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解决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可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某一个人、群体、地区的收入水平实际生活水准低于社会上其他个人、群体、地区的状态。绝对贫困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在长时期内无法获得足够的劳动收入来维持一种生理上要求的、社会文化所接受的、社会公认的基本生活水准的状态。本文主要从后一种意义上研究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新疆农村扶贫标准及主要目标和任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绝对和相对的两重性,即存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同时,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的多维现象,可从收入角度观察贫困,也可从非收入角度衡量,具有极其复杂的内涵及外延。如何确定新世纪扶贫标准,是21世纪初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极为紧迫的现实课题。因此,根据新疆目前扶贫开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总结多年贫困监测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我们认为,21世纪初新疆农村扶贫标准应重点放在对相对贫困标准的确定,同时兼顾绝对困标准的重新划定。无论是相对贫困标准还是绝对贫困标准,首要问题是对其核心收入贫困线的确定,这也是制定贫困标准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世纪末中国能否脱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贫困标准635元1.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多种测量贫困的方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贫困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看,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即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所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扶贫开发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扶贫开发即将进入一个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在对萍乡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实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扶贫开发和救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做出兜底性制度安排,通过救助维持其基本牛活;对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新的支持,通过扶持促进其脱贫致富,形成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这样一个新的工作格局,这也是对《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奋斗目标的一种制度保证。因此,把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才能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丽娟  徐璋勇 《南方经济》2018,37(5):104-127
文章利用全国27省份517个村庄的4023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贫困减缓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水平,促进了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和相对贫困水平的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用不明显;在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绝对贫困水平的下降,但增加了相对贫困并抑制了经济增长。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农村普惠金融的推广过程中,应注意其发展战略实施的区域差别化,以实现普惠金融积极效应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7.
一、对贫困本质的一个界定对于象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显著的欠发达国家来说,“脱贫致富”无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的发展主题。如果说发达地区主要面临的是贫富差距拉大所导致的相对贫困问题,那么目前欠发达地区总数达6500万的贫困人口所面临的就是年人均纯收人不到530元的绝对贫困问题。就反贫困的历史任务来说,可谓任重而道远。我国政府于1994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计划目标是从1994年起,用7年时间,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数千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  相似文献   

8.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种种反贫困理论和发展对策。作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反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对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关于对贫困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有没有贫困问题?如果有,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贫困是不是社会主义?这些问题构成对贫困实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反贫困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反贫困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虽然到20世纪末能够基本解决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由于市场淘汰机制的存在,难以避免的返贫和贫困标准的变化等,2000年后绝对贫困现象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特别是相对贫困有加剧之态势,所以反贫困仍然是21世纪内蒙古以至全国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已经到来的新世纪,分析贫困和反贫困的形势,明确反贫困的特点与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脱贫致富对策,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0.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问题研究(上)陈玉光,崔斌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  相似文献   

11.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中国也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有592个,到1998年底,仍有4200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对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关于对贫困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中国有没有贫困问题?如果有,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贫困是不是社…  相似文献   

12.
对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低素质的劳动力对吕梁现阶段贫困群体及经济发展形成的负面影响的分析却是凤毛鳞角,尚未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恰恰是吕梁现阶段贫困群体形成的根本原因之一。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即使2000年解决了温饱问题,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仍将是困扰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顽症,扶贫攻坚难以产生长治久安的效应。因此,笔者认为要彻底摆脱贫困,计划生育与扶贫攻坚必须两头兼顾,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难点在于解决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相比,相对贫困表现出人口数量更大,贫困分布更散、致贫因素更多样,返贫风险更高的新特征与识别难度大、治理方式难、持续增收难、内生动力弱等治理难点。要解决相对贫困,需要重点从贫困对象识别、防止返贫、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增收、衔接乡村振兴五个方面构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菲律宾的贫困状况及其根源1971年,菲律宾发展研究院用测量最低生存需求的方法计算绝对贫困率,认为菲律宾有大约56%的家庭处于绝对贫困之中。由于贫困家庭一般规模较大,这实际上相当于60%的人口。1975年,64.3%的家庭被看成是绝对贫困的,也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祎 《浙江经济》2006,(17):61-61
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状况得到了改善,全国贫困规模减少,西部地区和山区绝对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下降幅度较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3209万人减少到2004年的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5%下降为2.8%。然而,农村绝对贫困规模整体上虽呈下降趋势,但与上世纪相比,减贫速度却明显放慢。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是最不可忽视的一块,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但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绝对贫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袭延春 《理论观察》2006,(2):176-177
信誉,通常是指信用和名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的信用和名誉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关系到自身生存发展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大问题。目前,少数媒体发展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信誉度不高,导致受众的流失。媒体信誉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它有什么作用和特征?怎样概括和表述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教师道德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对于教师道德基本原则问题,主要有两种截然对立的不同理解。第一种是对有没有教师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同理解。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应从属于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就是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不应亥再提一个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这种意见,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982年3月第一版、1983年7月第二次印刷,由严缘…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自从船展瞰变编辑风格以后,有关经济生活的报道与探讨增多了,“生活质量”也成了使用率很高的字眼,那么“生活质量”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人均消费资料占用量和消费量,而且还反映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状况。就是说,生活质量不仅反映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而且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状况;不仅包括人们的基本生存状况,而且包括高层次的享受;不仅包括人身的安全,而且包括心理的健康。美国伊利大学社会学教授温德尔·贝尔把生活质量分解为如下门个指标,笔者认为这些指标较全面地反映出生活质量的内…  相似文献   

20.
刘英 《发展》2016,(1):14-15
贫困问题是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印度)的福利经济学理论,贫困是一种社会结构现象,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可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其中,相对贫困又分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贫困不是单纯由于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譬如高额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对应的公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缺失.可归纳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因此,公平、平等、自由和完善的福利制度都是保障长远发展的经济措施.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任务.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