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有力补充,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探究心理健康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文章通过从实际生活、网络信息、传统文化,挖掘红色资源四个方面挖掘思政因素,实现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进而从改革教学目标、教材选定、教学手段革新、教学内容渗透、师资队伍打造、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院校开展的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项探索性教育教学实践,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类公共基础课,具有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融合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蕴含了课程思政的因子,而我国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则契合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因此,大学语文要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条路径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以提升思政实效为目标,以强化教师思政水平为根本,以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施于教学内容,融于学生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社会担当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程育人,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而推广课程思政的难点则是如何将思政内容“如盐入水”般融入工程类课程中。结合中药制药专业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工程制图课程的育人功能,重点突出中医药院校育人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从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等多方面展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同时注重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全员育人。思想政治课程应该既注重理论传授,又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在课程安排上,大学思政理论课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注意学科的逻辑性顺序,同时各门课程之间要做到有机耦合,形成合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开展“课程思政”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推进器,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力保障。从情感学习理论出发,分别就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资源的内化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研究与探索,强调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促进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专业知识与价值观培养的融合,以期为高职商务英语听说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存在内容体系、资源和教学实施三个方面的供需失衡等问题。基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特征、影响因子和发展路径调研分析,可构建“三圈八维”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和“三维矩阵”结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而根据思政元素的类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要求,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提出思政内容序化、教学协同体系构建和教学的组织实施等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策略,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效能。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大思政视域下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明确独立学院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对于新时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时期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内涵的对比分析,探究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价值寓意,并在此基础上对独立学院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进一步促进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创新型人才。高校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课程融合,打造具备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缓解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独自领舞思政工作的局面,是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的有力杠杆。于学理向度而言,沿着中外教育的历史轨迹发现,"育知"和"育德"互为交融,历史底蕴隽永;"课程思政"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从混沌状态向稳定状态的转变,理论价值深厚;其实践价值在于使专业课程中的德育理念转化到学生的行为层面,实现道德实践的飞跃。其实现路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增强其他各门课教师的"守渠"自觉意识,树立"教师思政"理念;形成"思政教师"和"教师思政"的合力;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出不同课程所具有的协同作用,对于提升各门课程的育人内涵与育人价值,以及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在对"课程思政"内在机理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与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对日语人才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旨在依托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解决日语专业现存的德育问题,必须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开发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校本教材或自编讲义进行补充;引入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采取定量的、定性的、差异化的评价策略;还应提升日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及课程思政能力,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本质上是一致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鲜明体现,更将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入和有效性的实现。因此,应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生命情怀、挖掘教育资源、强化实践体验等方面加强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作为大学对学生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愈来愈受到各高校的关注。最近几年,高校在政治实践课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推动了思政政治理论的进步,但是在思政实践课程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准确性的认知,总体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应有的保障条件;教学理念陈旧等。因此,对高校而言,高校如何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至关重要。本文从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和社会实际出发,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课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和实施思政实践课程的意义、当前思政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思政实践课程进行一些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从历时性角度来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测评体系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需进一步推进。从共时性角度来看,如何实现思政教学与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机融合尚是一个待解的课题。对于高职思政教育者来说,应当深入研究和思考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实施过程,深化理解时代特色和现代职业教育精神,转变思维方式,着眼于课程的价值回归,防止形式主义,避免简单化和片面性,扎实推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是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和重要渠道,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当今时代,高校应按照,确立课程的主体地位、思维方式的交融、教学内容的互融、教师与课程的融合、教师参加工程伦理培训、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有效实现产学合作等路径使工程伦理融入思政课程,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大力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今后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文章就高校普通话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探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明确了思政元素的融入载体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有助于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层面,“课程思政”理论延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典范。在实践层面,“课程思政”的践行有助于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现实困境,有助于高校形成“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二是激活“课程思政”建设的客体,三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环体,四是优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介体。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立德树人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如何有效将课程思政教学落到实处,起到润物细无声,助力广大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这是高校及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高校艺术生,由于其个性等因素导致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接受程度低,因此需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艺术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多元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升吸引力,促进高校艺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开展,从而助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构建"课程""科研""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的根本任务。开发、优化思政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功能。近年来逐渐兴起并成为研究热点的黑色旅游及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大学生以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是高校思政课程资源开发不容忽视的重要领域。笔者认为,可通过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和实践课程对黑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课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高校应当将红色资源融入体育课程思政中,充分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功能和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主要阐述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并从树立正确的体育思政理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政元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探索具体的融入路径,促进红色资源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