺序分布模型,从区域特化角度考察1990年代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区域分布和变动的差异和基本特征.东部与中、西部地带三大产业劳动力分布差异进一步扩大,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劳动力更为集中,尤以广东、浙江两省第二产业聚集最快,中、西部地带第一产业劳动力更为集中,而东、中、西地带内部三大产业劳动力分布差异呈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8.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化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城市化又必须响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有序转化。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重要的互动关联。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网商发展的区域差异,选择标准差、变异系数与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网商发展的省际差异,运用泰尔指数将网商发展总体差异分解为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区内差异与区际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网商发展综合指数的省际差异呈下降趋势,网商发展综合指数的区内差异是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最小,在网商发展综合指数的总体差异中,贡献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区内差异,其次是东部地区区内差异,然后是区际差异,中部地区区内差异的贡献最小。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原则与分析结果,探讨了三大地区及相对落后省市的网商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金融发展呈现差异性.经济决定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相适应,金融发展也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金融发展的东西差异尤其显著,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不足.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金融创新现状,并提出其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西部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差距没有缩小,西部地区逐步陷入了发展中的“贫困陷阱”。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背景,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五个主要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开放化,信息化的角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给出优先发展信息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Sala—I—Martin的经典计量模型分析了1990-2005年湖北省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内部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β收敛现象,并且这种收敛趋势与时外开放程度、地方财政支持、城市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向效应的假说,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具有惯性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城市化发展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化发展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区域之间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并未表现出惯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政策,虽然西部的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西部和东部之间的差距没有缩小,西部地区逐步陷入了发展中的“贫困陷阱”。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为背景,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从影响国民生产总值的五个主要因素: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开放化,信息化的角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在资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给出优先发展信息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区域差异。主要研究发现:杭州、宁波城市现代化水平在全省遥遥领先,其他城市相对落后。全省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划分为四个梯度类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杭州、宁波,其次是嘉兴、温州、舟山、绍兴,再其次是湖州、金华、台州,而衢州和丽水的城市化水平最低。浙江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东北部沿海地区领先于西南部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16.
刘璇 《商》2014,(10):187-187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沿海区域经济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最大的三个都市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并在辐射带动国内相关区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内部及区域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本文旨在研究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内部关联关系的差异性,寻找促进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17.
姜文仙 《江苏商论》2014,(12):71-76
采用人均GDP指标在多个空间层次上综合运用极差率、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对江门2002-2013年间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基本结论是:江门四市三区之间、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区域经济差异均经历了逐步增大继而略有缩小的发展过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程度。与佛山对比,江门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突出,并且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构成江门总体差异的主要力量。影响江门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区位、要素投入、外向化程度、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区域经济政策等。促进江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需要着力关注江门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的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内区域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人文环境差异极大,发展也很不平衡。将全国分为四个区域,并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大区域经济波动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对整个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的影响,结论认为全国与各区域之间经济波动的内在关联性呈增强趋势,改革开放后全国经济波动主要由东南地区引发,东南和中部区域对自身波动的正向冲击反应比较明显,东北和西部则变化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民间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解释,接着利用笔者收集的我国31个省份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来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GMM)实证分析了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及滞后一期和二期的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经济增长形成有正向作用,且这种正向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鹏飞  杨琨  宋蕾 《商》2014,(14):120-122
交易成本的降低可以极大的促进市场活跃程度,使用交易效率这一概念,可以避免直接衡量交易成本这一难题,从而对于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使用中国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统计数据,运用计量工具测度并分析中国城市的交易效率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城市的交易效率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通过交通、通信、教育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交易效率的提升对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上述结论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