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瑛 《劳动月刊》2012,(9):38-40
程凡看上去像个高中生,她却告诉我,她女儿都两岁多了。单亲家庭长大的她,从小就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而造化弄人,在她最想嫁人的时候,她爱的人却唯恐避之不及,她只能独自生养女儿。如今,她很想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庭,而她可以选择的男人,一个是女儿的生父,一个是暗恋她多年的男人。不管她选择谁,对另一个来说,都是伤害。  相似文献   

2.
捐款     
夏雪飞 《乡镇论坛》2008,(20):38-38
大留的女儿小娟放学回到家,说:“爸爸,四川地震了,学校组织捐款,你给我多拿一些钱行吗?” 大留听了女儿的话,非常欣慰,女儿这么有爱心,真是难得。他拿出一张50元的钞票给了女儿。没想到小娟却没有伸手接,反而撅着嘴说:“就这么点钱绢?我们几个同学都商量好最少捐100元呢!”大留听了,讪讪地,想说些什么,却又没说出口。过了一会儿,大留对女儿说:“没问题,爸爸先去买菜,回来后就给你。”女儿高兴地去写作业了。  相似文献   

3.
莫沫 《财会月刊》2014,(10):I0007-I0007
“米小,今天遇到有趣的事了吗?给妈妈讲个故事吧!”从女儿三岁开始,我便有意引导女儿讲故事。女儿是幼儿园的插班生,刚入园时比较胆小,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见她那么孤单,我鼓励她把自己在幼儿园的表现讲给我听,让她的情绪抒发出来,也有意锻炼她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岁月如梭,一晃十年过去了。妈妈身边的六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各奔东西。在东北那个偏僻的小山村,爸妈将我们六个孩子都抚养长大,两个上了大学,其余都供到高中毕业,也真是不易。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和事,爸、妈为我们自豪,为我们高兴。但欣慰的同时,也多了一份深深的失落。因为毕竟我们都围坐在他们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了。但在这十年中,我们每个人身边却都珍藏着一盘磁带,离家在外,想家了,我们就拿出来听听。那盘磁带,妈妈最喜欢,她时常在忙完家务和地里的农活时,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听,也时常给来访的乡邻播放,有时…  相似文献   

5.
女儿放学回到家,一进门就激动地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几个学校的学生在一起听公开课了。我认识了一个外校同学,我们聊起了最喜欢的老师。她说,她的一位语文老师教得特别好,人也好.一直是她崇拜的偶像,最后,我问她这位老师叫什么?妈呀,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星期六的中午,儿子的一个美国同事要去华盛顿办事,夫妇俩带着他们的女儿来,问我们可不可以帮他们看管半天孩子。我们当然乐意帮这个忙。看管并不难,就让她跟孙女儿一起玩罢了。渴了她有自带的饮料,饿了她有自备的点心;孙女儿多了个伴玩得更开心,我们也更省心。 傍晚那对美国夫妇来领女儿,同时塞给我们75美元,说是酬金。我们说帮看一下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说都不收。那对美国人好像很尴尬,又加了25美元换成一张面  相似文献   

7.
韩心 《劳动月刊》2012,(12):61-61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的女儿,她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  相似文献   

8.
爱的力量     
看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报道这个事情时,我掉了眼泪。她是个农村女人,收养了仇人不满一岁的孩子。小男孩儿天生脑瘫,她带着孩子往天津、北京、石家庄的医院跑。家里的钱几乎花光,两个女儿上不起学了,可是她,执意给孩子看病。所有医院的结论全是一样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不能直立,不能行走,不能说话,甚至活不到三四岁。她却仍然坚持,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她贷款买了一辆面包车跑出租。大女儿退了学,照顾在石家庄住院的小弟弟。自从收养了这个小弟弟,家里一切全乱了,可是,她没有抱怨过。小女儿说,妈,你卖了我吧,把我卖了就有钱给小弟弟治…  相似文献   

9.
柳传志   《英才》2006,(11):24-24
对于负责任的企业家来说,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 在电视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山村的领导,严重侵害了一对农民夫妇的利益,农民夫妇就坚决斗争、上告,最后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报复,结果很悲惨,双双失去了生命。这对夫妇有一对儿女,当女儿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带着十一二岁的弟弟坚决告状,跟村官斗争。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骄傲林艾伦夫妇虽有一个儿子,但很早就有了收养孩子的念头。1992年至1995年间,在朋友的介绍和帮助下,通过有关组织的协调,林艾伦夫妇在中国扬州领养了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小女孩现在都随林艾伦夫妇住在北京,一个7岁,一个5岁。“她们如今是我生活的中心,我们家庭中心实际上都是围绕着她俩转。她们都很漂亮,正应了中国的老话:扬州出美女。说起这两个女儿,林艾伦满面春风,“我们还从未单独外出而不带上她们。其中老大已经跟我们到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们实际上可以说是国际公民。”虽然如此,林艾伦还是坚持让她们学中文,这也正是他当初接受到中国任职的原因之一,“我希望两个女儿能够接受和了解中国文化,让她们长大后回到中国就像回到家里一样。”  相似文献   

11.
《劳动月刊》2012,(8):9-11
依檬是个大四女生,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应该有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她却早早陷入情感的泥沼,找不到出路。可是在我看来,自救的出路就在她眼前,只是她却选择了忽略。一夜难忘情,我是一名小镇姑娘,2008年考上了武汉一所知名大学,为此,父母很是高兴,两个在外打工的哥哥也把省吃俭用的钱寄回来给我凑学费,再加上找亲戚借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12.
农民李玉军,婚生两个孩子,儿子李平,中专毕业后留在县城工作,并已成家;女儿李梅,1975年与邻村青年于虎结婚,婚后生一女儿于媛媛,1995年,李梅患癌症去世。由于李平夫妇居住在县城,离家很远,不能经常回家照顾李玉军夫妇,而李玉军夫妇又体弱多病,需要人照顾。为此,于虎带着女儿搬到岳父家居住,承担了照顾老人的重担。1998年元月和同年3月,李玉军夫妇先后去世。李玉军夫妇除留有6间平房外,还有存款8400元,李平认为这是他父母留下的遗产,应当由他全部继承,不过考虑到于虎对他父母的照顾,可分给于1000元;于虎则认为自己是上…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普通的军人,妻子是一名只读过初中的普通农民。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里,却出了个周围人都公认的聪明孩子。出生10个月会走路、兑话;一岁半会背诗唱歌;两岁半学完幼儿园中班教材,并能讲述完整的故事;3岁前会背古诗数十首,会写汉字近500个;没有进过幼儿园,却能模仿周围的事物画出许多图画;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妙方可言,我们只是在教育孩子中找到了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捷径”。记得还是在女儿生下来8个多月的时候,只要有人说话,她总是全神贯注去听,特别是看到周围一些孩子做动作时,她马上去模仿,并且…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浪漫     
幽默与浪漫说梦话有个馋大娘,到女儿处去做客。女儿婆媳俩陪她吃饭,还没吃几口,一阵风把灯吹灭了。婆媳俩争着去厨房点灯,结果还是媳妇去了。黑暗中,馋大娘还以为是女儿的婆婆去点灯,连忙小声说:"女儿!女儿2趁你婆婆点灯不在,快夹几块肉给我。"婆婆听了,强忍...  相似文献   

15.
盒子里的吻     
《西部财会》2006,(12):28-28
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五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把用这卷包装纸包好的礼物盒放在圣诞树底下时,想起家里极不稳定的收入,这位母亲越发生气了。不管怎样,在圣诞节那天早晨,女儿还是把她精心用金色包装纸包好的礼物送给了妈妈:“妈妈,这是给你的礼物。”很显然,妈妈这时因为前一天生气的举动而十分尴尬.她接过礼物打开,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16.
元旦就要到了。一天,我那不到四岁的女儿撅着小嘴对我说:"爸爸,红红、兰兰……的爸爸都给老师送挂历,你也给俺老师送本挂历吧。"我听后,不知如何对女儿解释。其实,我又何尝不想给老师送本挂历呢。由于平时审计工作繁忙,到幼儿园接孩子常常是最后一个,哪一次不是老师耐心地陪着孩子。过元旦了,给老师送本挂历,表示歉意和感谢,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干审计工作并不是说无法弄到本挂历。一次,我们审计企业进行财务收支审  相似文献   

17.
《财会通讯》2007,(4):I0034-I0034
我近期的头等大事,是致力于打消我3岁半的女儿奋勇争第一的念头。 有一天,从幼儿园接女儿,问她晚饭吃的是什么,她答非所问却充满自豪地告诉我:“我第一名。”黄昏的阳光照在她得意扬扬的小脸上,镀了一层金黄色。  相似文献   

18.
李晓 《乡镇论坛》2009,(33):20-20
在乡下老屋,他接到女儿从省城打来的电话:“爸,你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吧!”女儿的婚期定在四月。 他是一个身材矮小但很结实的父亲,只有这一个独生女儿。女儿十二岁那年,妻子因癌症去世了。妻子去世时,已经形容枯槁,癌变的痛苦折磨得她死去活来。她哭着要回到家里的床上去死,只为省下输液的钱留给女儿,够做一个学期的学费。  相似文献   

19.
女儿十七岁了.遗憾的是她没有出众的容貌和骄人的身材,为此她黯然神伤.妻子也很着急,她担心女儿因为不漂亮将来找不到好工作,而没有好工作,生活就很难幸福.妻子要我多赚些钱,为女儿的将来做些准备.她说,现在"人造美女"很多.以后我们也可以花钱为女儿整整容,找个好工作不就容易了吗?妻子固执地认为,漂亮是女人的第一资本,漂亮是女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20.
哭嫁     
豫东农村姑娘出嫁,不管嫁给多么如意的郎君,也不论是多么美满的婚姻,临出门,母女俩都要抱头哭上几声,洒几滴伤心的泪。这一风俗,民间称之为“哭嫁”。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豫东有个叫大周的死了老婆,剩下父女俩相依为命。大周后又续娶一房,也生了个女儿取名小娇。后娘虐待大周前妻的女儿大俊,凡粗重的活计都让她干,把剩饭剩菜给她吃。而对小娇却百依百顺,让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渐渐地,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后娘已不得将大俊赶快嫁走,免得在家碍手碍脚。于是,便逼着大周给女儿找了个穷小子。出嫁那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