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在阐述了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关系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中国历年能耗强度变化及当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因素。证实了我国历年能耗强度降低基本都是由于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并进一步提出结构因素是导致我国能耗强度高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产业结构对能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调整产业结构能够带动能耗强度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印颖 《特区经济》2013,(11):180-181
基于我国在增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源瓶颈与"十二五"数量化节能减排目标,本文在产业维度上构建了我国能耗强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分析了技术、投资、结构、禀赋等因素对产业能源消耗的影响,结论表明:不同产业间能耗强度的影响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就影响因素而言,产业结构的变化确实显著影响能耗水平,虽然我国能源消费中所表现出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对降低能耗作用明显,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资本深化却提升了产业的能源消费密度。能源消耗的总量压力将长期存在。此外产业能耗特征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节能政策路径,符合产业实际的差异化节能政策将更为符合我国的能耗实际。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指标的分子、分母,如何正确计算进行了说明,并简述了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指标的运用,就如何降低能源消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设想。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6,(55):1-17
对1993-2003年期间我国能耗强度变化的分析表明,从两位数行业分类层次上看,各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强度降低是国民经济生产领域能耗强度变化的主要动力;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这和众多其他研究的发现是相互印证的,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杨琴  袁永科 《特区经济》2012,(10):51-53
北京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从2000~2010年,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了66.83%。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2%,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因此,研究北京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即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是完成相应目标、制定合理政策的基础,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2000、2002、2005、2007年投入产出表及2010年42部门投入产出延长表,在全面分析了工业内24个产业部门的能源强度后发现2000~2002年、2002~2005年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都是有效降低工业能源强度的因素,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2005~2007年结构调整发挥作用;2007-2010年技术进步发挥作用,并简单预测了北京市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就是进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本文估计并分解了环保产业及其他变量对地区能源强度差距的影响,主要发现包括:环保产业降低了能源强度,其对能源强度差距的贡献为正,且重要性随时间提高;产权制度和市场竞争均降低了能源强度,其中,产权制度是导致地区能源强度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市场竞争也扩大了能源强度差距且随时间增强;资本强度和劳动强度均提高了能源强度,它们对能源强度差距的贡献均为正,其中,资本强度对能源强度差距的贡献仅次于产权制度且随时间增强;能源价格上升降低了能源强度,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了能源强度,但它们对能源强度差距的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7.
广东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的控制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能耗水平降低和能源结构调整空间有限,仅靠现有技术手段难以提升广东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广东亦需围绕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开展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瓶颈,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量巨大,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当前江苏省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炭等传统能源消费为主,多种能源消费并存的形式,呈能源消费总量增加、能源强度加大的特点。文章将运用线性回归法、灰色关联法探究江苏省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江苏省三大产业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其中第二产业能耗最高,第三产业能耗较低且经济贡献率最高。建议江苏省应当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的能源政策,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适当降低第二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9.
一、内蒙古单位能耗居高不下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进入"十一五"以来,在以煤炭、电力生产为主体的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9.22%,但是距"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仍有相当的差距,节能降耗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0.
王芳  董战峰 《改革》2023,(3):76-90
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能够通过降低能耗强度、驱动能源结构清洁化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等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变革。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减少碳排放的作用显著,且现阶段主要通过降低能耗强度来实现。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的减碳效应,应积极推动能源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全面提升数字经济低碳化水平,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缩小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在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四川省能源强度,对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采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正影响,工业化水平等对能源强度表现为负影响,短期来看,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剩下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工业化水平、贸易依存度。综上可得出建议,为降低能源强度,需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重视开发新能源,淘汰落后工业产业。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一代经贸规则的一部分,数字服务贸易规则对国家间经贸往来起到愈发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将OECD-DSTRI数据库和WIOD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增加值贸易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抑制了双边增加值贸易强度,主要通过提高贸易成本和降低生产率两条路径实现,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削弱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增加值贸易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增加值贸易强度的抑制作用具有异质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抑制作用更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服务行业的增加值贸易强度的抑制作用最大,对农业的抑制作用最小;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抑制作用较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作用较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通过降低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加强双边国家的贸易联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在产业发展排序上,把能源化工作为西部的第一大特色产业。从西北几个省份的经济总量来看,内蒙古经济总量超过陕西,陕西经济总量超过云南,陕北发展速度超过关中,主要靠的是能源化工。而目前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近一半来自能源化工产业。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本与经济总量和产业增加值的实证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人力资本对该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然而,该区域的第三产业人力资本结构仍有待完善,人力资本存量有待提高,为此,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不仅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更大有用武之地。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和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发展和推动能源合同管理业务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北京市相关产业和重要企业的能耗水平,还可以通过对外服务,降低整个中国的能耗水平。同时,北京的节能服务业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上海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既关系到制造业产业高端化目标能否实现,又关系到上海创新驱动的转型进程能否有效推进,应当以产业的经济绩效和能耗水平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基准。本文对上海制造业的33个大类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上海市制造业增加值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能耗方面较优,并由此提出了各大类产业未来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依据甘肃省1995—2012年的统计数据,在估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老龄化率、城市化率等人口因素,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和能耗强度与产业结构等技术因素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省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态势;(2)人口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二大驱动因素;(4)产业结构是影响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第三大因素;(5)能耗强度尽管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我们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社会得以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保障。如何提高企业生产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高效节能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能源统计分析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强化能源统计分析的意义和目的,最后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较为严重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强化企业能源统计分析,降低企业产品能耗的措施,以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规模,增强企业的盈利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LMDI分解对1995-2007年上海市的能源终端消耗模式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并与中国按地区的分解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显示,能源强度和生产部门产业结构变动对上海终端能耗起到主要促降作用,而资本深化则发挥主要的促涨作用.同时,上海交通运输产业的终端能耗增长迅速,在节能工作中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为了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同时控制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政府把目光投到了提高能源效率上。鉴于能源强度是能源效率的代表性指标,故需研究2007—2020年我国能源强度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应用分解模型,使用省级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将能源强度的变化分解为由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分别导致的两部分。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是近年来整体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迁在2015年前导致了能源强度上升,直至2015年才对能源强度下降有正向贡献。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导致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以分析各因素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收入主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进而降低能源强度,城镇化主要通过改善产业结构进而降低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外商投资和资本劳动比通过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影响能源强度。而固定资产投资和能源禀赋对能源效率、产业结构都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两个模型的分析结果对如何进一步降低我国能源强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