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理论1.理论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3.
企业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渠道筹措资金,筹措资金的方式和渠道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筹资种类。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方就是披露企业所筹措的资金种类,所筹资金的顺序是按照企业未来所面临的支付压力由大到小排列的。在论述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排序标志时,有的认为是按照变现能力由大到小排序,这一般更多的是指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变现能力。也有的认为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排序是按照流动性由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资产负债表项目各种分类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性分类方法,认为按照金融性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分类,具有其他分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未来资产负债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会计与税务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者进一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其核算程序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二者的差额分别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7.
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是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工作中非常关键和核心的一环。本文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归纳为三大步骤,按照此三个步骤进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可使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更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8.
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是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工作中非常关键和核心的一环。本文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归纳为三大步骤,按照此三个步骤进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可使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更有章可循。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准则中规定企业所得税均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是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准则中规定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将二者的差额计入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是因为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  相似文献   

10.
通行的应计制会计下,应计项目的可靠程度可能是会计盈余信息是否真实的关键。区别于传统资产负债表按照流动性高低进行排列,在分析应计项目可靠性高低的基础上,按照可靠性的高低对资产负债表进行重构,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更好地解读应计项目的可靠性及各类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一、新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指出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的是资产负债表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资  相似文献   

1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该方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即暂时眭差异分别确认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两者分离的程度和差异的种类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4.
王颖 《西部财会》2009,(8):45-47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既包括报告年度或报告中期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也包括以前期间销售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销售退回。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年度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属于资产负债表目后事项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而不作为报告年度的纳税调整。因此,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销售退回事项,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本期发生的以前年度销售退回,如销售退回日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批准报出日之前,应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调整报告年度的相关损益和相关项目金额;如销售退回日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批准报出日之后,应直接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等。按照税法规定,本期发生的以前年度销售退回,如销售退回发生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报告年度的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如销售退回发生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国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该方法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创新点是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提出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并且当税率或计算基础变动时,按照预期税率对递延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其优点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更符合资  相似文献   

17.
由于编制的会计报表从结账日到对外提供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期,在这一期间内,会产生某些与按照结涨时存在状况编制的会计报表有关的事项:或为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提供进一步说明;或产生新的、有必要对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说明的事项。结账后事项是指这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会计报表批准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包括两类:一是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二是说明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的情况的事项。〔-)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所谓“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指的是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或…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事项准则》)对调整事项的规定是:“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应当作为调整事项”,并以给出“调整事项的例子”的形式,将销售退回事项规定为调整事项。在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有几个具体问题值得探讨。 一、不论资产负债表日前是否存在销售退回的可能性,是否应该一律将销售退回作为调整事项 首先讨论资产负债表日前存在销售退回可能性的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销售商品收入确认原则的第一条就是“…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无论是《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暂行规定》,还是《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都没有规定企业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甚至没有提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而美国早在1987年颁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96——所得税会计》中,就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核算。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1996年对《国际会计准则12——所得税》进行了修订,宣布禁止采用递延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相似文献   

20.
所得税会计产生于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分离之后。企业应按照所得税法规来确定企业的应纳税额。本文首先概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几种方法,随后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的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