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许慧敏  付贵  刘铭嘉 《技术经济》2006,25(5):64-66,30
界面管理是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新趋向,动态联盟是近年来企业组织关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本文将界面管理概念引入动态联盟组织模式中,分析了影响动态联盟界面整合的四个关键要素,并简要地指出了动态联盟界面管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活动,有助于缩短R&D周期,提高R&D成功率,但同时会增加联盟创新管理的复杂性。通过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的分析,提出了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管理的方法设计思路。综合运用TRIZ理论的技术预测法、最终理想解法、分离原理以及解释结构模型法与逆向工程思想等,设计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管理的方法,提出并行创新管理方法实施的保障策略,旨在为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管理方法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R &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活动,有助于缩短R&D周期,提高R&D成功率,但同时会增加联盟创新管理的复杂性.通过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对创新管理产生影响的分析,提出了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管理的方法设计思路.综合运用TRIZ理论的技术预测法、最终理想解法、分离原理以及解释结构模型法与逆向工程思想等,设计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并行创新管理的方法,提出并行创新管理方法实施的保障策略,旨在为R&D联盟应用TRIZ理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管理方法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R&D联盟的实质就是在整合各成员创新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努力实现创新资源有效增值的过程。资源增值效果如何,则取决于R&D联盟创新资源的管理水平。因此,明确R&D联盟创新资源种类、从资源观角度找出联盟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联盟创新资源的优化管理思想(创新资源全过程管理、优势资源重点管理、内外资源协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品创新过程的复杂性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产品创新过程的主导模式从串行到并行,又从并行到动态联盟的演变,其过程管理的复杂性正急剧膨胀;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动态联盟的运行过程充满了不稳定性和管理脆弱性;自组织理论则为如何有效驾驭复杂性提供了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企业战略联盟下的供应链创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重要的组织创新,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战略,研究企业战略联盟对企业之间开展供应链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描述了基于战略联盟的供应链管理组织的形成,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组织应遵循松散性、共享性、共担性、平等性等原则,为适应供应链管理需要,就企业组织重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知识创新为切入点,剖析企业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的稳定性机理。首先,在梳理国内外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问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即专用性核心资源的合作溢出性、联盟内合作关系质量以及收益溢出性。然后,根据知识联盟作用引导下的3种知识创新动力机制,构建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模型,为知识联盟企业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知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知识创新为切入点,剖析企业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的稳定性机理。首先,在梳理国内外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问题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即专用性核心资源的合作溢出性、联盟内合作关系质量以及收益溢出性。然后,根据知识联盟作用引导下的3种知识创新动力机制,构建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模型,为知识联盟企业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知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析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竞争力的管理模式,物流管理在供应链模式下有很大的创新。与传统物流管理相比,对物流的认识和执行过程都向战略联盟、建立新型的企业关系等全球化方向努力。研究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走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战略联盟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勇  刘涛 《当代财经》2004,(11):68-70,75
提出了对知识管理的新思考——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联盟中的运用,从内容和特性两方面对联盟中的知识流进行了简单分类,并建立了战略联盟中的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从关系资本理论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战略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管理日益重要。本根据战略联盟的关系资本理论,分析了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管理的经济学意义在于促进获得与联盟伙伴的关系性资源,促进战略联盟关系资本的形成、维持与增值,从而促进关系性租金的获得,最终增强联盟绩效,形成企业的独特竞争优势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多边联盟合作创新已受到越多越多的企业青睐。与双边联盟相比,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管理涉及因素更多、更复杂。在界定多边联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的因素,构建了核心企业联盟能力与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研究框架,可为多边联盟合作创新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企业动态联盟界面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详细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界面的涵义和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动态联盟界面管理的方法:基于信息技术的协调管理方法、模糊控制方法,并给出相应的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创新网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流动视角深入剖析协同创新联盟双元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隐藏和知识吸收能力两个调节变量,构建“联盟双元粘性-知识流动-创新绩效”理论模型框架。通过对166家协同创新联盟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硬技术粘性与软技术粘性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均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扩散和知识溢出在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隐藏与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知识流动的中介效应实现,知识隐藏直接或间接正向调节双元联盟粘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知识吸收能力在知识扩散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联盟企业应正确认识不同类型联盟粘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重视基于知识合理化隐藏的非正式契约构建,联盟合作后期适当增加网络节点、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通过知识有序流动促使联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从而带动创新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6.
《经济月刊》2010,(11):134-134
2010年9月20日,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和北京项目管理协会的有关领导共同商讨了深入开展合作的有关事宜。双方都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思路,最后双方就形成战略合作关系达成一致。根据会谈结果,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北京项目管理协会和经创联研究院将共同在项目管理、经济创新、科技创新、科普公益等领域开展长期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7.
战略联盟对于系统创新的弊端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联盟的出现是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在对战略联盟的不同学派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战略联盟的缺点,提出了克服战略联盟缺点同时适用于系统创新的组织形式:大量内部投资的一体化公司或并购,旨在为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近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迅速,但普遍存在稳定性不高、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联盟稳定性、改进联盟绩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管理协同理论,从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关系协同、创新协同视角,以成员信任度为调节变量,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联盟成员资源协同、目标协同、知识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协同、创新协同对联盟稳定性存在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促进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知识联盟组织之间的文化冲突及其协同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文化是知识联盟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然而,由于组织惯例、价值观以及地域与国别的差异,知识联盟内的不同组织文化存在冲突。知识联盟组织之间的文化冲突对于联盟内的合作创新有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联盟形成与运行的不同阶段,文化冲突的水平也不同。知识联盟的文化协同管理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正确看待文化冲突的存在,尊重合作伙伴的文化,建立知识联盟成员的双向沟通机制,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联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曹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152-156
创新与技术管理已经成为当今学界的热门主题。对国际主流相关学术期刊近3年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进行了回顾与评论,从中归纳整理出了五大研究方向:①研发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的全球化、研发接口管理、设计创新模式与流程和模块化管理4个方面。②技术与创新的战略与能力。以技术赶超、企业创新能力、技术范式变迁方面的研究居多。③知识转移与管理。研究集中在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与传递、知识的跨国转移、知识转移原因以及知识的跨边界管理。④技术管理。研究集中于联盟与合作的安排、技术管理体系的分类与框架结构、技术与企业绩效的关联度、技术社区管理。⑤服务创新。服务创新理论、知识密集型服务、服务价值链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