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达茂旗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牧区生态移民政策的排斥性是造成牧民移民后经济收入少、政治参与度低、社会融入难、文化堕距大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适应困境,文章认为生态移民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牧区、牧业、牧民的特点,促进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整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是源区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人口整体迁移过程.目前,源区迁移牧民正在通过政府规划,进行有秩序的空间转移.然而由于迁移主体是那些长久以来适应游牧散居生活的群体,加之迁入区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因此生态移民过程中存在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整合问题安置区自然负载增大,甚至可能出现草地进一步退化;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移民的适应与发展,以及与原住居民之间经济利益协调;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及发展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国内生态移民的研究。针对不同地区移民的社会适应性,众多学者从生产、生活及文化适应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移民适应性的措施。但牧区生态移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从发展的角度考虑,今后还需要加强对牧区生态移民的跟踪研究、比较研究和拓展研究。对现有牧民适应性的研究进行比较总结,既能较好了解不同地区移民的适应情况,也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为了恢复草原植被而转移出来的牧民能否顺利生产、生活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话题。本文在综合一些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探讨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并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收缩转移战略为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实施草原牧区生态移民政策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定居是目前发生在新疆游牧社会中的日益普遍的现象,定居也是游牧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对定居的哈萨克族牧民传统生计方式的变迁及社会适应问题的关注,目的是探讨目前哈萨克族牧区牧民定居后生计方式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在传统与现代中选择未来的趋势和走向。昭苏县是新疆实施退牧还草、牧民安居工程的典型地区,以该县喀夏加尔乡斯木塔斯村为个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定居后农牧民文化变化的群体特征。通过个案分析,发现他们因定居产生的问题和解决这种情况的方法,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来缓解牧民的社会冲突,消除牧民的社会心理障碍,使牧民定居逐渐步入和谐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牧民生活成本高、生产技能差、地区缺乏产业支持、青海财力有限和生态保护困难五个方面对三江源生态移民高成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牧民生活成本高、生产技能差、地区缺乏产业支持、青海财力有限和生态保护困难五个方面对三江源生态移民高成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移民安置点的聚落重构——以陕南移民工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移民搬迁是陕西省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陕南240万移民的后续生产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国内移民研究逐渐着重于例如社会、经济、规划、建筑等学科领域。文章通过对陕南移民安置点建设的实地调研,结合设计实例,提出在移民安置点的规划设计过程中,着重以从乡村聚落的传统特征研究为出发点,演绎传统的聚落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9.
韩柱 《现代经济信息》2012,(17):196-198
牧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牧区工作做出重要决策和部署,并加大了支持力度。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全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牧区生态建设大规模展开,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牧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草原生态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草原畜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等问题。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建立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实现我国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农村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揭示牧区经济滞后根源和导致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滞后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提出了保障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移民是扶贫的重要方式,多年来,宁夏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对宁夏生态移民开发过程中科技支撑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宁夏生态移民村的基本情况、科技服务站、科技特派员、生态移民培训和信息服务站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宁夏的生态移民实践可以看出:科技在生态移民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科技的支撑作用,有效地整合各个科技要素的力量,尤为关键的是科技支撑的着九点要落实在移民区产业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牧民定居后,就业困难已成为一项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西部牧民再就业难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找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西部牧民的再就业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麻国庆  张亮 《开放时代》2012,(6):147-158
本文在对阿拉善盟草原生态和牧民生活调查的基础上,围绕着生态保护、不同群体间迥异的利益诉求、工业资本的进入与多种经营的变化,来分析产生各种诉求背后的社会运行机制.特别是面对国家的发展政策,当地社会如何来适应这一巨大的变迁过程,都是摆在面前的现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自主性的发展是对地方文化合理性的尊重;同时指出,面对多元的观念和利益诉求,现代牧区社会需要形成协商和对话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草原退化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生态移民,但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贫困现象。文章以迈克尔(Michael M.Cernea)的贫困风险理论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因素对牧区生态移民可能面临的贫困风险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为草原牧区生态移民贫困风险规避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生态移民的贫困问题及其社会救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在制度设计上是反贫困的重大举措,但三江源生态移民还存在因失业致贫现象,这是催生生态移民社会救助机制的重要力量。为了确保社会救助发挥助人自助、脱贫致富的积极效果,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救助策略必须以提高移民技能水平和就业率为导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运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显得十分关键。由于城市失业下岗工人不断增加和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则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无疑成为促进农民的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以及由中小学布局调整导致的牧民子女进城读书和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已经或正在对牧区居民(牧民)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文化传承等日常生活和他们所从事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为此必须构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倡牧民自主迁移、优化牧区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建立牧民子女就学转移的鼓励机制、为牧民顺利渡过调整过渡期提供保障、发挥畜牧业内部潜力,促进牧民就地转移、建立牧区人口准入制度,减轻牧区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17.
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工程是将原来生活在生态环境恶化地区的人口迁移到相对适宜生存的地方,首要目的就在于降低迁出地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当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时被迫实行的扶贫迁移策略,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产生文化变迁.只有适应文化变迁的文化才能生存下来,文化的变迁导致了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的结果是文化变迁.生态移民对民族原有的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新旧文化因为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冲撞、重组、融合形成一种适应新环境的新的文化体系.文化在变迁适应中不断地创新发展.粗略的探讨一下因为生态移民环境改变后文化的变迁与适应.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由于失业保障制度具有保生活、促就业及防失业的功能,所以针对当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将其促就业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这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文章从加强失业保障制度促进再就业功能的必要性入手,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恶化的自然环境、缓解了紧张的人地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合理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有利于生态移民成效的长久维持,也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移民的典型县——西吉县为例,在分析其生态移民成效及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开发现状,探索西吉县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以期对将来的生态旅游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扶贫移民搬迁这对于解决不适宜生存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同时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贵州省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和当前移民工作的现状,适应贫困地区改革发展新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开创移民搬迁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