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目前已进入了改制攻坚的关键时期。探讨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措施,对于今后深化国企改革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制中资产评估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企改制必然涉及产权转让、企业重组等,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当前,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出资人不到住,资产评估管理制度缺陷,使国企改制中资产评估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政府如何加强资产评估的制度建设,以保障在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中国有资产的不流失。  相似文献   

3.
改制和重组是国有企业重获发展生机的必然之路。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必须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形成改制和重组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母公司的改制和重组,由此带动整个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实现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企改革仍存在不少的难点;必须坚持大胆改革,又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企业、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国有企业改制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市场与政府之于有企业都不是万能的,管理好国有企业只能在市场与政府可能的组合中选择“强市场十强政府”的模式,即:以政府优势补市场劣势,以市场优势补政府劣势;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及其二者缓慢的分离,注定了国企改制的难度;国企改制应当是一种企业内生的制度创新,政府的推进应着眼于为企业内生的具体操作提供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武锋 《现代经济》2004,(11):52-53
近年来,全国各地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紧锣密鼓。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全方位多形式彻底放开搞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其结果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退出国有序列.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逐步到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管理好原依附于国有企业的物业如职工房改房等。对此.相当一部分改制企业显得很迷惘,甚至无所适从.而就笔者的了解.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文件中也很少有涉及改制后的物业管理的相关内容。可以说,如何搞好国有企业改制后的物业管理已成为很迫切且亟待规范引导的一项工作,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制中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是国企改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可使国有企业盘活资产,精干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性目标。它关系到国有资本经营效率的提高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改制中关键问题就是要处理好银行资产的保全问题.要克服传统观念,树立真正的商业银行意识;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减少对银行经营上的行政干预;强化中央银行监管;发挥国有企业自身优势,实现企业腾飞;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参与企业改制,加强信贷管理,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工作从试点、推广,进入了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受到全社会关.本文分析了改制进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介绍了改制进程中的各环节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外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化的重组改制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经营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而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既未能建立起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也未能使国有企业的运行状况得到明显好转,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制是无效的,本文试图对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由于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不仅代理人存在机会主义动机,委托人同样也存在机会主义动机,只有加重惩罚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委托人才有激励付出成本努力设计包括现代法人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种克服委托-代理问题的制度安排,从而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才可能改观,由于我国缺乏对国有企业委托人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机制,公司化改制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也就很难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效益,从而表现为公司化改制的无效。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着国有企业管理层和职工共同购买原国有企业产权,将国有企业改成员工所有制企业的改制模式,本文将其称为内部人改制。针对内部人改制,理论上争论颇多,本文综述了支持内部人改制的理论假设和质疑内部人改制的理论假设,以期加深对当前内部人改制的认识,也可为下一步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1.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对上海市国有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调研表明,当前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从监管主体看,国资委定位不明确,监管组织体系层级多且权责关系不清晰;从监管对象看,国有企业微观运行中市场化与行政化的矛盾依然存在;从监管环境看,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依然存在,配套改革匹配度不足。因此,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上到下进行顶层设计、从下到上完善基础环境。上海市应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明确国资委的定位和权责关系;优化底层制度安排,化解国有企业微观运行中市场化与行政化的矛盾;协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国企改革进入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新进程。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当前的阻碍政企分离问题未彻底解决。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结合政府对国有企业薪酬控制的制度背景,本文就政府控制对国企管理层代理动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对薪酬的控制加大了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国企垄断属性加重了此影响。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管理层权力越大,代理成本越高。相应的治理对策是:从公司治理入手,提高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在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垄断属性的负面影响;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约束管理层权力,降低管理层寻租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现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已成为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在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对比改革前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13年2月和11月中央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细化、量化。文章就此提出建议:对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和控制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要有数量规定和时间表;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要大幅度提高;对无偿占有和利用公共资源而获得的过高收入要通过资源税加以调节;对工资外收入和公款消费的各个方面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严密的财务制度;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收入管理和检查监督;完善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不断变迁。改革的第一阶段,要求是扩大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学习农村承包制经验,推行企业承包制。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全面的股份制改革。目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混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非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国有企业,只有公营企业。用公营企业充当国有企业,混淆公营与公有,以取消国有企业的存在,这对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是最严峻的现实问题。明确区分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并明确地将目前处于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制度演化为规范的具有国家一般性质要求的公营企业,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建设现代规范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翻牌公司”的成因,提出了治理对策,认为只有建立一支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内部各项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改善企业运作模式,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全面转换,才能彻底消除“翻牌公司”现象,提高国企改制效益。  相似文献   

18.
学界中对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方向的研究存在重大分歧,多元化改革的路径取向逐渐被较广泛接受。另一方面,仍存在着反对国有产权私有化、多元化的观点,产权改革和效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受到质疑。现有研究的理论视野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国有企业的多样性、复杂性,需要研究思路的多样性、灵活性。需要加入更多的研究视角,应将社会为企业改制承担的经济和社会负效应纳入研究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国企改革中,通过对行业内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转移、系统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以及兼并、联合、控股、嫁接合资、承包、拍卖、出售等资产流动与重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国有企业搞活。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解决企业内部人员冗余、产品成本中人工费用过高等问题,实施了"减员增效",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了与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的做法,但由于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与指导企业的这一行为,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引发了经济补偿金的问题.所以,应统一我国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也必须慎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