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简述“经济人”假设形成过程 ,经过批判和修正这一假设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大厦的理论基石。我国的经济学界对“经济人”假设存在不同的认识 ,尤其在我国建设市场经济是否要承认这一假设的问题上 ,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联系“经济人”假设和我国国有企业经理的选拔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问题 ,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不但要承认“经济人”假设 ,而且要以之为基础 ,使之成为制定一系列制度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完整地提出了"经济人"思想,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谋求私利,并且个人谋求私利的活动将自动地增进社会福利。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根据新的经济条件不断丰富和完善"经济人"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马克思则提出了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思想,并体现于其经济学著作中。本文对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人"的思想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与现实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必须超越经济人假设寻找新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管制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导致这种分歧的深层原因并不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二元对立认识,而是源于对"经济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存在着根本性的认知差异。利益集团管制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经济人"假设的极端化运用,不仅混淆了政府行为与市场主体行为之间的根本性差异,而且给政府管制改革带来了严重的误导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自它产生之日起就遭到来自各方的批判。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人”假设与人的有限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有限理性使得经济学只可能是关于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及其关系的知识体系。“经济人”是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之一,故必然要包含在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之中。人的有限理性还使得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抽象单纯性,这使得能得到普遍认可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只能由“经济人”构成。所以,人的理性有限性是“经济人”假设,尽管高度抽象简化,但仍能成为经济学家最广泛接受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一般认为,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自亚当·斯密始,中间经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边际学派、凯恩斯到萨谬尔逊,形成了以逻辑化、数学化为特征的理论体系,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思想、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确立和发展的主要依据,而以历史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为首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则企图反对或修正这种倾向,因而引发了多次理论上的论争,每次论争又总要涉及经济学的理论前提,由于"经济人"范畴自身的灵活性,几乎每次讨论都动摇着整个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文依据对西方经济思想史上两大学派对立思维的反思,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的特点,辩析它的真正归属.  相似文献   

9.
对于人的行为假定是经济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而不同的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社会经济人,而西方主流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经济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各自对人的行为假定的不同。这种不同具体体现在二者存在的基础不同、包含的内容不同以及引起的理论体系和解释力不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一般认为,泰罗(FrederickWTaylor)的“经济人”假设是纯粹的“古典经济人”,把人仅仅当作工作的机器或附属物。这其实是对泰罗的误解,仔细研读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及其他著作,我们可以发现,泰罗的“经济人”假设蕴涵着丰富的“社会人”思想,本质上与“古典经济人”已有了相当的区别,是“新经济人”。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了对个体行为进行评价的主体以及行为评价时点的基础上,个体是在完全理性的基础上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即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对于个体仍然是成立的。对于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组成的群体,由于存在着目标的不一致、彼此间行为的协同作用等众多原因,他们的行为与个体行为有着很大的不同,“经济人”的最大化假设就不再适用了。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概念包含着两种基本假设。虽然其第一种假设是毋庸置疑的,但以它为真并不能推出第二种假设为真。无限理性经济人是违反现实与逻辑的抽象虚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从马克思对斯密相关观点的批判以及他本人的论述中揭示他独特的个人观念,认为马克思也承认自利性和理性行为特征,他所持有的个人观念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马克思主张把人们在彼此间结成的依赖和制约关系也看作是个人的行为特征之一,正是这种对个人理解上的分歧构成了两种理论体系关于个人行为选择认识上的分野.  相似文献   

14.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最能体现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人性的假设是解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经济理论体系赖以建立和展开逻辑分析的基石。自从“经济人”假设提出以来,关于“经济人”争论之波此起彼伏。限于篇幅,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亚当·斯密与马克思对于“人性假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作为经济分析的逻辑前提,"经济人"假设是对人的正常、普遍属性的描述。然而,罪犯选择实施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犯罪行为,根源于其自利性的膨胀以及理性判断的丧失。因此,罪犯在实施犯罪时完全背离了"经济人"属性。对罪犯予以处罚和改造,就是矫正他们与"经济人"的渐行渐远,帮助他们恢复"经济人"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王全武 《经济师》2008,(8):84-85
文章在实施交通执法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和剖析原因基础上,论述了确保交通执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为目标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讲不讲道德?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是争论颇多。1998年,樊纲在《读书》上一篇《“不道德”的经济学》将这种争论推向了高潮。樊纲明确指出:“经济学的价值判断离不开道德,但是经济学本身却并不研究道德问题。”后来,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经济学者的赞同,认为“经济人”和“道德人”是不可调和的,提出“道德是经济学的黑洞”,主张经济学应当远离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众说纷纭,典型的有“经济人”和“社会人”假设,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全面地解释进行各种活动和处在社会网络中的人,鉴于此,两者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方法论、人的属性和人的需要等角度来阐述“经济人”与“社会人”只有互相补充,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给人性提供某种完整的描述。“经济人”和“社会人”两种人性假设的有机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问世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经济人”孤立于社会的个体行为的批判,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正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20.
作为管理活动中的人性基础,"人性假设"概念的改观已经成为管理理念创新的逻辑前提,回顾历史上各种划时代的人性假设,对于管理结构和模式重新建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西方管理理念的前提下,对其中有关"人性假设"方面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批判性分析,必将有助于人类最终实现效率和道德相互转化的符合人性的管理理想境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