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农家之友》2004,(5):27
四孢蘑菇夏种比普通双孢菇难,若种植技术粗放、出菇期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失败。现将四孢蘑菇夏种高产诀窍介绍如下:一、适时早种过早种植,前期低温不利夏菇菌丝生长;过迟种植,秋菇适时进料会缩短夏菇的采菇期。因此,4月下旬清理春菇菇房后,即可将夏菇培养料预湿建堆。二、培养料发酵1.培养料配方(按110平方米计)。稻草2000公斤、  相似文献   

2.
蘑菇栽培已越来越广泛,蘑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是确保蘑菇优质高产的关键,它能有效地将蘑菇病虫害控制在最低水平,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好收益。蘑菇栽培中若菌种带有病虫害,培养料没有发酵彻底或覆土消毒不严,会将病菌及虫卵带入菇床;菇房墙壁、地面、床架及空气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控制培养料发酵程度、把握消毒灭菌关、铺垫培养料厚度、覆盖土质量与盖土厚度、协调水、气、热以及适时采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提高蘑菇产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必须进行堆制发酵后才能用来种蘑菇。以往栽培的培养料只进行一次发酵,即长达30天左右的堆制发酵,分别隔7天、7天、6天、5天、4天后翻堆5次。这种方法不但需要较长的堆制发酵时间,而且不容易使培养料能发酵彻底,也不能根除培养料中所携带的病虫害。二次发酵(又叫后发酵)是目前蘑菇栽培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它是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将培养料搬进菇房再进行一次短时间的高温发酵。二次发酵技术比一次发酵的老办法有以下优点:1.缩短发酵时间7~10天,为蘑菇提前上市争取时间;2.二次发酵技术的前发酵采用短期快速堆料法,可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一些菇农为探索蘑菇高产栽培新途径 ,在改平面菇床为立体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立体菇床就是在常规方法堆集、发酵的基础上 ,对堆料方法进行立体处理。其特点是改善了菇床小气候环境 ,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出菇面积 ,从而达到增产效果。下面介绍几种菇床立体栽培方法 ,以供菇农参考。1 波形料面栽培将进房后的培养料铺成波形床面。二波谷之间的距离为66厘米 ,波峰高27厘米 ,波谷深13厘米。每平方米用培养料45公斤 ,按常规方法进行播种管理。这种波形床面可比平面菇床的出菇面积增加8 %、产量提…  相似文献   

6.
周嘉运 《农家之友》2006,(9S):30-31
栽培双孢蘑菇的培养料必须进行堆制发酵后才能用来种蘑菇。以往栽培的培养料只进行一次发酵,即长达30天左右的堆制发酵,分别隔7天、7天、6天、5天、4天后翻堆5次。这种方法不但需要较长的堆制发酵时间,而且不容易使培养料能发酵彻底,也不能根除培养料中所携带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7.
张军 《农家之友》2007,(12S):28-28
巧制无公害蘑菇肥的方法: 一、1%-2%的豆浆。取黄豆500-1000克浸泡后磨成浆,滤去杂质,加清水50公斤搅拌喷施,能使菇质白嫩,菇脚粗壮,一般增产8-15%。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4,(10):25-26
十七、蘑菇增温发酵剂的使用方法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研制的蘑菇增温发酵剂的原理是利用嗜热微生物生长释放的热量来提高发酵温度。加入增温剂进行常规发酵,就可获得与二次发酵相同的优质培养料。也可用于保温性能较差的薄膜棚室和不密闭的菇房。下面介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顾问》2009,(2):51-51
蘑菇出菇盛期和生长后期,当栽培料中养分不足时,易产生畸形菇,大大降低产量和质量。若能及时追肥,可能使蘑菇获得优质高产。追肥时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交替使用,效果更佳。蘑菇追肥以勤施、小施为宜,一般每批菇可追肥2~3次,施肥后喷1次清水,用量为250~500ml/m^2,以洗去菇体上的肥液,待菇盖上的水滴干燥后方可关闭门窗。该方法可避免黄斑、花斑、翘皮菇的发生。肥液要随配随用,不要过夜,以免变质。现介绍几种肥液的配方浓度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菌蚊(又称瘿蚊)幼虫为白色,近似透明,头黑色发亮;成虫黑色栖息在杂菌和腐烂的材料上,在未播种的堆肥上产卵,当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前,幼虫就开始孵化,出第一批菇前钻进菇柄和菇盖为害。其防治方法是:1、注意搞好菇房的环境卫生,防止菌蚊就近孳生。同时,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死菇和老根等腐烂废弃物需及时清理。2、培养料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菇房和覆土材料必须进行药物薰蒸,以控制菌蚊的卵、蛹和幼虫过早侵入菌床。3、菇房的门窗、拨气筒等要用塑料纱网或遮阳网封牢,网上最好刷上驱蚊杀蚊蝇的长效药物涂剂,以阻隔成虫迁飞入室。阻挡物需经…  相似文献   

11.
晓文 《农家之友》2006,(12S):31-31
秋蘑菇收获后,如不采取增温措施,继续生产冬蘑菇,那么,菇床就要进入冬季管理阶段了,主要措施有。  相似文献   

12.
正在栽培草菇时,发生在培养料的表面不出菇或少出菇,而在培养料的下面,甚至床架的反面出菇,一般是由两种情况导致的:1.培养料的含水量不匀,表层偏干,而下层的含水量偏湿,易发生在培养料的下面或床架的反面出菇,尤以棉籽壳作培养料的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棉籽壳的持水性差,水分易向下渗漏;  相似文献   

13.
一、做好蘑菇转潮管理工作一批菇采摘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床面上的断根等杂物,如发现有菌丝露在土层表面,则需补一些土。床面如较干,可少量喷些水,同时增加菇房的通气量,排除废气,加快转潮。待子实体至黄豆大小时,开始喷水,喷水的原则是:看菇喷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秋菇前期多喷,后期少喷。幼菇出土起潮时,要适当减少通气,保持菇房湿度。一般要求每天在菇房空间、墙壁、床面、地面等喷雾1-2次。二、做好蘑菇采收蘑菇要适时采收,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当蘑菇菇盖直径在2.5~4厘米时就可采收。不宜让子实体生长过大,否则会缩短产品从采收到开伞…  相似文献   

14.
日光温室栽培双孢蘑菇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而且省工省料,生物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温室栽培的双孢蘑菇的菇形、菇质均明显优于常规菇房产品,100m^2的栽培面积可产鲜菇2000kg,纯收入6000元。现将日光温室双孢蘑菇栽培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克勤 《农家之友》2014,(12):60-60
<正>利用冬闲田以稻草、粪料为主要原料栽培蘑菇,可大大增加收入,栽培后的残料还可直接还田或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现将利用冬闲田栽培蘑菇的技巧介绍如下:培养料配方堆料时以每平方米菇床计,用干稻草12.5~13.5公斤、菜子饼0.8公斤、石膏粉0.45公斤、过磷酸钙0.45公斤、复合肥0.45公斤、石灰粉0.45公斤。每亩所需原料可按每亩冬闲田单层栽培面积为390~400平方米折算。建堆流程原料进堆料场干稻草浸水预湿12~18  相似文献   

16.
双苞蘑菇生产过程一定要覆土,覆土能缓冲湿度,保持菌床表面合适的小气候,使土粒中的微生物刺激蘑菇生长,另外土块对蘑菇有支撑作用等,所以不覆土蘑菇就无法生长,即使能出菇也多为畸形,失去商品价值。蘑菇的覆土材料一般选用粘质壤土、泥炭土等。土粒要晒干,成直径为1-1.5cm的颗粒状。  相似文献   

17.
钟农 《农家之友》2005,(11S):30-30
冬季,气候寒冷,蘑菇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的长菇条件。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18.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以65%左右为宜,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  相似文献   

19.
袋栽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为65%左右,此种标准的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和空气中蒸发掉部分水分,所以到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到55%左右,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含水量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  相似文献   

20.
蘑菇麻辣酱的制作1.预处理如果利用蘑菇鲜品,则洗净除杂;若采用盐渍蘑菇,则将其盐渍菇加水静置脱盐48小时后,用自来水冲洗三次,再加自来水静置脱盐12小时后,最后用水冲洗3-4次备用。2.粉碎将沸水杀青10分钟的鲜蘑菇或脱盐水蘑菇与水发香菇,按4: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