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比机构养老,互助养老以其低成本、满足老人的熟人养老情结等优势逐渐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推广。文章在回顾国内部分农村的互助养老实践的前提下,以江西省宜春市某镇A、B村庄的调研结果为基础,发现从宗族文化、生活方式、老人身体状况、养老观念以及经济支持五个维度来看,在江西省以互助养老模式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具有可行性。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在我国仍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现有的模式设计要么是国家承担的责任太少,要么是缺乏实施的条件,难以对目前亟待解决的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提供有效帮助.以社会年金模式来构建国家层次的基本养老保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附加层次的养老保障,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一个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是当前西部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方式。文章以陕西省为例,实证分析转型期家庭养老方式在西部农村地区实施的现状,对家庭养老的养老环境、养老质量、养老意愿进行了客观描述与分析。依据需要理论,围绕健康医疗、经济收入、精神生活、生活照料等四方面的养老需求,应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西部农村老人应对养老的经济能力;完善医疗保障机制,促进西部农村老人身心健康;改善养老环境,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精神生活质量;提供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农村老人生活照料水平等方面实现西部农村家庭养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到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建立了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为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文章重点研究社会保险的建立是否会对农村中老年居民中,有配偶以及无配偶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产生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08年与2012年面板数据,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的介入改变了农村中老年居民的养老模式意愿,提高了中老年人选择与配偶一起居住(独居)或者选择养老院的可能性。同时,有配偶的更加倾向于选择与配偶一起居住,而无配偶的选择养老院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说明社会保险对于农村地区传统的养老模式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成都市在农村社区养老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帮助低收入、孤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人口老龄化、农村老人空巢化、家庭人口小型化等严峻趋势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与养老服务供给短缺的矛盾逐步凸显。成都市政府规划在今后的农村社区养老建设中要力争达到以下目标:拓展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培育养老服务组织,培训专业服务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还需要鼓励多元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发展社区养老机构建设的队伍当中来。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高龄化的浪潮,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相对于农村非计划生育户,计划生育户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经济供养、日常照料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本文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长安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加快农村发展的又一伟大创举,其根本目的是推动农村的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发展和完善农村的养老保障事业是新农村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透过新农村发展的理念去分析未来农村养老方式的趋向,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农村老年女性作为主要的老龄弱势群体之一,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养老问题。为解决农村老年女性养老问题,促进其晚年生活质量提升,实现其幸福晚年目标,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视角,以农村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农村老年女性养老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剖析了当下农村老年女性处于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社会参与低、老年女性价值低的养老困境现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医疗保障、对农村老年女性进行赋能促进老年女性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活动以及完善农村社区养老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针对性对策。面对不断扩大的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十分突出,养老形势严峻。如何回应不断加剧的养老问题形势,解决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急剧提升,导致大量老年人孤独、贫困、需要照料,同时全国各种福利型养老机构极为缺失.中国养老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急需一种合理的养老模式以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通过对农村养老的现状、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模式的理性选择及今后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现在的高龄老人,一般有5~6个子女,家庭因而还能承担比较多的养老服务责任。随着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特别是进入高龄阶段,对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抓紧时机,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应对老龄化长期挑战的各项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采取家庭养老模式,以养儿防老作为观念支撑。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社会变迁的加剧,传统农村养老观念在现代化变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建立现代养老制度,引导农民实现养老观念的转型是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目标。善待农民群体、关注改善农民群体的生存状态是根本性措施。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着生活费用明显不足、空巢问题突出、养老保障与现实差距大等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养老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存在着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统筹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养老矛盾多,社会养老困难大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为农村提供适宜的养老保障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现象持续突出,尤其是在人口占绝大多数、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完善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特殊功能,而当前孝道在农村养老中的功能逐渐弱化。因此,弘扬孝道、强化孝道的养老功能是当前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必要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三重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严峻挑战,虽然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无法满足空巢老人的特殊需求,本文以新农保为视角,立足于农村社会现实,提出发展以新农保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家庭保障为后盾,多层次、互补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分别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冲击,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等的变迁,都使得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养老保障能力大为弱化。为此,我们应主要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鞭策、鼓励、扶持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农民问题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产生既是解决问题的希望也是问题存在的需要。从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来看,占全国老年人75%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容乐观。本文试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经济社会不同发展时期下农村养老模式变迁的路径,描述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变迁的动力,揭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国务院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将在10年内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这将意味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主要存在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等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而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只有继续巩固并家庭养老方式以及加大国家养老投入相结合,传统养老道德理念与养老保障的相关法律制度相结合,才能让广大老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对于“从容”变老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参量式因素分析原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成都市现有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收入状况、养老意愿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要持续履行社会“兜底”功能,完善大数据体系下的老人基本信息,加强社区和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建设,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生活照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所以农村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湖南省慈利县农村地区养老状况、养老方式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被调查地区农民主要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及该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完善农村养老方式、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