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寻求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效益的有效路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支农政策含义及主要内容,然后分别从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没有固定资金、没有合理的支农政策及中央和地方存在博弈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方面提出了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齐齐哈尔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金融富农的新理念和新形势对积极的财税政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但齐齐哈尔在支农金融服务中还存在着农村信用社涉农资金归口工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及经营环境的信用状况和维权状况需改善,农业银行支农贷款发放和管理难度较大,支农贷款担保方式单一等问题.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路径是:加大财政税收对金融富农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三农"贷款营销和管理模式;广开风险转移渠道;加强银政沟通,开发新型金融机构,形成支持"三农"工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向"三农"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涉农资金成为贪腐的高发区。审计有职能、有手段、有技术,为国家"三农"工作的有效落实保驾护航。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特点及审计面临的难题,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对开展好大数据审计的关键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一贯重视财政支农的资金管理工作.整合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但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存在着运行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次多和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发挥效应。本文首先说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实意义,并以福建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情况为例,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原则。依此提出当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商行政管理》2012,(3):72-72
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八年增产,农民收入也实现"八连快"。这一喜人成绩离不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其背后更体现了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撑。2012年,中央财政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夺取农业好收成、促进农民较快增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各级政府围绕工业反哺农业方针,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利用近年来湖南财政支农方面的部分数据,分别从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了投入资金的规模效率和产出效率,并提出了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镇政府各部门中较重要的一个,自从“三农”政策之后,乡镇财政的职能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因此,如何对乡镇财政职能正确定位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对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农民转型视角对现行"三农"政策进行评价,认为目前"三农"问题之所以很棘手,与多年来抑制性政策形成的城乡反差有极大关系;延续工业反哺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财政转移的政策思路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指出,经济运行的自然节奏与政策之间的和谐是保证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改革依然是解放农民生产力的最大动力.文章强调,实现农民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转型,不仅关系农民的前途和福祉,也关系到我国的工业化能否真正实现.农民转型决定中国未来工业化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单新萍 《商业时代》2008,(7):85-86,55
统筹城乡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公共财政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撑作用.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公共产品,迫切需要财政转移支付扶持其发展.本文从公共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属性及其对公共财政支持的需求,最后提出公共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域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荣 《品牌》2015,(1):104-106
引言农业、农村、农民(以下简称"三农")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和工作的重心,每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发展的问题。三农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发展资金支持,为破解三农发展资金缺乏这一难题,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农民资金互助合组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应运而生。本文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下是这次调查的情况及对一些重要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分析了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从财政支出结构和支出方式的视角,对如何创新财政支农政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一向是全党开展经济工作的核心,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连续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农村农业工作的中央文件,并拨出相应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建设.但是由于监督的力度不够、政策尚不完善等种种因为,致使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在投入过程中存在着落实不到位、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等问题.本文就当前财政支农资金投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加强财政监督、资金落实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处于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国家的"三农"政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金融、税收、社会保障等重要措施来逐步改善农民的不平等待遇.而"三农"政策在性质上属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由于农业宏观调控行为分为决策行为和执行行为,前者具有可诉性,后者则无,因此对"三农"政策的事后规制和救济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1月发布的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聚焦"三农",这已是自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深刻体现了"三农"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纵观这些年的1号文件,都将财政支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财政支农政策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支农政策包括国  相似文献   

16.
加强县乡财政支农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起与新农村建设并轨、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财政支农管理体系;要对财政支农工作进行重新定位,有效调整支农资金投向.同时,应加速解决社会需要,解决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以及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管理混乱、整体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以促进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式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这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供销社服务"三农"发挥更大作用拓展了平台。可以说,这是党中央出台政策支持合作社发展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一次,必将对我国农村  相似文献   

18.
赵龙 《现代商业》2013,(2):32-33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转型较为成功的甘肃白银为例,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如何更好的支持三农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三农经济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主导、财政支农、多元金融及土地流转方面给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增长迅速。如何更为合理地确定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整合农业财政资金,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整体合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围绕财政支农规模问题,以黑龙江省A县为例,通过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财政支农资金最优规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创新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在立法支持、财政与税收支持以及创新服务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