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的形象思维,是借用了文学的形象思维术语.新闻的形象思维与文学的形象思维有着共同点:思维的过程都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生活本质的认识和认知.二者与逻辑思维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但新闻形象思维与文学的形象思维义有着本质的不同.新闻是事实的真实,其形象思维是以真实为生命的;而文学是艺术的真实,是可以虚构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王星明 《发展》2014,(6):62-62
正在新闻作品中,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正是因为那些能引起心灵共鸣、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才让读者经久不忘,才让新闻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运用细节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一、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中的细节当然更要真实。一个典型的细节可能会起到不言而  相似文献   

3.
浅论新闻写作要有精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作品是新闻记者水平的标志。认识能力、思想水平、写作水平决定他的作品的质量,名记者之所以成为名记者,是因为他有上乘的新闻作品,他们的高质量的新闻作品都是在强烈的精品意识驱使下完成的。一篇好作品的产生,尽管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但记者的主观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记者认识水平不...  相似文献   

4.
广播靠声音进行传播,有着无穷的魅力。广播能够为听众提供声音世界里多姿多彩、美妙动听的各种音乐和音响的享受,这种享受就是通过听觉获得的。它比通过视觉感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显得更真切、更美妙、更动情。广播是听的艺术,讲究艺术的新闻作品,往往把美感也传递给听众。广播作品的形象生动离不开丰富的音响素材。对音响的成功运用,历来是优秀广播新闻作品的突出特色。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真更是新闻受众的共同心理,而检验新闻真实与否的标准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摄影是用瞬间的直观形象报道新闻,向读者介绍新闻事实,使广大读者看到和了解他们欲知、不知和应知的事件及人物。一张好的新闻照片,有着强烈的现场感。它的形象语言所产生的独特效果,使文字报道可望而不可即,起着一图胜千字的作用。它是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与独特的形象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肖杨 《理论观察》2016,(4):120-121
档案和新闻的关系密切,新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积极利用好文书档案提供的信息,创作出更有新闻价值的作品。档案工作者也要意识到新闻报道是历史的草稿,平时要积极主动为新闻宣传积累档案资源,丰富馆藏,发挥其对新闻宣传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豁峰 《理论观察》2003,(4):104-105
新闻作品的人情味是要求在写法上从人的角度写新闻,突出人的活动、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感情。报道新闻时要善于捕捉人情味因素,使新闻作品写得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8.
“新闻是易碎品”,似已成为新闻理论著述家与新闻实践者们的传统称法,虽很少有专业研究的文章,但确实已成为对新闻作品性质、特征、作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新闻作品就总体说,是否是易碎品,是一个联系到对新闻作品的价值生命、特征、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完整评价,并进而影响新闻实践的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国新闻界的一位著名人士曾说:“习惯的说法是,新闻是易碎品。我不大苟同。新闻在历史长河中所留下的轨迹固然是:历史走过一天,它便跟着翻了过去,对于今天,它是及时雨;对于明天,它是风向标;对于昨天,它无意要创下永久的…  相似文献   

9.
拍好新闻照片,关键取决于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的思维活动。逻辑思维主要判断摄影对象的新闻价值,形象思维主要衡量瞬间形象能否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两者的高度综合又是取得高质量新闻照片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导语是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的部分。从传播事业的发展前景看,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导语写作更富有个性,不断开掘导语写作的空间,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许嘉宁 《理论观察》2011,(3):167-167
思维一词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思维为中心词衍化出许多名词术语。诸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直觉思维与新闻思维等。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四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完成新闻作品的前提和基础,如何顺利完成采访活动,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资料,是记者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笔者从忌仓促上阵、忌面面俱到、忌反宾为主、忌人文缺失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知识产权的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被推向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网络新媒体技术为新闻作品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新传媒空间发展秩序尚不规范,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漏洞被不断放大,相关侵权的案件数量日渐攀升,完善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法律问题。社会对于新闻作品的著作权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以及新闻作品的缔造者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相当数量的新闻媒体和自媒体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在尚未获得作者许可的情形下肆意使用、转载、抄袭他人的新闻作品,这也是导致新闻作品纠纷案件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严重损害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高思杰 《魅力中国》2009,(21):131-131
同期声往往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恰当、贴切地运用同期声,能够使新闻作品不露声色表现主题。可是,现如今电视新闻中同期声运用却存在诸多误区,采访编辑嵌入式同期声可以把新闻做得更耐看,以增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仲秋白 《魅力中国》2013,(8):353-35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群众撮影成为时尚。但长期来,由于大多数人在摄影中没有注意运用形象思维,因而普遍存在“摄影作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学习《讲话》,给我们以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其中之一就是群众摄影艺术同样需要运用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王伟  闫美艳 《理论观察》2007,(2):182-183
新闻摄影是形象的新闻,是以现代化的摄影技术为手段,并通过照片画面的可视形象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新闻摄影,不管是表现工业、农业、生活还是自然风光;无论照片中有人物,还是没有人物,全都与人的情感有着密切联系。被摄者的情感必定在照片中有所反映,摄影者本身情感在作品中会有所表现,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有情感渲泄。这些都是一种人物情感的沟通和交流,除了它具有新闻价值之外,情感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在新闻采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从生活到作品的中介,也构成作品的主要因素。一、新闻摄影中被摄者在画面的情感表现人类在进行…  相似文献   

17.
浅谈形象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俏 《魅力中国》2010,(24):133-134
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存的同时义相互补充,但二者的优势和使用时机却不同。形象思维也属于理性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关系在人们头脑中间接的、概括性的反映。在观念的形象之中蕴涵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既相互分离,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矛盾本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把二者很好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李冬 《黑河学刊》2012,(5):27-27
新闻记者只有时刻保持新鲜、保持兴趣、保持变化,那么采写出来的新闻作品一定是与众不同。只有时刻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优秀的新闻作品就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古礼贤 《魅力中国》2009,(22):161-161
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虚假失实但构图完美的新闻摄影作品及八十年代后图像残缺却真实可信的新闻摄影作品为例进行了对比,并对近年国际、国内举行的新闻摄影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新闻摄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新闻价值与图像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新闻敏感具体地讲,就是记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归结到一点,新闻敏感就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作为新闻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作品的成功与否。在采访中识别新闻价值,有些事可以一眼看准,有些情况就需要反复分析、研究和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为现实生活纷繁复杂又瞬息万变。可见,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碰碰运气的事,要想增强新闻敏感,提高发现和识别新闻的能力,就必须努力提高政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