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问题贯穿于经济运行过程及其制度安排中。税制的理想境界是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税收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现代税制的设计均较多地涉及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则体现在所得税制中,而且尤以采用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更好地体现了纵向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2.
WTO是一个协调多边贸易和投资行为的国际组织,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贸易自由化原则、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互惠互利贸易、透明度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等,为各成员方构建了一个可以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和协调的平台,体现了市场经济要求平等的基本精神。我国已经加入WTO,既要严格履行WTO框架下的义务,又要善于利用WTO的基本规则来保护自己、发展自  相似文献   

3.
漆雁斌 《经济论坛》2006,(1):108-111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往往被表述为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或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把规范伦理学的理论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则强调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的一般伦理原则。在市场经济中,这个一般伦理原则集中体现为平等交易,只有有了平等交易以及体现了平等交易的伦理规范,才会有公平竞争,才会有基于公平竞争的市场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的调整促进了其与一般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公平,取消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增值税优惠的政策促进了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与税收平等,固定资产的抵扣给不同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税收实惠,对矿产和再生资源政策的调整体现了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增值税转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法律位阶较低,固定资产抵扣引起的就业问题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税收公平原则的主要观点税收公平原则历来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重要原则。从税收发展史看,在不同时期,人们对税收公平原则的看法存在不同的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拓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税收公平原则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仍将继续下去。税收公平原则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在我国先秦时期,是按土地等级或其所处地理条件课不同数额的税。  相似文献   

6.
白德全 《经济论坛》2003,(18):60-60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世贸组织的一系列原则、制度、规则都将给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提出全新的挑战,故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迫在眉睫。一、入世对政府的冲击和挑战1.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是政府。WTO规则中体现了许多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即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非歧视原则是最基本的,它包含了最惠国和国民待遇的要求;市场开放原则表现了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一切商贸法规都必须透明等要求;公平竞争原则强调一个国家在进行贸易保护时,只能利用关税作为手段,其他一切不公正手段都必须废止,尤其是不能采取倾销…  相似文献   

7.
WTO规则与税收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杰 《经济师》2002,(9):212-213
我国目前的税法与WTO规则存在一定的差别。文章分析了加入WTO后 ,税法和税收行政执法面临的挑战 ,并从体现税负公平 ,提高税收立法的体系化、程序化 ,优化税制结构 ,建立健全税法公开化机制等方面论述了加强税收法制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姬明发  范丽娜 《经济论坛》2003,(5):41-41,56
中国入世使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组织,同时意味着中国将按入世前的承诺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其间,中国应当切实履行对其他成员国的承诺,认真遵守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等贯穿于WTO各个协议的基本原则。但中国有着跟俄罗斯、东欧国家一样特殊的历史背景———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建立一个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仍然任重道远。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行政垄断妨碍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扭曲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破坏了市场…  相似文献   

9.
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公平交易实质是以不破坏、不危害市场公平、自由、有效的竞争秩序为前提的市场交易关系,体现的是整个市场宏观意义上的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关系.WTO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起一种多近贸易体制,通过其成员国间的互惠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各种歧视性待遇,为国际贸易创造一个公平交易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WTO旨在实现各成员国在税收与贸易等方面的公平待遇。适应WTO的要求,我国税制改革必须解决我国现行税制中存在的税负不公,特别是改革增值税与所得税两大主体税种,最终通过公平税负,实现平等竞争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谈税收中的“实质重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质课税"原则在税收实践中具有其现实意义;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不仅是为了加强税收征管,防止偷税、避税,也应体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使税负符合纳税人的经济实质;"实质课税"原则的灵魂在于体现税法的公平、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2.
税改前后增值税的比较及其影响张贵彬,张运平,郑守富一、税改前后增值税的比较增值税历来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中性的税种,改革后的增值税课征范围的扩大体现了税制改革所遵循的公平、中性、透明的原则。由于其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课征的范围还将随我国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1.将税收公平原则贯穿于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设计当中。非营利组织税收制度设计也应贯彻税收公平的原则,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其中,一方面要做到非营利组织与企业间的税收公平。如果非营利组织发生营利行为,应该视同企业对等,征收相应的税收,以保证公平竞争;如果非营利组织的确将收入用于公益目的,那么,对该收入理应当给予税收优惠。随着非营利组织的日趋商业化,如何平衡好鼓励非营  相似文献   

14.
李圣军 《当代经济》2007,(17):135-136
"实质课税"原则在税收实践中具有其现实意义;实质课税原则的运用不仅是为了加强税收征管,防止偷税、避税,也应体现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使税负符合纳税人的经济实质;"实质课税"原则的灵魂在于体现税法的公平、公正、合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理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为指导,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税收的本质、作用及其相关理论知识,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税收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水平,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原则。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导致了各级政府对总量有限的税收利益互相竞争,地方政府间税收不正当竞争打破了正常的税收秩序,也打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和税收法定原则,导致非法治赋税模式的生成,并对市场个体的偷漏税行为形成激励.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消除政府间税收不正当竞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略论推定课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玮 《当代财经》2002,(5):40-41,46
推定课税是税务机关在无法准确确定纳税人计税基础时所采用的确定其应税税基纳税义务的一种方法。“推定课税”方法不仅体现在所得课税上,而且也包含在商品税制中,不仅用于日常的税收征管,而且也用于反偷漏税和反避税,推定课税方法的应用应遵循公平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以及有限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目前,我国税收征纳体系中流转税收入占税收总额的70%左右,所得税(含个人所得税)占19%,其他各税占11%,形成了以间接税为主的单主体税制格局。其中个人所得税的地位显得无足轻重。个人所得税的低收入现状直接影响了组织财政收入职能的实现,间接限制了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力度和方向,并且没有完全体现社会公平和量能纳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所得税“双轨制”给内资企业带来的“逆向歧视” 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是因为对外资准入有限制。考虑到外资进入新环境所面临的风险,中国实行最醒目、最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使其享受“超国民待遇”,是为了有利于外、内资的公平竞争。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完善,尤其随着加入WTO,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入世三年期满,我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限制的大幅度降低,准入要求的取消,在外界环境基本趋于相同的情况下,继续实施所得税双轨制.就形成了“逆向歧视”。逆向歧视就是由于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未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取消。致使形成对内资企业的不公平待遇。  相似文献   

20.
李娟 《时代经贸》2007,(8Z):214-215
中国传统税法学研究强调税收之“权力性、强制性与无偿性”,因而认为税法应以效率为价值追求,然而.从依法治国之宪法意旨和市场经济之内在要求来看,税法应以公平为价值追求。税法的公平价值体现为:形式正义——税法的平等适用、实质正义——税法的征税公平、本质公平——税法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