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如何适应商业化经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化解不良贷款,实现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是金融界面临的一个亟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就盘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期与大家商榷。一、积极实施信贷复活工程企业兴则银行兴,企业活则银行活。目前,不少企业陷入困境是由于一时受政策、市场、管理的影响,有的属于产品结构性的问题,并非是不可救药。只要我们认真开展支、帮、促,积极实施信贷复活工程,是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盘活贷款的。通过对企业切脉问诊、分析论证、分类排队,进行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春城 《经济师》2003,(4):205-205
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 ,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提出了银行业不良贷款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4.
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硬伤,其原因,即有制度性因素,也有市场性因素;既有历史的积淀和惯性作用,也有现实政策和决策失当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变化因素,更有主观不可推卸的责任。大致可分为银行内部因素和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有计划经营时期信贷资金供给制和地方政府干预及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因素有银行自身对贷款人及担保的审查不严、市场调查不深入等因素。面对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只有在发展中积极探索禾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新途径,才能实现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商业银行在长期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自身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积聚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本文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商业银行,有问题贷款比重加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目标的实现。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主要有内部、外部、体制和制度等原因。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包括企业在银行的账户反映出的预警信号、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预警信号、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不良贷款催收与管理的途径主要有发出催收通知、不良贷款的转化、不良贷款的重组、不良贷款的清收、不良贷款的核销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促进作用,使得我国开始跻身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的行列中去,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商业银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一直以来主要以贷款为主要经营内容,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良贷款也随之出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商业银行中不良贷款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的理性操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提出运用利息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诱导作用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强调只有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不良贷款的新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股权结构的三个维度:股权集中度、股权属性与股权制衡度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现状加以分析.然后论证了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机制,据此提出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吸收民营资本及境外战略投资者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并通过加强对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行为的监管和披露解决股权集中度过高带来的危害,通过对国有股股东的激励完善国有股股东职能,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我国农村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行为,进行其成因及其管理策略的探索.我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大力鼓励中小型企业贷款去发展产业,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集中池,贷款行为更是主要战斗力.通过对地方农村商业银行审计核查、调研发现,虽然存款、贷款业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成倍增长,但不良贷款率也随着其高速发展而快速增加.资金不能流转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是我们必须去分析加以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所以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出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来缓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1.
政企彻底分开以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企分开与否与分开的程度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政企分开,就是指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分开。政企分开表明正确划分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各自的权限,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政府和企业是两类具有不同性质、任务、职能但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组织系统。政府是国家政权机构的具体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2.
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硬伤,其原因,即有制度性因素,也有市场性因素;既有历史的积淀和惯性作用,也有现实政策和决策失当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变化因素,更有主观不可推卸的责任。大致可分为银行内部因素和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有计划经营时期信贷资金供给制和地方政府干预及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因素有银行自身对贷款人及担保的审查不严、市场调查不深入等因素。面对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只有在发展中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新途径,才能实现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硬伤,其原因,即有制度性圆素,也有市场性因素;既有历史的积淀和惯性作用,也有现实政策和决策失当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变化因素,更有主观不可推卸的责任。大致可分为银行内部因素和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有计划经营时期信贷资金供给制和地方政府干预及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因素有银行自身对贷款人及担保的审查不严、市场调查不深入等因素。面对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只有在发展中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新途径,才能实现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块硬伤,其原因,即有制度性因素,也有市场性因素;既有历史的积淀和惯性作用,也有现实政策和决策失当的原因;既有宏观环境变化因素,更有主观不可推卸的责任.大致可分为银行内部因素和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有计划经营时期信贷资金供给制和地方政府干预及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因素有银行自身对贷款人及担保的审查不严、市场调查不深入等因素.面对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只有在发展中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模式、新途径,才能实现银行不良贷款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国有企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紧紧抓住本次机遇,全力支持国企改革,积极转化不良贷款,努力维护银行债权,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迅速步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对某市一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对其不良贷款的历史成因及现状进行剖析,试就不良贷款的防范与化解寻求积极有效的途径。一、不良贷款缘何逐年攀升从调查中了解到,截止1999年9月,该行全部贷款额达248683万元,…  相似文献   

16.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广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潜力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可降低比例和绝对额度都显著大于股份制银行.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建国  燕小青 《经济师》2000,(11):81-82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沉重的不良资产负担 ,这不仅成为我国的最大金融风险隐患 ,而且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改革进程及市场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有关这一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已在金融界进行广泛讨论和分析。作者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应从完善金融立法 ,加强金融执法角度上分析和探讨。一、不良贷款和不法贷款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中有一部分贷款 ,不能笼统地归为不良贷款 ,虽然最终表现形式是一样的 ,但应该严格区别 ,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也不同。不良贷款是单个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自身的风险范畴 ,是商业银…  相似文献   

18.
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强 《经济论坛》2009,(13):127-128
国外的实践表明,资产证券化能够更快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因此受到国内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对净化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与责任角度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恶性增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鑫  刘青 《经济研究导刊》2012,(13):47-48,66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期表示,2012年银行业不良贷款逐步上升,银行业整体最高可达5%。作为不良贷款成因之一的恶性增资问题,是值得引起学者关注的。介绍了恶性增资的自辨理论、期望理论、代理理论等经典理论并据此着重从认知与责任角度剖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恶性增资的成因,继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农村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贷款问题,选取了保康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研究了保康县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指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发现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主要包括历史原因、宏观环境因素、地方政策干预.据此提出了三个保康县农村商业银行应对不良贷款的对策:完善公司结构,建立处理不良贷款机构、加强监督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减少不良贷款的文化宣传.解决农商行不良贷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来说至关重要,是农村经济走向成熟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