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技术开发》2017,(3):96-98
国企改革近年来备受关注,绩效薪酬管理成为其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在强调绩效薪酬改革对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和引进、保留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国企绩效薪酬在管理制度不科学、考评未有效实施、结构不合理等的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强化绩效薪酬考评的监督、提高绩效薪酬管理公平性、建立宽带薪酬制度和绩效薪酬管理市场化等改进措施,以期有益于国企薪酬管理体系改革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思想和管理理论作指导,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使绩效管理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主要表现在: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绩效考核存在局限性;绩效指标和标准缺乏完整性与科学性;忽视了组织绩效管理的细节;不重视绩效考评的反馈;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片面性等.改善现状的对策有:一是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机制和考核机制,培育优秀的HR经理人;二是完整地理解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与开发;三是改革现有的薪酬体系,强化员工的绩效意识,建立企业绩效文化;四是优化绩效指标设计,合理设定绩效评价周期和主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企业公司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在薪酬和绩效管理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改革过程当中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影响着国企的整体管理效能.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与绩效体系是我国国有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重点之一就是人事管理制度。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当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必须转变观念,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奖罚分明,加快建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就现代化人事管理制度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国企管理》2021,(23):88-95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组织分工不同,但目标任务一致,都是为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任务上的统一为构建党政融合绩效考评体系明确了方向,也使党政融合绩效考评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京隆发电多维度量化绩效考评体系以双轨并行、统一归口模式开展,以安全生产经营工作为落脚点,分别构建党建量化考核体系、行政绩效考评体系,并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依托月度考评和年度考评,实现合二为一的管理目标,搭建党建工作服务生产经营、生产经营支持党建工作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而言,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怎样建设一个适合本企业的企业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一直是企业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指标的考评标准、考评指标的筛选和指标体系设计的动态性分析三个方面对企业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的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改革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内容。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国有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分析绩效管理含义及作用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优化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路径,对国有企业进行绩效管理改革、创新绩效管理模式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翠羽  杨志斌 《活力》2011,(6):270-270,277
很多高校除校级图书馆之外,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资料室。对图书馆员绩效考评的研究,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对资料室的图书资料员进行绩效考评,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从图书资料室引入绩效考评的必要性、绩效考评在图书资料室中实施的原则、图书资料员绩效考评要素分析、图书资料员绩效考评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入手,是对图书资料员绩效考评研究的一种尝试。研究成果可以为图书资料员绩效工资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欣 《价值工程》2021,40(19):79-80
绩效考核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绩效薪酬激励体系的完善对于促进人才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绩效薪酬改革意义,其后详细探讨了国有企业绩效薪酬激励体系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革对策,以期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是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检查、衡量与评定的过程.本文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的前提条件、内容体系和程序,并分析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段波 《企业活力》2003,(10):54-55
<正> 系统的绩效考评按运作流程划分包括以下五步:①绩效考评标准体系的设计;②绩效考评的实施;③考评结果的分析和评定;④反馈考评结果及落实改进计划;⑤绩效考评结果的使用。这五个步骤是环环相扣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直接导致绩效考评的失败。目前,对于绩效考评的认识问题主要集中在①、②、⑤三个环节,下面将一一作具体的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考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考评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绩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北京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在程序和方法方面的特点,发现其存在的不完善之处,研究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的对策,使程序更加完整,方法更加科学实用,从而使考评体系更合理、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出HR经理胜任特征模型,讨论了如何对HR经理绩效考评,并提出在利用胜任特征模型进行HR经理绩效考评时的注意事项,为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经理绩效考评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所谓绩效考评,就是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以便形成客观公正的人事决策的过程.绩效考评从制定绩效考评计划开始,通过确定考评的标准和方法,对员工前段时间的工作、业绩等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将考核结果运用到相关人事决策中.通过绩效考评,可以促使员工改进工作中揭示出的低效率行为,强化已有的正确行为,从而达到最终提高员工绩效水平的目的.然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绩效考评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诸如"形式主义"、"加剧员工、管理者之间对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柳 《企业导报》2013,(4):82-82
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对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此,本文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此促使绩效考评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实施。  相似文献   

16.
对于即将迎来年度绩效考评的个人来说, "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的良机"意味着在正式考评前的三个月左右就着手做准备,这会使你看起来正面而积极.如果在考评时才提出个人意见或问题,会使你显得很被动.如果在考评后提出意见,则会被看作是一种事后辩护.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绩效管理局限于形式,员工绩效难以提高的问题.其实企业的绩效管理理论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落实到实践中时却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有效的进行绩效的考评和管理,完善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是企业能够持续成长发展的前提,是企业发展的必须途径.因此本文就目前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360度绩效考评方法是目前广受国内外企业界高度关注的个人能力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是对传统的绩效考评方式的改革。它以心理测量学的真分数理论为基础,以促进个人发展、重视信息反馈、讲求实事求是和全方位、多角度观察问题为核心理念,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实施程序。虽然该方法目前还存在着较多应用性问题,但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介绍360度绩效考评方法的内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绩效考评到绩效管理转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业昆 《企业活力》2006,(12):88-89
一、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 绩效考评,又称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解释方式。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绩效考评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正式讨论,目的是了解下属工作表现的状况及原因,并讨论如何使下属在未来更有效地工作;有的研究者认为,绩效考评是定期考评个人或小组工作绩效的正式制度;还有研究者认为,绩效考评作为一种正式的考评制度。同时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因为所有的管理人员都会监控员工的工作方式并评定这种工作方式是否符合企业的需要。根据绩效和考评的固有含义,结合目前对绩效考评这一概念的各种解释方式,本文认为,绩效考评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员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状态及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反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 ,绩效考评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 ,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少企业由于对绩效考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往往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 ,因此 ,分析企业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提高企业绩效考评实效 ,开发企业人力资源意义十分重大。问  题造成企业绩效考评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考评双方缺乏对绩效考评的正确认识。如有的单位领导虽然意识到绩效考评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 ,但对什么是绩效考评没有明确的概念 ,对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程序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认为考评工作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