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2002年以来我国流动性投放渠道的变化,以2014年左右为时间节点,我国流动性管理框架经过了结构性流动性盈余向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过渡,流动性投放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当前,我国结构性流动性短缺的管理框架已经建立。通过分析美联储金融危机前的经验后发现,流动性数量较少、银行资产占比较低提高了流动性管理效率,这对我国更好推动流动性投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结合当前我国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美联储的经验,建议通过控制流动性总量、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金融资产结构等方式,不断提高流动性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现金物理归集的实际操作技术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关键作用,其重要性甚至会进一步增加。 近年来,世界各地许多企业的财资部门,通过与银行合作,不断优化资金流动性结构,大大改善了资金的可见度、控制力和集中化程度。汇丰银行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一直致力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使资金流动性解决方案日臻完善。在流动性资金真正成为一种永续资产后,如何实施兼具高效且国际通行的自动化解决方案?银企在流动性资金管理中存在哪些合作机会?  相似文献   

3.
李音磊 《新疆金融》2004,(10):45-46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仅以资产管理为主和仅以负债管理为主的突破,强调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及金融情况的变化,通过对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达到银行经营管理所要求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邓洪 《南方金融》2005,(8):23-26
本文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发现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长期面临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问题正日趋严重。商业银行这种“短存长贷”现象,极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在具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债券业务创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选择。通过债券业务创新,有助于改变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管理能力偏弱的状况,同时也可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利率风险,增强了,资产管理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行家》2014,(7)
正流动性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管理的重中之重,一直备受监管层高度关注。2013年6月的货币市场波动反映出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存在缺陷,而外资银行却普遍在利率波动中体现出良好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时,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预留较多的流动性缓冲资金以应对客户的临时提款需求;加紧贷款审批,减缓贷款放款节奏;通过吸收长期存款,并且投资于短期资产的方式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减少期限错配风险等等。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在流动性管理中有一些共同点值得中资银行借鉴,如:具备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结构,对流动性风险精细化分类、监测和管理,采用多种工具相结合统筹管理流动性风险,以及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应急资金计划。  相似文献   

7.
政府债务管理的关键是建立具有高流动性的二级市场。影响政府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产品设计、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信息披露和税收等问题。提高市场流动性的途径包括交易的竞争性结构,将税收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提高交易信息的透明度,标准化交易和清算操作,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确定核心资产,满足基准债的市场需求,完善回购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培育机构投资者,充分的市场监管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在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经营环境下,企业获得外部流动性资金的成本仍然较高。对此,汇丰(中国)环球资金管理部销售主管孙雷敏锐地感受到:企业财务部门整合境内流动性资金管理结构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对记者说:“虽然一些西方市场常用的流动性管理技术在中国还难以实施,但这并不能阻挡企业通过选择银行合作伙伴探索可行方式,以提高整体资金流动性的回报。”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珂  王立 《西南金融》2003,(3):26-28
银行是高负债运作的特殊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性和硬性约束要求银行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性管理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但是流动性管理在我国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国外流行的流动性管理方法在我国并没有真正实施,严格意义上的流动性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缺位状态。本在对比国外和国内流动性管理的阶段性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造成缺位的原因,从而为实行真正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武汉地区法人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进行探究,对流动性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法人银行的内部流动性管理提出了建议。从流动性监管数据、市场流动性、存贷比及资产期限结构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其对法人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因素较外部因素对法人银行流动性影响更为显著。各法人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自身流动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论中央银行视角下的微观流动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越来越多地通过金融市场的平台来进行。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流动性管理模式应当纳入中央银行的考察视野。为此,本文从宏观与微观流动性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了中央银行宏观流动性管理与金融机构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内涵与联系,以及中央银行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的必要性。最后,本文就如何关注微观流动性管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结构不均衡,变现能力差,流动性不佳,要么流动性过剩,要么流动性不足,其原因主要是信用社流动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为此,农信社应树立正确的流动性管理目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采用主动的流动性管理策略,多渠道化解流动性风险,完善流动性风险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机制,以更好地均衡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On the basis of a liquidity management model, liquidity risks, defined as the probability of payment failures in a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RTGS) payment system, may either stem from liquidity management inefficiencies or insufficient cash balances. I will show that penalties charged on the amount of payment failures minimise liquidity risks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bank’s technology preferences. I will instead show that liquidity requirements, although as effective as penalties to contain the risk of liquidity shortage, may distort the bank’s technology preferences and cannot stem liquidity management inefficiencies. I will also show that liquidity risks within RTGS payment systems are potentially smaller because they depend more on the liquidity management efficiency than on the randomness of cash inflows and outflows.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流动性的概念界定入手,结合巴塞尔Ⅲ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框架和指标,分析了我国现有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流动性管理应进一步改进的方向.认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与宏观流动性的监测和管理相配合;应建立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指数,综合各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变化情况;应区分流动性的监管指标和监测指标,并分不同类型的银行进行分类管理;应监测并管理事实上的金融集团的流动性风险;应由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货币条件的持续宽松,加强流动性管理已成为全球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衡量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状况,从国内外两个背景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增加的原因,并从完善央行与公众沟通策略、利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角度,提出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金融市场,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甚至出现从流动性过剩到流动性不足的突然转化。有效管理商业银行流动性需要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者以及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宏观流动性投放逐步由以前的被动投放(外汇占款)向主动投放转变,银行业资产配置结构更趋多元化,金融创新更加活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金融体系流动性传导的渠道和机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流动性在金融体系中消长、转移的内在逻辑,探讨新形势下流动性管理的合理方式和路径。本文运用动力系统模型来分析和论证银行资产配置结构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影响机制,以及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银行资产配置趋势的同质化容易导致市场流动性状况的恶化;中央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强化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评估政策的协同配合,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冰 《吉林金融研究》2013,(9):49-50,76
为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健运行,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银监会于2009年发布了相关指引文件,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无论是监管要求,还是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求银行建立稳健和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欧洲央行拥有较为完善的常规流动性供给机制,面对危机状态下市场融资功能的萎缩,欧央行通过创新和运用多种非常规流动性供给工具,为金融机构和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文章系统梳理了危机前后欧央行常规和非常规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操作方式和功能,评估了非常规货币工具在市场流动性、利率和经济方面的实施效果,并探讨了其对于完善我国流动性管理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