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25东块油藏由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易暴性水淹,水驱效果逐年变差。区块内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受效小层单一,见效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厚油层层内动用不均的问题,水井上通过分注、调配难以启动差层,无法挖掘厚油层层内潜力。应用注水井层内深部调剖技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吸水剖面,挖掘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实现层间、层内挖潜的目的。实施后井组稳产基础增强,自然递减下降。〖HJ4mm〗  相似文献   

2.
文25东块油藏由于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强,易暴性水淹,水驱效果逐年变差。区块内油井受效方向单一,受效小层单一,见效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针对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主力厚油层层内动用不均的问题,水井上通过分注、调配难以启动差层,无法挖掘厚油层层内潜力。应用注水井层内深部调剖技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吸水剖面,挖掘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实现层间、层内挖潜的目的。实施后井组稳产基础增强,自然递减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注水质量问题,往往导致一部分油层未水驱或水驱不见效。某油田第三系主力油田这方面的潜力就高达69.3%。油田注水七发的质量“症结”主要是:注水井点不完善,油层对应率差;纵向单层突进,造成高低渗透层受效状况的差异;平面指进和舌进,造成大面积死油区;注入水质差,造成油堵塞。要从根本上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必须按照”把好入口分而治之,调整剖面,齐头并进”的对策,搞好油  相似文献   

4.
石俊鹏 《化工管理》2017,(19):31-31
本文针对特高含水期层间挖潜潜力降低,低效无效循环严重,常规措施效果变差的矛盾,综合分析油层非均质性,水井吸水能力及油井生产动态多方面因素,利用灰色关联系统综合评判,建立能够有效识别优势通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多级决策结果判断优劣次序,定性识别优势通道,对于指导油藏进行整体调剖、堵水、周期注水等现场应用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次研究对目的区块油藏的非均质特性、开采特征及影响开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区块地质油藏储油层的地质类型复杂,层内层间连通情况复杂并且油层分均质性高。在油层开采油层合采合注的开采方式下,最终导致了开采油层剩余油储量控制的程度下降,注入水上窜现象严重,在注采的过程中出现了采油井和注水井再利用的情况以及井网不适应等因素,使油层处于低开采阶段。针对开采油层地质特性、油藏非均质行、开采等矛盾并结合成功实例,在单组砂岩体精细的刻画以及储油层剩余油分布的特性基础上,以减少开发目的层位非均质特性为目标,进行细化分布开采以及开采井网之间重新组合的研究,并提高开采油层剩余油储油量的控制程度、并进一步提高水驱开采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示踪剂验证井间储层非均质性的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城油田B125区V2-5层系进行表面活性剂驱先导试验,注入示踪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注采井间的连通状况、平面水流方向和速度、以及油层非均质性状况。讨论了硫氰酸钠、溴化钠、磷酸二氢钠3种示踪剂在B125区的现场应用情况。在3口注水井中分别注入不同的示踪剂,在对应油井中进行示踪剂检测,根据示踪剂的检出浓度对油藏分层特性进行分析,为调剖和下一阶段注表面活性剂段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步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随着开采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油田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萨中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增加油田可采储量、控制生产成本为中心,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挖掘剩余油,以弥补可采储量资源不足的矛盾。为顺利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将重点开展九个方面的技术攻关。深化精细地质研究挖掘剩余油潜力为搞清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提高一类油层聚驱后采收率,将加强厚层内夹层判别方法研究,开展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研究,建立单一河道砂体内部结构单元界面识别和隔夹层划分方法,建立厚油层内部非均质地…  相似文献   

8.
多层非均质砂岩油藏经历长时间注水开发后,由于平面、层间非均质性,注采不平衡造成不同层和平面局部位置注水压力异常。本文应用油水井单砂层产量和注入量劈分及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单砂层注采平衡状况,预测不同单砂层压力,从而为后期钻井压力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打调整井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长时间注水、注汽,尤其是近几年的高压注水(注水压力已接近或超过破裂压力),油层压力普遍升高,地应力也发生变化;此外,由于油层连通性差或非均质性,在油层中形成局部超高压圈闭,注水、注汽所形成的高压层及窜流对固井质量的影响尤为严重,给分层注采造成层间干扰,使采油工艺复杂化,并降低了油井利用率,缩短油井使用寿命。因此,认真总结注采调整井挤水泥施工工作的经验教训,施工时不能再使用油田原始压力和地应力等资料,提高挤水泥技术,为采油井提供优质油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注水井调剖调驱是改善水驱效果、加强油藏层间治理的重要举措,5年来,大港油田采油三厂累计实施注水井调剖调驱330多井次,纯增油达15万吨以上。采油三厂以中孔、中渗油藏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经过30多年的开发,注采矛盾日益突出;受油藏埋深、套变和水性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分层注水工艺受到限制,调剖调驱工艺逐渐成为了油藏治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注水开发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易造成注入水单层突进,对应油井含水快速上升,为提高注入水的有效性,采用调剖技术。指出,调剖涉及到油藏、地质、化学、工程、机械等多学科、多工种,在具体施工中,环节多、施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加强调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才能提高调剖施工质量和措施后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已逐渐成为石油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控制含水上升,减缓产量递减,增加采收率,提高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注水井调剖技术作为控水稳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通过对其过程控制,提高作业质量,保证措施效果。从措施选井选层入手,针对该项工艺技术关键及要点,分析质量控制的方法,论述调剖作业通过对地层深部的封堵,改变注入水流向,有效驱替剩余油,提高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油田开发中几种常用的井间示踪剂技术原理、特点及在油田的应用效果和发展趋势,阐述了井间示踪剂技术的多种用途。通过示踪剂技术可以分析油田的水驱规律,了解断层的封闭状况,验证油水井的连通情况,计算注水井在平面上各个方向的渗流速度以及油井的水淹方向,确定区块的剩余油分布等,对于进一步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入水沿裂缝窜流的规律、注水方案调整以及调剖堵剂用量的确定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油田的油水井调整、工艺技术措施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清七个泉油田一区块七4—7注水井组油水井连通情况,找出井间存在的大孔道或高渗层,弄清油藏平面与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情况,2003年9月在该井组进行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监测的方法是在水井中注入一种水溶性示踪剂,在周围监测井中取水样,分析水样中示踪刑的浓度,应用示踪剂软件解释技术进行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注入水的方向性较明显,主要驱向七5—8等5口井,水推速度整体较均衡,注水控制效果较好,七4—7水井与七4—6、七5-6井井间储层物性较差,监测井之间的层内非均质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油层岩石地应力的大小和方位决定了压裂裂缝的形态,对油田开发井网部署、工艺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老油田加密井的岩芯实验,对重复压裂地应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水力压裂再造梳妆打扮裂缝,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油田稠油掺水降黏生产工艺是目前各油田普遍采用的稠油冷采主要工艺,但由于受掺水压力波动、调控阀门及水表计量准确度等综合因素影响,油井掺水量计量误差大,掺水修正系数波动大,无法准确核实油井产量,给油井生产管理和措施制定带来难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稠油井掺水计量稳控措施,介绍了实施原理、现场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该项技改措施实施简便,操作简单,掺水量稳控效果好,计量准确度高,性价比高,能有效降低油田稠油油井计量误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调剖井的管理制度、质量监督、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总结了在调剖过程中,从方案设计到效果评价的整个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探索了实施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构建了完善的调剖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总结2010年围绕调剖施工质量而开展的工作,真实地评价了调剖施工效果,累计增油1.41×104t,控制产液12.4×104t,控制注水40.9×104m3,创造经济效益947.5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2。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老井报废井需要进行永久性封堵,在封堵井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井油层上部套管有损坏的油水井,此类井通常施工方法、工艺复杂,施工工期长。针对封堵井特点提出了隔漏挤封创新方法,通过现场施工,发现该方法能对油层上部套管有损坏的油水井进行封堵。  相似文献   

19.
绥靖油田杨19区块延9油藏东部具有埋藏浅,砂层厚,岩性单一,边底水有限的特征,是以构造为主的岩性—构造油藏。前期利用自然能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迅速,为了实现油田稳产、高产,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自2009年9月起对油藏进行注水开发,开发过程不断探索、不断精细注采调整,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并在调整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对西部油藏开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