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与企业》2008,(12):27-28
IBM的浴火重生的启示 1993年,郭士纳作为一个外来者入主IBM时,这个蓝色巨人正在一片惊叹声中滑向深渊,过去带给它成功的文化和传统当时却成为其响应新经济环境的巨大障碍。此时,郭士纳承诺,要挽救这一具有美国象征意义的企业。然而时至1994年底,IBM累计亏损额达到150亿美元,超过前3年的亏损总额,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比如奠基IBM的沃森父子,重振IBM雄风的郭士纳,不断开拓创新的GE总裁韦尔奇,以及我国著名的海尔总裁张瑞敏、联想集团前总裁柳传志等。与此同时,优秀企业家的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会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印象,这种印象的好坏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IBM寻根     
IBM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如今在美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名人,原因就是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妙手回春,救活了江河日下的IBM公司。1993年,上任不久的郭士纳召开了第一次由作为客户的各大公司首席执行官参加的技术洽谈会,结果是,尽管手下的经理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来宾连20个座位都没有坐满。这次尴尬的会议之后,郭士纳很快发现:IBM陷入困境的症结就在于同客户的关系疏远了,变得盛气凌人、有求无应。于是,他烧起的第一把火就是:“要让IBM寻根”,重塑“客户第一”的企业形象。他不仅要求部下这样做,而且身体力行,把4…  相似文献   

4.
朴质传记     
郭士纳到底会告诉你什么样的故事?还是敬请读者从腰包自掏25元,认认真真地去读一下这本书,而且各色书评、书摘也都为你在进入这本书之前作了一个内容指引。很好。但是我想说的是和一年多以前那本搅得工商巨头均“我为杰克狂”的《杰克·韦尔奇自传》比起来,郭士纳这本自述他重振IBM经历的传记,显得更加朴质和真实。 包括韦尔奇在内,太多的企业家的“自传”都是找人捉刀,于是从对内容的捕捉到行文的风格,我们又看到了惯常在财经书刊里看到的那套记者和写手的腔调。不像一个企业家的自传,倒活脱一  相似文献   

5.
辛国奇 《中外管理》2014,(12):64-64
一件IBM前董事长郭士纳不敢做的事,张瑞敏正在做着,并且走得比任何人想象的更远。随着扁平化策略的全面铺开,海尔将从一艘“航母”主打的“舰队”,变成2000多家小微公司结伴“出海”的“船队”。它变强了还是被弱化了?目前无人能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6,(14):85-85
当年郭士纳接手混乱中的IBM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IBM不可救药了,媒体和内部人士都认为应该拆分IBM。他们认为信息产业更加细化的今天,没有人愿意和巨型公司打交道。但郭士纳面对残破的现状,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认真的分析后提出:IBM的核心竞争力正是他的系统和规模,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几乎令全世界业内人士都惊愕的决定:保持IBM的完成性。重塑公司,向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经过一系列的整顿,IBM这头大象走出了泥沼。郭士纳回头总结时说:IBM不能面对现实的心态是系统性的,  相似文献   

7.
刘铭 《中外管理》2008,(9):64-65
花费太多口舌去论证高管对于一家企业的价值,实在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儿。 他们的价值不言自明。 IBM前任CE0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开篇,就不惜笔墨给我们描绘出这只跨国巨象“搜猎”的生动画面:在IBM业绩连续下滑的危急关头,公司专门成立一个“搜猎”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IBM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截止到1991年,IBM的市场份额从6年前的30%急剧降到19%,从1990年到1993年累计亏损168亿美元。郭士纳临危受命,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举措,使IBM仅用8个月实现扭亏为盈。这在IBM的过去是前所未有的,就在国际企业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奇迹。IBM为什么能在短短8个月实现扭亏为盈?其理  相似文献   

9.
邰友会 《新远见》2010,(10):68-76
在美国计算机行业中,没有人不知道IBM。作为一个百年老店,IBM几乎一直在执计算机界之牛耳。然而,到90年代,IBM风光不再,发生了重大经营危机。在这一危机面前力挽狂澜的,就是著名经理人郭士纳(LouisV.GerstnerJr.)。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全球化的浪潮下,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的游戏规则,也变威了企业优胜劣败的最终裁判。这就是为什么1982年《追求卓越》一书在美国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想变成“卓越”——变成另一个IBM、3M、惠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将会怎样地改变我们的环境,进而改变我们的企业?顺着张瑞敏的视角看去记得去年《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系列专访中,当我坐在海尔集团CEO张瑞敏面前,听他发表对于如何构建"时代的海尔"的见解时,我注意到他谈到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会以同一个时间状语开头,那就是"在互联网的时代"。其实,海尔迈入互联网时代的步伐不仅是畅想,而是早已进入实际操作。《中外管理》今年第5期登载的美国销售专家约翰·亚瑟  相似文献   

12.
<正>蓝色巨人IBM曾经因为体系的官僚文化而错过了个人电脑革命的浪潮。当互联网扑面而来的时候,大多数IBM的管理者也反应迟缓。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IBM几乎陷入泥潭,郭士纳临危受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破除与蓝血公司文化相伴的官僚主义。经过艰苦的努力,IBM重新设立了面向未来和互联网的战略格局,同时也重塑自身的企业文化。这家以出售大型计算机  相似文献   

13.
周伟焜笑着说,IBM中国的平均年龄在30出头,“因为有我拉高了”。 从1968年加入IBM,先后负责过IBM香港及台湾地区业务,1995年在郭士纳“到中国去”的号召下到中国,周伟焜在IBM36年的职场经历始终是业内一个奇迹。你叫他“老大哥”也好,视他为“IBM恐龙”也好,他的秘诀是:一,坦诚地把事情告诉总部;二,很幸运,像郭士纳、彭明盛这样热爱中国的上司不太好找;三,不是“空降兵”;四,当然也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比如他每季  相似文献   

14.
徐少春 《公司》2003,(11):22-23
很多企业在谈转型。前不久,前IBM的CEO郭士纳访问中国,也特别提到中国经济的转型问题。他说,转型给IBM带来了很多机会。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会诞生很多新兴产业,也会迫使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转变,这种转变会喷发大量商机,同时会催生许多成长型企业。但成长型企业往往也  相似文献   

15.
本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我们介绍了一位“扭亏高手”——计算机界被称为“蓝色巨人”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总裁郭士纳。1992年底,郭士纷上任前,IBM亏损50亿美元之巨。上任后。这位计算机界的外行,仅2年就搞去了该公司亏损的帽子。1998年IBM公司营业收入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817亿美元,纯收入达63亿美元,郭士纳从最初董事会聘任的打工者,逐渐成为拥有100万之多的股东,每年的分红高达7亿多人民币。IBM董事会认为郭士纳是一位很优秀的企业家,1998年又与当时56乡的地续下5年合约。协议书上注明了一项从1999年到2002年的分期…  相似文献   

16.
宋建英 《公司》2001,(10):15-15
我曾听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央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决胜2000年”讲座中关于《管理创新与企业发展》的讲学,也曾参观过海尔集团的一个电冰箱厂,在我的感觉里,海尔的成功应当归功于海尔文化的成功,这引起了我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思考。 有理论家说:一个企业出两个产品,一个是看得见的,一个是看不见的,后一个产品就是企业文化。而我想进一步明确的是:前一个产品是结果,后一个产品是过程;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对消费者来说,可以不计较过程,但对企业来说,绝对不可以忽略过程。通尔集团正是因为创造了适合中国特色的海尔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3,(16):42-50
与其等别人有一天把海尔这条大鱼给肢解了不如我们现在把它变成很多条小鱼Enter【看官注意】在这一部分,"用户"是出现最频繁的词,张瑞敏主要谈制造企业怎样以用户为中心调整组织架构。CE:很多制造业都在观察海尔正在发生的变革,或许海尔会面临这样一种挑战,当一个8万多人的大企业变为2000多个自组织(自主经营体)以后,一方面它的灵活性增强了,另一方面,传统上讲的企业领导力,或者说领导力背后所代表的那种统一的企业战略和文化,被分散在许多小组织里,你怎么保证它能再度统一?张瑞敏:其实这是很麻烦的事,我  相似文献   

18.
赢的天下     
《财富》500强的近年排序中,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是排在显赫的位置.2003年到来之前,担任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九年,使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迈出脱胎换骨的郭士纳卸任离去,他留下的却是一家全球最受尊重的跨国公司.当初,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濒临破产的边缘,董事会异想天开,找来卖了多年饼干,绰号"饼干怪兽"的郭士纳拯救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郭士纳果然是不仅仅会卖饼干,九年时间,他奇迹般地使一家连续三年累计亏损已经达到157亿美元的公司变成了年赢利81亿美元的传奇企业.郭士纳手里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谜.  相似文献   

19.
<正>郭士纳在成功地拯救IBM后说过一句名言:“问题不是大象能否打败蚂蚁,关键是,如果大象能跳舞,蚂蚁就必须离开舞台。”这句话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表达出来的,相信郭士纳并没有轻视中小企业的意思。只是表达了IBM这样的庞然大物从“步履蹒跚”嬗变到“长袖善舞”后的成就感,以及一个企业在规模与灵活性达到完美结合时具备的强大竞争力。但,在这种情形下, “蚂蚁真的必须离开舞台吗”?  相似文献   

20.
★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们一下车,就到了联合国——当然,这只是青岛海尔大楼外一排各国国旗让我产生的一个幻觉。离开海尔,我们顺着海尔路往前开,就开到了美国南卡州(南卡罗兰纳)的海尔路。当然,这又是我的联想。海尔产品打进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后,美国有了一条用“海尔”命名的路。海尔接待室里有一块牌,上边写着“今日接待”。下边写着今日负责接待的海尔人的名字。显然慕名前来的人太多,每日有专人接待,不过也就一个人。包括我们离开海尔时把我们送上车,也只这一个人——董事局副主席邵明津。我感觉着一种简练和现代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