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储蓄与消费关系的再认识张荫寰,房洪贵据有关资料表明,截止1994年第一季度,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3461.73亿元。①面对如此巨大的储蓄存款,如何处理好储蓄与消费的关系,已愈来愈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关于储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界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第十九讲投资支出分析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总需求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变量。总需求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有关消费支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已在十八讲中介绍。本讲分析投资支出。投资与储蓄从宏观分析角度来看:国民收入=消费 投资;国民收入=消费 储蓄。所以投资=储蓄。储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节余,在自给自足社会,个人储蓄目的是为了扩大将来的消费,储蓄和投资既是同一活动,而且两者动机也相同。在现代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估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性储蓄在中国居民储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大都忽视了这种预防性动机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此,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动机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呈现出结构性断点;针对储蓄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农村消费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与农村居民储蓄强度正相关,而支出不确定性、名义利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兰州市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之一,每一个少数民族家庭又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少数民族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是直接关系整个城市的稳定与发展。学术界对城镇居民经济情况研究较多,但针对家庭经济状况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经济状况的研究甚少。为此,本文通过对兰州市三个区的200户少数民族家庭收入结构、消费储蓄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投资积累结构、基本生活状况争睛况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现代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对分析中国农户消费储蓄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笔者给出的简化了中国典型农户的消费模式表明必须重新建立分析中国消费行为的理论框架,理论分析证明引入短期储蓄目标能更好的解释我国农户的消费行为,来自于实际的调研资料也证实了我国农户短期储蓄行为的显著性。最后本文对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调整经济结构,整顿经济秩序的近两年来,组织资金工作不但一举扭转了因“抢购风”导致的储蓄“滑坡”局面,而且使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地大幅度上升。我认为,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除了银行系统强化管理、优化服务的主观努力外,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收入,消费、利率、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一、收入与消费的变量关系决定了储蓄的增量 根据马克思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原理,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点来观察,储蓄与消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无论是定期的或活期的储蓄,它们都是长期待用或短期待用的,没有不用的储蓄存款。因此,储蓄一方面是消费的节余,另一方面又是消费的后备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教育消费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快速的增长势头而备受关注,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预测中心居民储蓄消费意愿抽样调查显示,居民储蓄中准备用于教育支出占10%,高于准备用于购房支出7%的比重,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5万亿元,若按5%可实现购买教育的比例计算,保守地估计,全国居民潜在的教育费用支出每年约2500阜 凶,以教育消费来启动内需,进而形成 甸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已逐渐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对世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状况做了统计。其中,日本是岛国,水产品资源丰富,消费量自然也比其他国家要多一些。像EU、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人均水产品消费仅为20kg,而除了与日本消费水平接近的韩国之外,日本人均消费量为60kg左右,几乎可达以上国家的3倍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美建交以后,中美经济由于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2004年中美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696.3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显现,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出现贸易摩擦就不可避免。这种贸易不平衡短期内不会解决,中美贸易摩擦在未来较长时期都会存在。贸易摩擦在农产品、纺织品、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等方面从未间断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美国发现首例疯牛病疑似病例后,世界各国纷纷暂停进口美国牛肉及其制品。作为牛肉出口大国,美国的牛肉出口减少了90%,因此而出现的国际市场空间少说也有10多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商业机会。对非疯牛病疫区的我国来说,无疑是扩大牛肉出口的良机,然而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邓富江先生在接受记采访时却认为.尽管国际牛肉市场出现较大空间.但对中国牛肉出口状况不会有多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央储备粮的经营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中央储备粮规模、购销、轮换的潜在问题1.1 规模大小的控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世界粮食库存应不低于当年粮食消费量的17 %~18 %。因此,中央储备粮规模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规模过大固然安全,但安全成本太高,国家财政补贴过多。财政补贴过多,这与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的世贸经济游戏规则:农副产品的补贴直接补贴到生产领域相违背,不利于刺激生产和消费,同时也不利于农副产品产业结构调整。规模过小,平抑粮食市场价格的作用难以发挥,又担心起不到应有的安全保障作用。1.2 中央储备粮与省储备粮的矛盾 为确…  相似文献   

13.
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在《证券时报》撰文表示:纠缠汇率既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不仅会损害美国跨国企业的利润账本,也会将中国拖入汇率陷阱。当然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然而,短期内快速升值已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困境:国际收支平衡并未明显缓解.外汇储备飙升.短期资本持续涌入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4.
1995年以后,由于连续的粮食丰收,市场粮价低迷,国家仓容爆满,特别是其中的陈粮比例大幅上升面临报废的危险。城乡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总量已经接近6万亿元人民币,全国人均近5000元。近几年由于住房、医疗、保险等几项大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造成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的同时,消费、信贷却出现明显疲软。以致如何启动消费,运用储蓄资金已成了政府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粮食和储蓄双超储,需求疲软通货紧缩,这固然存在负面效应的问题,但如果引导、利用得法,这一条件的存在可能恰恰也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1979年双边贸易额为24.5亿美元,2004年突破2314.2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已连续5年为中国的五大贸易伙伴国之一,2004年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加拿大)。随着中美经贸往来的加强,我们不难发现的就是中美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中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已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参议院已将其列为美国对外贸易中的最大经济问题与美国国内的最大政治问题,中国官方也高度重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问题。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美贸易中的这种不平衡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中美间将会爆发一场“贸易战争”,其结果是两…  相似文献   

16.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Marinheino认为,如果政府的财政政策能够影响私人的消费和储蓄,那么财政政策会有一个稳定的效果,这个效果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待国债为净财富的程度。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把国债看成净财富,因此国债代替税收会对私人的消费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但银行对于快速增加的可用资金使用效率又非常低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美国与中国财务公司的发展历程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把财务公司定义为":任何一个公司(不包括银行、信用联合体、储蓄和贷款协会以及共同储蓄银行),如果其资产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由以下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应收账款组成,则该公司就成为财务公司"。美国财务公司的历史始于美国内战之后。当时的人们急需购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中国拍卖市场义创了新高.如今人们似乎觉得买艺术品就应该去拍卖行买.但其实在拍卖行举牌容易出现不理性消费,经常有朋友出了拍场就和我说,刚才好像又多举了一百万。拍卖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应该是古代书画和经典艺术的市场,包括在世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笔者在表述中国粮食发展战略时,用了如下文字:既要立足于现有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又要着眼于开发和利用全部国土,增加全部食物产量。单就粮食而言,则应坚持立足国内、自力更生为主,辅以适当进口。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控制人口,引导消费,搞活流通,逐步实现国内粮食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大致平衡。按照这个设想,就要有一个粮食自给率的设想和设计。后来,一般地说把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定为粮食消费总量的95%90%。还有一个1.1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的警戒线。很显然,在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后,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