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2月20日上午,广州车展上的江淮展位被围得水泄不通。10:30,国内首款自主品牌欧系多功能商用车——江淮星锐正式上市,这意味着国内一直由南京依维柯和江铃全顺两个合资品牌一统江湖的欧系轻客市场又来了一股新锐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届上海车展,欧系轻客品牌的竞争格外引人注目。除了传统合资品牌争相赴会外,自主品牌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战局。作为欧系轻客市场本土自主品牌之一,东风御风携旅居车、VIP接待车、警用指挥车等车型亮相,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展现了其抢占欧系轻客市场的决心。自主品牌冲击原有市场结构在国内当前的中高端轻客市场中,欧系轻客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一细分市场,合资品牌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随着本土自主品牌的逐渐崛起,必然将会对原有的轻客市场格局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3.
让汽车真正走入中国家庭的欧系车如今在中国市场正遭遇新的挑战。有着纯正英国血统的名爵汽车或许将让国人对欧系车的印象更加深刻。和名爵汽车所走的独树一帜路线相比,名爵MG的总经理助理高允航是很随和的一人。但在采访中有三点他表现得非常坚定:第一、名爵是中国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4.
张静 《汽车观察》2013,(2):108-109
截至2012年上半年,东风御风、南京依维柯、福特江铃全顺、上汽大通V80、江淮星锐,确立了中国欧系轻客阵营五大势力鏖战的局面。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下,优胜劣汰不可避免,轻客市场格局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2012年12月26日,又一股欧系轻客新势力来袭,由黄海打造的欧系商用车瑞途Raytour在大连上市,此举意味着黄海汽车正式进军高端轻客市场。  相似文献   

5.
江准轻客剑指欧系,这个消息并没有让海狮系轻客企业松一口气。国内的轻客市场一直上演着海狮系与欧系之间的较量。目前,海狮系轻客在销量上仍遥遥领先于欧系轻客,但欧系轻客的上升势头已难以阻挡。两家欧系轻客企业就让众多海狮系轻客企业疲于应付,如果再多一家,压力恐怕更大。一方面,海狮系轻客的市场占有率略有下滑,各企业销量都不甚理想;另一方面,在欧系轻客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新企业的加入,无疑会让欧系轻客的优势更加明显。同时自主品牌亲和力强、产品性价比高等因素,也将加快轻客市场结构向欧系转移的步伐。海狮系轻客企业自身也处于多事之秋。日前,一汽有意接盘金杯轻客的传言四起,据相  相似文献   

6.
陈海生 《汽车与社会》2011,(27):I0036-I0043
上海通用的成功是其大营销战略的成功,凯迪拉克,别克与雪佛兰三驾马车,与正在倾力塑造的产品力,品牌与服务力三股力量,犹如人体的“任督二脉”一样,被上海通用强大的体系能力所打通,正步入无人可敌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静 《汽车观察》2016,(7):62-65
疑问是因为昔日英国皇家御用车MAXUS来到中国后发生了怎样的故事,LDV在暌违英国市场七年后又是如何重回故土的;感叹是因为大通速度改写了国内欧系宽体轻客与中高端MPV两大市场格局;省略是因为对业内第一款由用户参与开发和设计的C2B产品——上汽大通首款SUV D90前景值得期待。"当你进入别人家市场时,别人是不可能拿红地毯来欢迎你的。"面对《汽车观察》独家专访,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总监杨洪海仍对去年8月发生的事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8.
张蕊 《工业会计》2006,(3):66-67
消费者在购车时多半会选择发展成熟的国外品牌,在我国汽车市场上,进口品牌主要分为欧系、美系、韩系、日系。消费者在挑选时除了个人偏好因素外,更多的还是应考虑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正>将三个子品牌汇聚成一个新的吉利品牌,帝豪作为强化后的吉利产品序列名称保留,全球鹰和英伦将不再作为品牌存在,变革的力量究竟能不能推动吉利的发展?2014年的北京车展,吉利汽车发布了以"聚合·未来"为主题的新品牌战略——将现有子品牌梳理调整,重点强化一个"吉利"品牌,在一个品牌框架下开发从高到低的产品系列,更好的提升品牌形象,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吉利汽车是在2009年进行分品牌运作的,推出了帝豪、英伦和全球鹰三个子品牌。当年花费360万在全球征集新车标  相似文献   

10.
欧系多功能商用车领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其中,上汽大通的表现应该引起业界关注。2012年实现6%市场占有率2013目标8%2012年是上汽大通品牌发布的第二年和完全上市销售的第一年,但却实现了6000辆的整车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6%,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上汽大通速度"。其他品牌做到这个量,至少要用六七年时间。  相似文献   

11.
围猎中高端     
原本作为中流砥柱的中端市场正在被不断侵蚀,大中端市场的概念正在变得模糊,其边界也正在经历新的分化。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大体呈现这样的格局:外资豪车品牌坚持高端路线,合资品牌汽车的主力市场在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着力发展中低端市场,三者相安无事,互不影响。然而,这种现象2011年出现破局,三股力量交锋首次激化。每年年底是车企轮番上演价格战"博销量"的关键时刻,然而,2011年中高端市场的价格战起码提前了半年,竞争提前进入"肉搏战"。  相似文献   

12.
3月26日,江淮星锐在武汉上市。自2010年11月29日星锐在合肥正式下线后,星锐的市场开拓工作正在进行中。据称,到目前为止,星锐已有30多家经销商。无独有偶,2010年11月,东风股份A08项目首辆ET(小批量试装)试制样车在东风股份商品研发院下线。据透露,新品牌将于8月发布。这两款新产品会给欧系轻客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欧系轻客应该如何开拓市场?本期柠檬茶座邀请了3位欧系轻客的经销商,请他们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3.
《董事会》2011,(10):47-47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高级车市场销售结构中,几大车系的比重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日系车总销量呈现下滑趋势,而欧系、美系中高级车销量与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有日系"三强"之称的天籁、雅阁、凯美瑞,今年1一6月销量同比均为负增长;而以斯柯达昊锐、新帕萨特等为代表的欧系车和以新君威,蒙迪欧致胜为代表的美系车销量一路上扬,加快市场扩张的步伐。其中斯柯达吴锐更是以同比26%的销量增速,引领了欧系车新一轮的高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郝芸 《汽车观察》2012,(12):104-107
*紧凑车型传播量和关注度排名第一与其销量占绝对优势有关. *SUV传播量及关注度占比均高出销量占比近两倍.与SUV销量增速远超其他车型、消费者关注热度高、车企重视、SUV产品研发和推广、豪华品牌集中介入SUV市场等因素有关. *欧系传播量、关注度均遥遥领先,得益于大众、奥迪等品牌的优异表现. *日系网民关注度和实际销量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钓鱼岛事件"升温导致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情绪空前高涨. *品牌关注度排行:从品牌关注度排行top10中可以看出,大众品牌属于典型的"多产多收"型,传播量、关注度、传播效率均遥遥领先.由于奥运营销传播影响力较大,传播效果较好,本季度宝马品牌的关注度升至前三.雪佛兰品牌属于"广种薄收"型,传播量排名第六,而关注度排名第十,传播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社会》2013,(30):106-107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整车制造企业逾百家,汽车品牌更是多到令人眼花缭乱。对于众多车企来说,只有找准定位、具有独特的品牌性格,才能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收获更多的市场份额。200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产销量就双双突破百万辆,创造了欧系品牌在华发展速度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16.
2012(首届)优运王大赛在北京举行,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多功能商用车分公司带来的参赛车型是由江淮汽车打造的欧系多功能商用车星锐HFC4DA1-2C。不同于传统轻客,江淮星锐定位于欧系多功能商用车。对标欧洲先进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开发,填补了国内欧系多功能商用车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社会》2013,(20):74-81
7月9日,随着一辆明朗白听锐缓缓驶下上海大众汽车仪征分公司总装生产线,上海大众斯柯达迎来了第100万辆轿车的下线,也由此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生产100万辆车的欧系品牌:这一历史时刻不仅见证了上海大众斯柯达过去六年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掀开了品牌成长的崭新一页。六年来,凭借在产品、服务以及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18.
《商用汽车新闻》2014,(16):14-14
继品牌三周年换标后,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首次以全新家族阵容亮相北京。本届车展,上汽大通全球首发了国内首款增程式电动宽体轻客——v80Hybrid,正式发布了又一款重量级产品——全领域MPVG10旗舰车型,并正式公布了G10的2.4与2.0T全系车型价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欧系轻客市场格外热闹。2010年底前,欧系轻客市场一直由南京依维柯和江铃全顺把持。2010年年底,江准星锐上市;去年,上汽MAXUS大通V80上市;今年,东风御风上市。此外据报道,苏州金龙的海格欧系轻客已上产品公告,有望在今年底、明年初上市。如果再加上一汽通用欧宝和更进一步国产化的福建戴姆勒-奔驰凌特,欧系轻客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市场吸引力巨大如此多的新军盯准这一市场,无疑是被其发展前景所吸引。由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退出,低端轻客市场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王剑 《汽车观察》2009,(9):64-65
当外忧、内患两股力量同时交织在一起,而又在价格异常“脆弱”的第四季度,来自日耳曼民族的三大豪车品牌——奔驰、奥迪、宝马,注定要在美好的中国市场展开更加凶猛的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