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村旅游是乡村旅游中一种特定区域的旅游,既具有乡村旅游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通过舟山渔村旅游实例,从渔村旅游吸引力分析入手,研究渔村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和行为模式,揭示渔村旅游者的特点,为渔村旅游市场开发、产品设计以及营销策略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丰富乡村旅游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自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扶贫行动,到现在已经到有目的、有选择的集中扶贫攻坚阶段。同时,我国扶贫机制也由一般性扶贫机制、稳定开发扶贫机制发展到现阶段的综合性开发扶贫机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机制对扶贫工作中的政府行为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就此进行浅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4.
2020年之后,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将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新阶段.金融扶贫在绝对贫困治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门槛效应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制度保障有缺口等挑战.我国贫困基本态势的转变对金融扶贫创新提出新的需求,相对贫困治理阶段金融扶贫应进一步聚焦于改善农村脱贫生...  相似文献   

5.
刘方强 《南方农村》2011,27(3):80-83
本文以广东省罗定市新乐村的农村扶贫个案作为研究切入点,分析广东山区农村扶贫的现状及其成因,并试图为广东今后的农村扶贫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7.
《农村经济》2021,(6):25-32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的贫困类型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总结减贫经验、巩固减贫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法定量分析了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相对贫困状况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 "GSP" "GTP"以及"企业或大户带领"三种模式扶贫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摆脱相对贫困状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多元化的扶贫政策可以优化农户的资源配置,"GSP" "GTP"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农户走向内生脱贫路径,但"企业或大户带领"模式则存在着"理念困境"。  相似文献   

8.
"渔民、渔业、渔村"问题,随着渔业生产力发展,渔区体制改革,捕捞渔区的渔民就业结构、渔业的产业升级、渔村的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新渔区的一系列生产力基础变化,厘清"渔民、渔业、渔村"逻辑关系,对于渔业现代化的政策选择是很重要的。本报告以福建省龙海市浯屿村渔业为例,进行社会学调查,分析了渔民与渔业、渔业与渔村、渔村与渔民之间的关系,讨论了渔业劳动者称谓,渔区阶层分化,新一代捕捞劳动者的断裂和捕捞业渔区的孤岛现象。研究结果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渔民、渔业、渔村这三者的逻辑关系已明显断裂,政府作为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要重视新渔区出现的社会微观基础变化,以政府导向,政策取舍,进一步不断探索出台适合现阶段渔区发展中渔民、渔业、渔村非必然逻辑关系的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林甸、桦南、青冈和甘南等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8个贫困村进行走访和调研,介绍了8个村当前的产业扶贫模式,分别是"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金融扶贫+贫困户""特色产业+贫困户""电商产业+贫困户"和"乡村旅游+贫困户",从而分析我省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加速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整合力度,继续加大贫困村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加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贫困的实质是发展不足,反贫困的根本是加快发展.21世纪初我国进人扶贫攻坚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扶贫模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四川秦巴山区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川北和川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秦巴山区多年来一直属于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经济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地区之一,研究其贫困特征及扶贫模式对四川省、秦巴山区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秦巴山区的贫困痼疾存在已久,盲目的开发在导致资源浪费的同时,进一步加重了贫困。通过对主要致贫原因的分析和对创新科技扶贫、旅游扶贫开发扶贫以及新型城乡一体化扶贫等3种模式的SWOT分析,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国家将扶贫目标瞄准为县,再调整为乡镇、村。以村作为瞄准目标使开发扶贫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问题在于村庄内贫富差距同样是巨大的,在贵州省的一些村内部农户之间的基尼系数达到0.74,组内则高达0.78,远远大于0.4的警戒线;依托开发扶贫项目进行目标瞄准,项目覆盖的贫困人口过低;开发扶贫项目瞄准与贫困村庄、贫困农户的需求偏离。应对开发扶贫瞄准机制进行调整,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已经被证实能够有效减缓我国农村地区贫困程度,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旅游引发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加大等相对贫困问题依然长期存在。通过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延长产业链扩大包容性、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是提高扶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政府扶贫资金参与式扶贫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政府扶贫资金在农村贫困地区扶贫运作的新机制。通过采取参与式方法让穷人自主管理扶贫资金,推进整村脱贫,取得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时指出存在资金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主导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和基本特征,理解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偏离现象需要从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入手。本文研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遵循的主导行动逻辑及其在贫困治理中的主要表现。研究发现,不同层级间政府拥有差异化的贫困治理逻辑,其中中央与省级政府在贫困治理当中主要遵循政治逻辑,地市级地方政府主要遵循行政逻辑,而县乡(镇)地方政府主要遵循治理逻辑,不同的贫困治理逻辑在实践中形成紧张关系甚至是带来目标冲突,进而导致精准扶贫实践的偏离。因此,解决精准扶贫的实践偏离问题,本文认为需要系统地弥合多层级政府贫困治理的逻辑张力,形成责权利深度融合的贫困治理机制,强化对基层政府贫困治理逻辑的支持,避免行政逻辑对贫困治理逻辑的不当干预,以此形成政府贫困治理的强大合力,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早日完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渔业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得益于渔村传统经济模式多元化发展,渔村妇女就业情况有所转变。论文以上海金山嘴渔村发展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走访调研和考察,发掘和分析目前渔村妇女就业的问题所在。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抽样问卷等方法,着眼于渔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渔村妇女参与渔村发展变化,分析妇女劳动力在渔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就业情况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妇女素质、优化渔村设备和管理、充分发展文化产业和利用渔业资源等建议与对策,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渔村妇女就业水平,从而推动渔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确定扶贫标准的要求和辽宁省的实际情况,辽宁省将扶贫标准提高至3200元.扶贫标准的上调,标志着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必将引发扶贫对象、扶贫任务、扶贫战略的重大转变.要求我们重新梳理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从扶贫政策理念导向、政策衔接、扶贫方式、行动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新形势下扶贫政策与机制创新举措及行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视角下尊重和保障女性人权,保障女性的全面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衡量尺度。以日照山海天渔村为例,首先,基于渔村女性299份有效问卷,构建渔村女性地位评价体系,计算出渔村女性健康地位、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三个维度水平分别为3.1411、3.2849、3.4375,整体地位水平3.2878;在年龄、婚姻状态与地位水平的差异分析中得出,31-40岁的已婚渔村妇女群体地位水平值最低;最后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将筛选出的14个影响因素纳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渔村女性地位影响程度重要性前三的因素依次为:女性自身观念、婚姻状况、法律了解度。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重视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仍然发展缓慢或者返贫现象突出。该文以贵州省"十二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着重从贵州麻山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外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分析了贵州麻山地区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贫困陷阱,并研究了导致该地区陷入贫困循环陷阱的原因。文章以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了麻山地区存在的4因素贫困循环链,即环境要素制约型贫困陷阱、物质资本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基础设施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和人口因素制约型贫困陷阱。文章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现有理论基础,提出错综交织的循环链扣是麻山地区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源。最后,总结了摆脱困境的5条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为例,分析贫困原因,以扶贫绩效的观点及研究方法制作调查问卷,以入户调研的方式充分了解该地区的扶贫效果,结合“两不愁三保障”构建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对指标权重的分析,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阿瓦提县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最终实现提高阿瓦提县扶贫绩效及为当地开发扶贫新路径的目标。经过研究,从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即创新“瞄准宣传”机制、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创新“参与”机制、创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