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时城乡收入、消费比的扩大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就业比重是城乡收入比的Granger原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一、决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因素我们知道,第三产业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发展。经济增长可以参照以下数量指标来衡量:①人均GNP;②都市化程度;③工业化程度;④居民消费水平及其他指标。将这些指标分别记为X_1、X_2、X_3、X_4……X(?)。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还受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用相对国民收入来作为指标: 某产业相对国民收入=该产业国民收入比重/该产业劳动力比重分别记之为Z_1、Z_2、Z_3 设Y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则有: Y=F(X_1、X_2……X_(?),Z_1、Z_2、Z_3) 在进行模型计算时,我们将函数F假设为线性函数,用1990年全国30个省市的数据作样本,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北京市为例,使用1990—2011年北京地区人口结构和商品住宅价格数据,分析该地区人口结构变量对于房价的动态影响。文章发现,北京地区房价受到劳动人口比重、人口城镇化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三个人口结构变量的显著影响。其中,劳动人口比重对于房价的正向影响持续最短;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于房价的正向影响持续最长,影响力度也是最大;同时,人口结构变量整体对于房价的影响具有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关资料,较为系统的分析了第三产业发展与扩大就业的现状及特点。分析认为,我国第三产业整体保持了较强的吸纳劳动力能力,并具备继续扩大就业的潜力。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增长弹性分化明显,高弹性组表现为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特点。尽管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轨特征,通过国际比较,第三产业传统服务业就业比重过低、新兴服务业就业比重不突出的特征明显。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86—2010年兰州市就业数据,建立ARIMA模型,对兰州"十二五"时期就业的产业人数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兰州就业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的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过低;就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明显偏离;二、三产业均具有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和城镇就业比重过低;兰州第一产业人数和第二产业人数所占比重均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第三产就业人数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兰州就业结构优化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向琼 《北方经济》2009,(12):29-30
本文在论述了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选用1980-2006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一、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与第一、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二产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向琼 《北方经济》2009,(6):29-30
本文在论述了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原理后,选用1980-2006年的数据,采用协整分析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一、第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构成比重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与第一、三产业年底就业人数、第二产业构成比重并没有明确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就业的产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考验.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会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状况总体是乐观的,中国城镇化就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非正式就业.  相似文献   

9.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电得到很快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经济的发展速度。《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06年辽宁省GDP比1978年增长40.36倍,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了104.58倍,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5%提高到38%,2004年达到历史最高比重42%。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6年的38.6%.超过其他两个产业的就业比例。笔者拟对辽宁省第三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辽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成长主要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的成长,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及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使产业的聚集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资源聚集和城市化进程。文章分析了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提高第二产业的总产值水平、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产业结构实际模式与标准模式相比呈“二低三高”的特点: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比标准模式约低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高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约低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高1个百分点。再考虑广州第一产业的比重状况可发现,尽管广州产业结构中产值比重具有现代产业结构的特点,但其就业比重与合理结构差距甚大。问题在于第三产业就业  相似文献   

12.
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于就业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对就业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拓展,在实证研究中引入汇率,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日中两国实际汇率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国别比较。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日本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与实际汇率升值正相关,而中国的相应变量间不存在类似长期关系。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只有在汇率适度浮动,资源在部门间流动壁垒减少这两个条件满足时,汇率升值才会产生资源配置作用,推动劳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逐步优化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及就业增长的有关数据,对山西省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做实证分析,以期能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增长提供证明。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集中分析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会对国内就业产生的影响,利用20042012年的数据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具有显著的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内蒙古第三产业为研究对象,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等几个主要指标重点分析了内蒙古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及内部结构状况,旨在客观认识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发展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对辽宁省城镇实际失业率和三个产业就业弹性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针对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众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以下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是我国能源消耗大省和碳排放大省,基于消费模式的碳排放研究将对山东省建设低碳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对与碳排放量有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消费水平和第三产业比重对于碳排放变化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建议推出促进低碳消费的政策法规,提倡绿色、节能、适度的生活方式,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建成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0~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GLS方法和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方法(GMM)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进出口渠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出口渠道对第二产业产出份额有负面作用,却对第三产业产出份额有正面作用;通过进口渠道对第二产业产出比重有负向影响,对第三产业产出比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通过出口和进口贸易渠道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一、当前滨海新区服务经济体系存在的主要差距及具体原因分析从全球看,当前,世界经济已由制造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占比为81%,全球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平均水平是62%,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是50%;服务业占世界经济比重为70%。从全国看,2012年,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三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的周期。但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仍相对滞后。一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低。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36.1%,这不仅远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山东省1981——2014年环境污染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环境因子"综合指标,并选取GDP总量、工业产值、第三产业比重和居民消费水平分别与"环境因子"进行拟合,构建两者间关系模型。结果发现GDP总量、工业产值和居民消费水平都与"环境因子"呈对数关系模型,且污染水平在经过快速增长后目前处于其平稳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与"环境因子"呈二次上升曲线关系,即随着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污染加剧。进一步考察GDP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的关系发现,两者呈现类似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关系模型且处于其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