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如何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民大省,河南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河南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民素质偏低,和其他省份相比,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出路还是在于人才。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业人口,农村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无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因此,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审计监督,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着力点。建好农村社区也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铺好道路.有助于农村实现“就地城镇化”,有助于农民实现“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并针对所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战略举措.如何深化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实行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吸纳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息化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推进涉农信息进村入户已经成为能否发挥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作用的关键。农村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为增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2007年,青冈县审计局提出了“六个关注”,确定“四类审计项目”。“六个关注”:一是关注支农财税政策的落实,促进财政加大支农力度;二是关注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关注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六是关注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生事物,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全国各地都处在试点阶段。针对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借鉴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经验,就如何启动和保障农村社区建设,笔者建议打造农村社区建设“三三工程”。  相似文献   

10.
国富民强始终是近百年来中华儿女的梦想,“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国富民强的关键,而农民素质的提高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就跃然纸上。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维度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进行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结合广西农村信息化现状及问题,以“三农”科技服务网为案例;从基础平台、信息资源和服务体系建设3个方面着手,为广西北部湾农村地区信息化提出了一套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性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供地方政府和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乐强  王瑞坤 《数据》2008,(6):62-63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着眼于首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关注了“二场、三室”、“三清、三化”和“五通”、“六改”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游艳玲 《企业经济》2006,(6):117-119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整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也有长足的发展,相较之下,农村社区的社会发展则明显滞后。全面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东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宏观任务,是以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目标,“新”在地位、“新”在内容、“新”在主体。社区建设是被世界各国及我国城市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有效的社会综合发展方式,极吻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将之推广到广东农村社区,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是广东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裘豪  傅大悦 《企业世界》2007,(10):20-21
农村合作金融扎根农村,坚持为“三农”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经营宗旨,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银行”、“特色银行”的提出,正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与其它金融机构合理分工和错位经营的需要。建设“特色银行”,就是要更加突出差异化服务,全面适应和满足广大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客户的独特金融要求,最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辜胜阻 《经济界》2009,(4):19-21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六个方面入手:加大农村社保投入,先保障社会救助金和医疗保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推进农村大病保险,实现农民工社保城乡一体化,理顺社保管理体制。使农村社保发挥“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到农村采访乡村干部或者在接待来访的农村朋友的时候,我总是有意识地问他们,知道现在正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吗?你对这项工作怎么看?对方一般总是很兴奋地回答:“建设农村社区好啊,把农村建设得和城市一样,当然是好事。”他们把建设农村社区等同于了农村城市化。不仅农村的朋友这样看,许多领导干部也这样看,甚至一些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志也这样看。这其实是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目标。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事业发展,抓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小型农田水利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是发展和增加灌溉面积的保障措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所限,投入不足成为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瓶颈”。在不断的实践中,“民办公助”是解决投入不足、提高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投资和管理小型水利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本调研课题以甘肃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为基础资料,采用分析、举例、对比、推理、设想等论证方法.较详细地论证了实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采用“民办公助”这种形式的积极意义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农业水利事业发展趋势。提出全面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这种形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民是建设的主体,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农民,建设新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河南是第一农民大省,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寄递物流是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消费品“出城进村”的重要渠道。为有效实现农产品“上行”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消费品“下达”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加快农村地区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寄递物流的发展现状,针对农村寄递物流末端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可持续性较差、末端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提出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发展的三条路径:一是加大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多方利益主体协同发展机制;三是深化农村寄递领域“放管服”改革。  相似文献   

20.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之所以问题重大,是因为农民收入增幅缓慢甚至下降,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和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全国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在对“三农”问题进行不懈地探索,并且取得了显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和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