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原来听说过这种营销方式和产品,但都是耳闻,我这耳闻和刘会长的耳闻不一样,因为他亲自体会了。一般接触这个东西都会先有一个疑问,到底这个是针对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因为大多数是老年人做,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也少,我们的宣传工作也不是太好。“什么都治”,我一听这个,不能相  相似文献   

2.
Q在我们很多人看来,你的人生是非常精彩的,你觉得在普世的观念来讲,精彩人生的定义应该是什么样的呢?A"丰富"吧,因为每个人的期待不一样,所以我完全不敢代表其他人说话,可是我这个生命年纪的阶段,从我的角度就是"丰富"。"丰富"这一点我觉得蛮重要的,因为"精彩"每个人期待的水平不一样,什么叫做痛,什么叫做吃甜的东西、冷的东西、暖的东西,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可是"丰富",我们大概能够想象是什么样的状况,可以体会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经验。所以我觉得对精彩的人生的定义其实可以转为刚说的"丰富"。  相似文献   

3.
于斐  丁燕燕 《广告大观》2006,(9S):85-87
记忆中,“概念”这个词自从被引人营销学领域,似乎就从没有过什么好名声,?“妙概念”、“玩概念”等等,听起来很不美。许多人认为概念是“虚”,有点摸不着边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连“眼泪”都不相信的市场却相信起了“概念”,健康概念、  相似文献   

4.
《商业文化》2006,(1):59-62
我觉得喜来健的运作,不仅仅是一个营销问题,应该讲喜来健这个运作本身是一种经济模式的特殊化。因为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里,对于经济发展模式有一个体验经济学。我研究过这个问题,所以给我一个感觉:在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展,现代科学产品越来越多,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提高的情况下,体验经济也确实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前听人家问起什么人最适合做广告时常无言以对,因为这问题看似如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永远不会有答案。但现在我告诉你,编黄段子的人最适合做广告。  相似文献   

6.
我第二次选择的怪现状 大家好,我是一个刚刚步人到三十二周岁的营销人,从事营销经理这个职业有10年的时间了。如果问我现在做什么,我告诉大家的是,我刚刚从一家服务了5年的H企业辞职,现在正在调整自己,什么也没干。这种调整期已经延续了快半年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职场中的变革与阵痛也使我这个三十已经出头的人又要面临着第二次的职场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5年的3月,跟往年一样,我如期来到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在一个与会者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相互之间谁也不认识,一桌一桌地随意坐着吃自助餐。隔壁两个与会者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先是海阔天空地谈起了温州鞋在西班牙、法国等地被当地人烧毁的事情.说中国鞋太便宜搞得国外工人都失业了,这样对中国的形象很不好,中国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是不是以后还要运进大量资源,通过加工后再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说话的人看上去像是来自国家机关的。我听了心里只觉得可笑,他们这样思考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真是难以理解,我继续埋头吃我的饭。谁知,谈话者话锋一转,谈起了汽车。我坐在那里他们也不认识我,但他们知道有李书福这个人。他俩说今天上午那个叫李书福的讲什么两、三万元就能造出个汽车来,这怎么开呢?还说要扶持民族品牌,跟温总理说要什幺自主创新,要国家大力支持,这怎么开呢?这样的车在高速公路上开肯定要坏掉的嘛!现在中国高速公路的救援设施还不完善,要是堵起来,交通警也开不过来,那道路不全堵死T?咱们直升飞机救援也没有武装起来,不像美国,一辆车坏了,直升飞机来了马上吊到旁边去。如果这两、三万元的吉利车大量投放市场,那要在高速公路上坏了,一辆一辆都坏在那里,那吊都来不及吊。我就在旁边听,没坑声心里着实不痛快,觉得非常可笑,你说都是逸样的人中国还怎么发展?什么大量抛锚,吉利不是跑得很好嘛?所以当《21世纪商业评论》问我,吉利这个企业目前最真实的焦虑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最担忧的就是消费者的观念,第二个才是咱们企业内部的管理升级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第二次选择的怪现状 大家好,我是一个刚刚32岁的营销人,从事营销经理这个职业有10年的时间了。如果问我现在做什么,我告诉大家的是,我刚刚从一家服务了5年的H企业辞职,现在正在调整自己,什么也没干。这种调整期已经延续了快半年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假设我像经营一家上市公司那样经营这个专栏,那么,我需要像上市公司提供收益预期一样,在每篇文章前提供编辑指引吗?我不太清楚我能告诉你们什么有用的东西——除了一个令人鼓舞的消息,那就是这篇文章离结束还有850个单词。  相似文献   

10.
《商》2013,(20):1-1
1、我自己当年,无论我在方正给国家打工,还是我在雅虎给外国人打工,我都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我从来不觉得我在给他们打工,我真的可能是很有自信的人,我觉得我在为自己干。因为我干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虑的是,我通过干这件事我能学到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是别人剥夺不走的,客观上可能给公司创造了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你怎么理解“阅读”?葛红兵:阅读是生活方式——不阅读就无谈真正的生活,爱智的生活才是生活。这一点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这个国度,直到今天,人民依然生活得非常愚昧,不开化,不开明,为什么,因为没有阅读,西方人手头总有一本书,至少一本书——《圣经》,或者,他们没有阅读能力,就会去教堂,但是我们呢?我们没有,我们除了小学和中学那点儿东西,之后的人生中就几乎没有阅读了。我去过很多年轻人的家里,他们的家里金壁辉煌,什么都有,但是,就是没有一张书桌,没有一只书架——他们是真的穷吗?没有地方放下几本书?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也没有对智慧和信仰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沈虹 《广告大观》2006,(4S):126-126
标题借用福特汽车的广告语,原因之一是这句广告语出自我的一位同事之手,当年我在智威汤逊做创意总监时,她是我的文案创意。和我一样,她现在也是被称为文案出身的创意总监,从业初期,一个名片上印着“文案创意”的广告人;原因之二,今天就想聊聊听上去看上去都最简单的,广告文案创意是什么?或者也可以这样问广告文案创意是谁?  相似文献   

13.
乐嘉 《市场周刊》2012,(3):126-126
我的一张被朋友P过的冈,我一直试图给它起名,因为有头发不仅让人羡慕,而且很好玩.使得生命中可变换的东西陡然增多.不像我现在,搞来搞去,永远没毛,扯不出什么造型耍酷,只能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记录岁月些许的沉淀,最多也就是假扮个和尚自慰一下内心可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刘宇 《成功营销》2011,(10):3-3
就在这个周末,被一位高中老师问及营销是什么。我正思忖怎样用最简短的语言将这词汇讲解给她听,顺手翻到《成功营销》九月刊第68页《营销人的“职业病”》,便请她读了开篇的一小段,她感叹:“哦,原来营销人是这样”。通读以后,我感觉这个选题做得实在是太妙了!  相似文献   

15.
胡山 《成功营销》2009,(4):46-47
SNS是什么?如果你还在为这个问题而困惑,那么这表示你已经很落伍了!因为,如果没有搞错的话,这个时候,该是你思考如何使用SNS为你的企业、你的品牌、你的产品推波助澜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全了赵国,因此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信陵君对唐睢说:“我曾听人家说:‘事情有不可知道的,有不可不知道的;有不可忘记的。有不可不忘记的。’这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7.
《商》2013,(20)
<正>1、我自己当年,无论我在方正给国家打工,还是我在雅虎给外国人打工,我都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我从来不觉得我在给他们打工,我真的可能是很有自信的人,我觉得我在为自己干。因为我干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虑的是,我通过干这件事我能学到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是别人剥夺不走的,客观上可能给公司创造了价值。2、一件事交给我我应付一下,很容易应付,应付完了之后不觉得是在浪费生命吗?一件事你可以把它做到60分,你可以做的很轻松,做完了你每天重复每天干三个小时活就完了,然后你天天上班没事,然后你回家三  相似文献   

18.
创新2013     
林真 《中国广告》2014,(2):37-43
正2013年,对Isobar来说,是异常丰盈的一年,两家子公司的加入,从规模和人才上都充实了原有的阵容。对于走马上任中国区CEO的林真来说.不啻为一个好的开始。在这个700多人构建的团队里,会有更多的合作与整合。2013里程碑:自己和公司的进步2013年,我从亚太区回到中国工作。我发现.每个人在压力下的状况都不一样,有些好的想法是在压力下产生的,于是我发现了自己的黄金时间,了解了什么时间自己状态是最好的,在过去的一年,我也强迫自己学习新的东西,它们刺激我有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改变了什么?O M D首席执行官汪慧玲觉得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但数字的影响力正如这个问题一样宽泛。她说我们应该反问一句"如今什么还没有被数字改变?"。这位热情的OMD中国掌门人有着多年的Digital背景,在加入O M D之前曾经也经营过自己的数字营销公司。从她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数字营销年轻人将成为主力,因为数字的受众正在越来年轻化,只有这群人才能真正地懂得如何洞察年轻的消费群体。数字改变了很多,也包括媒介的采购方式,这直接影响到了O M D这个媒介采购巨头的立身之本。汪慧玲介绍说,O M D中国已经建立起来庞大的程序化购买团队,甚至还  相似文献   

20.
屈指算来,自己从事营销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了。在这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跌宕起伏中,收获的东西也应算是不少。 “没有利益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句令人警醒催人向上的话是三’株集团吴思伟的名言。三株是我真正意义上踏上保健品营销的启蒙老师。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这句话十分醒目地张贴在三株总部楼梯显眼处。1994年初,我通过招聘走进了三株集团无锡公司的大门。当时感觉很是诧异,怎么搞的,这个号称要做日不落生物帝国的公司,其无锡分公司才两间房间,里面四张桌子却围着九个人,室内陈设简陋的不知用什么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