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出发,分析企业“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在企业员工中产生的微妙心理,在此基础上研究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对企业文化管理的影响,最后探究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价值(CSV)已经成为企业价值理论新的内涵,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CSR)理论虽然论述了CSR是CSV的实现方式,但却没有给出能够指导CSV创造的管理措施。文章在企业价值理论分析基础上,从管理学角度对CSV的内涵、CSV创造机理和管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构建的CSV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模式以企业内在价值创造为核心,利于管理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企业社会价值管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信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企业要发展,要迎接 WTO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优势,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优势,即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取之不尽的活力源泉。如何建立和发展富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大部分优秀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特色,像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小天鹅的“末日管理”理论等。唐人神集团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建立了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价值杠杆”论,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一、管理者的困惑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采用较多的两  相似文献   

4.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出发,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为早期战略思想、传统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及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等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理论基础及特点,指出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不断重复和更新的,企业管理者要以此为依据,进行企业动态战略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企业成长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本文纵观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企业成长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企业成长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物流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知识网络结构演化进行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进一步说明物流企业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关系特征是如何进行演变的,从理论角度丰富完善了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再造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向传统的管理理论挑战,在原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注入新的内涵,进行企业文化的再造,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企业成长是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本文纵观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企业成长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企业成长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传统的企业理论越来越不能解释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尤其是知识型企业急需一种新的理论对其管理和运作进行指导。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盏指路明灯。传统的企业理论一无论是产品理论、资源理论还是能力理论。都过多地关注“物”而忽略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的思想和知识。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人。认为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资源,只有人的思想、知识和创造能力才是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本文对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出现的背景、知识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人本管理理论阶段是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人本管理理论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不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本管理理论阶段最具代表性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学派理论以及企业文化理论,并揭示了其蕴含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的“宏大叙事”是建立在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生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列斐伏尔等人的日常生活批判正是对唯物史观这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日常生活批判的意义在于寻找人类精神家园。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是现代性的一个特征,它凸显出重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精神生活的基础在于精神生产,而以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精神生产是以消除日常生活的异化或物化、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实现人的自由自主的创造为根本价值取向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网络是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介性组织形式。企业网络的出现是企业追求效率的结果,同时,它的出现也对现代企业理论关于企业与市场的两分法提出了挑战。对此,理论界纷纷从不同视角对这一新型组织形式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疑问,如什么是企业网络、企业网络存在的价值、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应该多大等。本文将对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发展。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全面发展,最首要的是提高做人的能力。大学生学会做人必须同时具备七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生存能力再造,主要体现在企业标准行为建设和企业的优势建设两个方面。本文通过行为分析方法阐述了人类行为中存在的理性自利、追求与行为的不稳定性特点,为企业生存能力再造提供了必要的行为依据;通过对企业生存能力再造的系统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最终约束决定行为传递,而有效的行为传递又决定企业生存能力再造的观点。只有企业投资者理性自利的本质才能成为最终约束,而国家投资是不具备最终约束的。这是导致公有制企业生存能力再造的真正障碍。  相似文献   

15.
佛教宇宙观和生命时间观与南朝志怪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汉代之后佛教佛典的大规模传入,给中国士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极富玄想色彩的宇宙空间观念和生命时间观念,这些观念深刻的影响了南朝志怪小说,主要表现两个方面:在宇宙观方面,志怪小说中出现了佛教的地狱世界,及对这种地狱世界作类似于佛教佛典中的种种描绘,还出现了类似佛教"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空间结构。在生命时间观方面,志怪小说中出现了诸多"三生"故事及死而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其关键特征是系统的非线性。我们以Adam Smith的大头针工厂作为简单的示例,从个体的生产函数推导出一个非简单加总的总体生产函数,从知识的角度不失一般性地解释了企业非线性性质的来源,并对已有的关于企业性质的论述做了简单的评论。  相似文献   

17.
内部控制的重新定位——基于企业本质角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内部控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局限于审计视角,所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中缺少所有者及相关利益者,忽略了企业治理控制这一最基础的内部控制.企业本质与内部控制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内部控制致力于实现企业系统整体有效.从企业系统整体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应包括六个部分:控制环境、企业治理控制、企业管理控制、业务控制、信息系统、监督评价与报告.这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综合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李薇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233-235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多半描写人采取行动的心理动机,发掘人在现代世界中进退维谷的处境.该文对其中篇小说<熊>的主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揭示其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启示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池莉打破理想的爱情神话,使爱情回归现实。在池莉的小说中,所有爱情的浪漫都是人工营造的结果。男女热恋时爱情会发出炫目的光芒,只不过因为它满足了马斯洛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需要层次论”中人的所有需要。而婚后,零距离打破了爱情的魔镜,爱情立即恢复卑微面目,依然排在人的生理需要之后。  相似文献   

20.
“交易”还是“生产”:企业边界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边界与企业本质密切相关,基于企业"生产"和"交易"的双重属性,对现有的企业边界理论进行综述.评述了关注"交易"属性的交易费用经济学、契约经济学等主流企业边界理论及关注"生产"属性的企业能力理论、演化理论等,并提出拓展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边界理论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